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等消费金融的风口,京东和阿里已经在试水产业链金融了
以强大颠覆力入场的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依然还有痛点,这让他们不会轻易成为对手,反而会有更多的联手机会。
一直都被上市传闻萦绕的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两大巨头,其实并非对手。甚至,它们在不经意间“联手”完成了对传统金融的一系列颠覆和跨界。
2016年11月15日,京东发布三季度财报,宣称“将京东金融转型为只有中国投资者作为股东的企业,以便在中国开展某些需要政府许可的金融服务业务,并更好地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并计划将京东金融业务全部剥离出京东集团。各界纷纷以此比对2014年10月从阿里集团中剥离出来的蚂蚁金服。
此外,在刚刚结束的“双11”电商大战中,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与京东系的京东金融,均以其深厚的电商背景,实现了诸多突破。
不再只做一个支付工具,而是探索更多的可能,这个可能吗?
消费者金融:看似奇葩招式的背后
共同的电商背景,让这两个互联网金融企业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们在消费者金融上的作为。
表面上还在支付领域布局的京东金融,此刻已经有了“京东支付”、“京东白条”和“京东小金库”三个火力支撑点。而在此次“双11”大战中,京东金融最为亮眼的战例则是一个奇葩的存在——送货龟速险。
按照这个保险的定义,京东配送的国内快递送货时间超过3天管赔;在其他电商平台用其他快递配送,国内送货时间超过8天管赔,赔付金额均为5元。
在京东商城购物的消费者,在订单支付完成后都可以免费领取。同时,对所有电商平台购物提供保障,消费者无论通过哪家电商购物,只要是配送时间晚了,均可以获得京东金融的赔偿。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个看似以噱头形象出现的保险,在消费者金融上发挥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场景金融,更是切中了“双11”快递高峰而导致送货缓慢的消费软肋。
同时,在免费领取的同时,也为京东电商在“双11”打出的“品质电商”旗号进行背书。拥有自建物流的京东,用这一金融工具来彰显自己的信心。
而“双11”当天京东在1小时内便已完成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大件物流的首单配送,这一最后的效果呈现,也让送货龟速险这个产品从一个引人注目的笑话,变成了吸引消费者和电商同盟军的话题引爆点。
类似这样的举措,其实蚂蚁金服也有“玩票”。
“衣服褪色险”、“生鲜腐烂险”、“化妆品过敏险”等同样奇葩的消费保险背后,则依靠的是阿里的大数据系统和阿里云,超过90%的案件是依靠后台技术识别和判定,无需人工干预。其中,图片识别技术是核赔流程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识别用户上传的图片,再结合对理赔者信用程度的判断,绝大多数理赔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在线完成。
仅此一点,就以超快理赔速度,和超垂直、超细分的保险项目,将传统保险服务甩出了几条街,更不用说传统保险的人力成本、鉴别流程和各种时间成本。
在吸引消费者理财方面,京东金融也同样不落后于靠余额宝等各种理财产品成功激活长尾市场的蚂蚁金服。
如通过将京东小金库与白条功能打通,用户激活京东小金库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就可以获得白条额度(最高额度3万元)的策略,让京东金融用户激增。截至“双11”,投资京东金融各类理财产品的新增用户较 2015年同期增长超过600%,京东小金库开户人数比2015年同期增长超过1000%。
与此同时,蚂蚁花呗在“双11”当天为用户推出了超过100亿元的临时提额活动。京东方面的临时提额“大礼包”也高达200亿元,白条用户个人最高可提取8888元,临时额度使用期限可截至11月30日。
并且在“双11”后,对于白条额度不足20%的用户,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提额。这一直接嵌入到网购消费前端的“透支”,则同样较之传统银行较为僵硬的信用卡透支业务更为灵活和体贴。
然而,这不过是背靠自家电商平台展开消费者金融中的一个小分支,而且,在整个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棋局中,消费者金融也只是整个互联网金融中的一环。
产业链金融:真正的场景拉开
除了消费者金融,还有供应链金融、众筹、在线支付等三大互联网金融主业,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作为突破口,两大巨头都是殊途同归。
“这10年的时间,我错过的就是支付,京东的支付没有变成老百姓用得最多的支付工具。”这是京东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的感慨,也是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的最大差距。
