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歉收成印度农民自杀真凶,这家公司推出了“盒子温室”想改变这一局面
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印度农民也面临着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尽管他们从来都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始作俑者。©路透社
在印度,有80%的人口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但他们的收入并不稳定。一方面是因为印度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收入靠天吃饭。但更重要的,是热季高温、雨季洪水等极自然灾害频发,经常导致印度农民颗粒无收。
许多走投无路的农民只好向政府求援,希望减免所欠贷款或债务,但政府只能解决部分问题。银行业务也未在农村普及,加上印度农民几乎不具备贷款条件,于是只能停留在贫穷的恶性循环中。
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将希望寄托于“来世”,这也导致了印度农民自杀率的居高不下。根据印度国家犯罪纪录局统计,2015年印度有超过12000农民自杀,其中大多都是因为作物歉收无法还清贷款。
根据美国研究人员最近的报告,过去30年气候变暖导致印度至少已有5.93万人自杀。今年印度南部遭遇了100年一遇的大旱,这个数字或将继续增加。帮助印度农民保障收成、提高收入已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现在,一家总部在海德拉巴的初创公司正在试图做到这一点。该公司创立于2015年,名为Kheyti。其团队正在设计、调整和实施低成本的农业解决方案,帮助印度小农户提高产量,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稳定收入。
因为向农民伸出了援手,Kheyti团队获得了今年9月的以色列“大挑战”大奖。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非盈利创企加速器,关注早期创业者,每年有全球500多家公司参与其竞赛。Kheyti也因获得该项奖金而备受关注。
创立Kheyti,让农民成为更聪明的农民
Sathya出生在海德拉巴,今年39岁。他原本是一位成功的注册会计师,但他时常会想起童年时在田间玩耍时发生的事情。
当时,年幼的Sathya看见一位农夫正在吃泥土,很好奇他为什么这样做,农夫告诉他:“我的胃不知道我的钱袋是空的。”于是,Sathya小小年纪就希望自己能帮助农民对抗贫穷。而祖父告诉他:“不仅是对抗它,而是解决它。”
2009年,Sathya 31岁。他决定辞去在普华永道的工作,回到童年的田间,开始探索“解决它”的方法。
起初,他认为农民的贫困是因为缺少农作物销售渠道。在2010年,他与好友Ayush Sharma共同创建了“I Am Famer”品牌——通过向农民购买农产品并将其提供给海得拉巴的有机商店来建立市场联系。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要帮助农民,仅仅开拓市场是不够的,应该从农业生产环节入手——“帮助农民成为更聪明的农民”。
Kheyti核心团队。左一为Sathya。
于是,2015年,Sathya与KaushikKappagantulu、Saumya、Ayush Sharma共同创立了Kheyti公司,开始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他们的目标是让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确保多数农民永久摆脱贫困。
首先,从当下最为迫切的歉收和借贷问题入手。
温室是印度农民的福音
为了解决歉收问题,Kheyti推出了一个产品叫“盒子里的温室(Green House in aBox)”,在歉收的年份保证农民依然有一份收入。
“我们发现,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入不稳定。”另一位联合创始人Kaushik说,“印度农民一年只有一次或两次能赚钱,而他们的收入会受到各种环境风险影响,包括不合时宜的雨,病虫害。这就使得他们陷在贫困的恶性循环里。”
Kheyti温室的搭建方法很简单,一个滴灌系统,两层遮光网,以及四周的防虫网。遮光网可以使内部温度降低5-8摄氏度,并减少灌溉用水量,而防虫网能减少90%的病害虫。
在推出“盒子里的温室”之前,Kheyti团队曾在海德拉巴的农场上做过实验。
热季的海德拉巴,室外温度可达46°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作物可以存活。也就是说,雨季到来之前,当地农民不能种植任何作物。但同时期,温室内的植物却都存活了下来,为稳定收入奠定了基础。
这意味着温室将是印度农民的福音。
然而在印度,温室常常被认为是用来种植名贵花卉的,人们以为只有发达国家的农民才能用得起。对低收入的印度农民来说,温室可望不可及。因此,Kheyti团队很清楚,温室的成本必须低到贫农能接受的范围内,且占地面积必须要小(只占1英亩土地的1/16)。
目前,Kheyti正在和斯坦福大学专注材料极限承受力的设计项目Extreme合作,力图使温室成本进一步下降。
让农民为温室付首付
其实,“盒子里的温室”,指的不止是温室,而是这一整套服务。
Kheyit延伸出了终端对终端的链条式服务:除了提供贫农能负担得起的温室,他们还与种子、肥料公司合作,向农民提供更优质的种子、肥料;另一方面,他们也为农民提供融资、投入、培训、咨询及市场服务,让农业生产能以更现代的方式与外界连接起来。
“盒子里的温室”除了提供低成本的温室,Kheytit还为农民提供投入、融资、培训、市场等服务。©Khyeti
Sathya深知,要让农民负担得起温室,不止是要在成本上下功夫,还需要帮他们争取到低利率的贷款。
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印度农村一个五口之家每月需要4800卢比才能把生活维持在贫困线以上。而一套“盒子里的温室”的成本达到了18万卢比,许多农民依然负担不起。
Kheyti的办法是安排农民为每座温室首付3万卢比,剩下的15万卢比通过贷款来支付。
这对农民来说当然是好消息,因为买一头高品质的奶牛也要花到6万卢比左右。但问题在于,在印度,小农户的收入并不稳定,当他们向银行贷款超过了10万卢比就得押上自己的土地。
为了说服银行家取消土地抵押,基于未来现金流和温室资产贷款给农民,Sathya带着团队造访了20多家金融机构。但大多数都拒绝了。
终于有一家金融中介公司同意以这种方式贷款了,但他们是一家非银行金融公司,所能提供的最低年利率是22%。这对贫农来说显然太高了。
后来,Sathya接触到了巴罗达银行,双方在3个月之内就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协议(Memorandum ofUnderstanding,MOU)。按照协议,巴罗达银行将贷款给农民3-5年时间,并以8.6%为标准税率。
Kheyti农业贷款现金流周期示意图。©Kheyti
就这样,在海德拉巴“盒子里的温室”试点区,很多农田里终于出现了温室。作物在温室中不受风雨、冰雹、热浪、害虫的侵害,人们开始看到成效。
在第一轮生产周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签署了试点项目协议的农民曾对Sathya说过:“从我小时候起,就有一个说法,说‘农民就是国王’,现在我才真的开始有这个感觉。”
对于Sathya来说,这是最自豪的一刻。
目前他们的温室试点仅限于海德拉巴,试点区域有50多户农民已经使用上了“盒子里的温室”。据Sathya估计,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万。
他们计划在2018年中期进一步扩大融资,并在未来的两三年里,以算法为基础开发出适合多种地域、协议的模式。同时,他们正在探索与政府合作的方法——毕竟,让贫困者脱离贫困的恶性循环,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事。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yourstory,fastcompany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