吃枣药丸,Payday Loan式的小额现金贷款正深陷窘境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吃枣药丸,Payday Loan式的小额现金贷款正深陷窘境

笔者注:消费金融大风刮起的今天,国内众多类似Payday Loan模型或又称小额信贷的创业项目颇受资本追捧。而就在近几月,国外Payday Loan却屡遭禁令,陷入窘境。经过对消费金融领域长期的观察,熊猫资本投资经理李论对国内小额现金贷款的发展有一些深入的思考想与大家分享。

在本文中您将看到这些观点与讨论:

1,国外陷入窘境的payday loan在国内仍受资本追捧的原因

2,国内小额现金贷面向的是怎样一群“高危”人群

3,小额现金贷用户可能遭遇的坑

4,未来,小额现金贷能走多远?

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的日子最近有些不太好过。

5月11日,谷歌全球产品政策总监格拉夫(David Graff)宣布,7月中旬起,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或者在国内叫做小额现金贷款(Cash Loan),以及类似产品将被禁止出现在谷歌的广告系统。原因是这些贷款导致借贷者无法偿还,违约率高,禁止这类广告旨在保护用户免受有害金融产品的欺骗。

 6月2日,美国监管部门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简称CFPB),发布了关于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的新规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新规来降低小额现金贷款对普通大众带来的不良影响。新规主要包括:终止被其称之为“债务陷阱”(Debt traps)的现象、提供低风险且长期贷款选项、确保借款人有偿还能力等多项进一步控制风险的措施。

Payday Loan的本意为“发薪日前的应急周转”贷款,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具备了小金额、短周期的特点。但随着产品的逐渐普遍和门槛的不断降低,原本可能缓解一般受众借款难问题的金融产品却成为了潘多拉魔盒,诱使人们陷入更深的泥沼:市面上越来越明显的情况是,受众根本没有足够的薪水来及时还款,反而只能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持续不断地陷入债务漩涡。 

在国外,小额现金贷款已陷入窘境,而反观国内,类似的产品还处于快速发展期。

近两年,涌现了蚂蚁借呗、企鹅微粒贷、京东金条、百度现金贷等众多电商相继上线的小额信用贷款品种。官方数据显示,蚂蚁借呗上线一年,全国有3000万用户授信,累计发放消费信贷达494亿元。

而手机贷、掌众、现金巴士、用钱宝等代表性的线上小额现金贷发展十分迅猛,据悉,手机贷目前的贷款月新增约4亿左右,掌众4.3亿,现金巴士约2亿。线上小额现金贷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热捧。

简要来说,资本看好这一细分领域的原因有三:

其一,认为小额信贷的发展速度足够快,可以掩盖包括坏账在内的很多问题;

其二,因为小额信贷金额小,即使发生坏账,风险也没有那么高;

其三,认为高破天际的年化利率足以掩盖风险。 

在国外成熟市场,小额现金贷款尚且面临风险控制的问题和发展悖论,那么看似尚处在“甜蜜期”的国内类似产品是否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它们从诞生起,就直面类似的问题,而且情况更为窘迫。

“高危”用户群:客群低端,恶意欠款普遍,多头共债严重

小额现金贷款本身就是为了相对低端的客群而存在的,这本无可厚非。 

但对这部分在银行不能获得信用卡,或信用卡已经欠款偿还困难的客群,小额现金贷款类公司只是抓住了需求,而没有意识到客群风险程度之高,也没有准备好应对的武器和能力。 

相对于国外,国内的小额现金贷款所面对的受众一定是更危险的人群:恶意欠款普遍,多头共债严重,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违约成本过低,不成熟非理性的信贷观念。 由部分平台的客户画像来分析,88%以上的客户为男性,其中35岁以上的客户占比达39%,由此也可看出该类客户并非是收入有成长空间、带有提前消费意图的年轻客群,而是那些应该已收入、工作稳定的中年客群。