与其直接在第三方支付环节血拼,不如让同盟军“微信支付”去挑大梁。取而代之,京东金融则把更多的目标放在了供应链金融之中。
河南省扶沟县村民张亚辉,是京东“农民种地不花钱”项目的受益者。他拥有高达35万元白条额度,可以用乡村白条在京东农资频道购买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合作社也会提供土壤改良、生产指导等。粮食收获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成品交由京东商城统一销售。张亚辉再用回笼资金偿还京东金融的农村贷款。
在整个信贷链条中,白条其实都是在京东商城中闭环运行的,而这其实也恰恰是拥有电商平台做支撑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能够更好地降低信贷风险的关键所在。
蚂蚁金服其实也在进行着类似的筹谋。在同样的农村扶贫中,蚂蚁金服在对订单识别、确认后,由旗下网商银行为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贷款通过定向支付工具专项用于从淘宝农资类目购买指定的农药、农资……
类似的信贷闭环,不断地出现在京东和淘宝的商户身上,其实也在形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品的颠覆。过去的供应链金融,尤其是信贷,极难确保贷款被最终投放到目标项目之上,而为了防范风险,则需要花费大量的管理成本,且依然呆账不断、风险极难降低。
但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却并没有想用这“一招鲜”直接和传统金融机构“血战到底”。8月间,蚂蚁花呗消费信贷ABS和京东金融互联网保理业务ABS相继在上交所挂牌。这两个ABS(资产证券化)业务其实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风控平台,向传统机构敞开合作的大门。据京东透露的消息,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在尝试利用京东金融的ABS系统,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继续深耕产业链上的各种场景,在依靠自身电商平台来降低风险的同时,不断地进入非电商环节,其必然成为两大互联网金融公司深度进军金融市场的撬棒。
如蚂蚁金服在11月22日就对外宣布,向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全面开放包括金融、信用、安全、数据,以及独有的信用和反欺诈能力,以用户健康管理为中心,搭建医院、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生态服务体系。当然,最早加盟者将可能是深受大医院利益围剿的中小医疗机构。
颠覆的,或许将不仅仅是传统金融,还有更多被利益包围和势力范围严密的传统行业。
破除痛点之路径:找到更多的大数据
以强大颠覆力入场的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依然还有痛点,这让他们不会轻易成为对手,反而会有更多的联手机会和更多的差异化发展,以期实现探索突围之路的战略企图。
最大的痛点依然是大数据依然不够大。
风控的结果指标之一是坏账率。据深交所交易的京东白条ABS披露的信息,截至2015年12月底,京东白条资产总体近六个月不良率均值为1.63%。而上海银监局曾披露,七家在沪银行信用卡中心2015年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62%。
对此,京东金融集团CEO陈生强给出的解释比较苍白:“京东白条的征信系统还无法接入央行的征信信息,如果接入的话,我们的风控能力会更强。” 但这其实也是蚂蚁金服的困惑所在,尽管其自建了一个芝麻信用。
所谓京东或阿里的大数据风控,所依靠的依然是自家的电商平台。不完全的大数据,或许在消费者画像上能够做得精细,也能在消费者金融上确保较好的风控,但对于情况复杂的供应链金融来说,这就成了“小数据”。
“2012年年底,一些P2P平台希望支付宝能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于是支付宝就考察了十几家P2P平台。走了一圈下来,觉得这东西不怎么靠谱。”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在2016年年初的这番话,也在陈生强口中出现过。在一个没有人尝试的新业务(消费者金融)和P2P这样的热点业务之间,陈生强选择了前者,理由是“直觉告诉我,京东沉积的大量电商数据会是一个优势”。
其实潜台词依然是对超过平台电商数据之外的风险控制,两个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没有把握,即使加入了央行的征信信息,也难以真正改变。毕竟在这些数据之外,还有更多的信用数据无法掌控。
这个僵局如何破?或许是打破线上、线下金融的数据壁垒和利益纠葛,把更多的传统金融机构、线下实体商业平台以及其他可能的数据来源,均纳入同盟军之中,“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才可能成功。
互联网金融的玩法,看似很简单。抓小放大,就如前面提到的进军医疗那样,从小处着眼,继续用场景金融来吸引用户和同盟军,逐步扩大战果,一个一个地叩开各个传统领域中的金融大门。
这是个苦活、累活,却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