 这类客户的信贷需求往往隐藏着极大的风险,从清收面通过与客户的接触,我们发现该类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涉赌、涉黄等不良嗜好,或者带着强烈的恶意欺诈的原始意图。 

此外,“一人多贷”已经成为小额现金贷面临的普遍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小额现金类贷款的共债比例已经超过60%,部分平台已达到80%。客户在不同的借款渠道不断借新还旧,用以偿还此前的借款账单。通过微博、贴吧等渠道,到处存在以代理中介身份发布的“二次代还,多个口子”等相关内容的信息。

吃枣药丸,Payday Loan式的小额现金贷款正深陷窘境

在微博上以“二次代还”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现大量校园小额贷款的代还小广告

更严重的是,这一现象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服务于互联网金融的征信平台类公司的发展。

征信公司的核心在于,将不同机构所面对的欠款客户信息共享,进而搭建有效征信体系,帮助放款机构准确识别信用不良客户。但行业内“借新还旧”现象之普遍,使各家放款机构都对此类服务持谨慎态度,就怕欠款客户“借不到别家的新债,还不上自家的旧债”。 征信共享平台的发展缓慢又倒过来直接制约了风险识别能力的增长,小额现金贷款产品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

用户面临什么?实际利率高,展期债务漩涡,粗暴催收

1,极高的实际利率

小额现金贷款面对的客户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利用这一点,再加上“小额”和“短期”的掩护,小额现金贷款的实际利率定价普遍都非常高。以某手机贷款产品为例,借1000元,30天,费用为90元,“每天3元”削弱了大家对利率的感知,其实日息0.3%是非常高的水平。

有数据认为,这些小额现金贷款面对的人群或许承担了25~60%年化利率。举例来说:某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给用户贷款1000元,账期为一年,约定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按月还款,一年后本息共计1354元。用户很容易认为年化利率为35.4%,每天只还款不到1元钱。然而实际上每月以等额本息的方式还款,贷款年化利率为60%。

2,展期债务漩涡

如果你信用历史不是太坏,在你不能按时还款时,很多贷款公司还会为你提供“贷款展期”的服务,就是延长还款期限,当然,利息和罚息是少不了的。在这样“贴心”的服务下,很多贷款人一不小心就越欠越多,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3,粗暴催收

催收,是让你把钱还上的最后一个环节,然而暴力催收的现象在各种新闻中屡见不鲜。日前,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称,有人通过一款熟人间网络借贷平台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亲友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贷款利滚利,还不起拍裸照抵押。

未来发展的双重疑问:政策环境不稳定和“风险换规模”困境

在分析小额现金贷款平台所面临的风险和用户会遭遇的乱象后,目前在国内快速成长的小额现金贷款产品未来究竟能否走得一帆风顺?我们认为困难重重。

从宏观来看,国内经济的下行趋势已经可以确定。而宏观经济的变化,对风险敏感的现金贷款类产品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据某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测算,若GDP增速降至5%,房贷逾期增长率195%。已经安全系数很高的房贷产品都有如此大的影响,低端高风险的现金贷款产品会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行业的发展速度总是远高于政策制定的速度,在小额现金贷款行业也是如此。目前而言,针对此领域的法律法规始终不明确,监管力度还非常弱,因此一旦有明确的管理规则出台,会对业务造成的巨大影响是可以预见的。 此外,小额现金贷款还面临着“风险换规模”的困境。

在客群质量难以提高的境况下,规模上如何可持续扩张发展成为一个难题。一般情况里,由于面对的客群实在太差,申请客户中往往只有5%的人能通过审批,在“坏人堆里挑好人”的状态下,是不是一定挑的出好人,已经是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还要追求更大的规模扩张,往往只能通过降低风险门槛,放多一些“相对好一点”的人进来,但这样的做法,又无疑在直接放大风险,本身就是悖论。 

随意打赏

创新者的窘境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