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命运:终结者的人工智能隐喻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黑暗命运:终结者的人工智能隐喻

《终结者:黑暗命运》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公众号极客电影(geekimovie),作者为复制人写手,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上帝给了每个人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但这把钥匙同样也能打开地狱之门。

——理查德·费曼,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还有6年),很多机器都将比人类更聪明,我们正处在一个「机器智能爆发」的关键时刻。

「终结者」,是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思考最深的系列电影。

1991年上映的《终结者2:审判日》,被公认是整个「系列最佳」。

「我们不想重复过去的辉煌,我很想看看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新故事可以讲。」詹姆斯·卡梅隆说。

黑暗命运:终结者的人工智能隐喻

卡梅隆的执念,带来了系列最新续作《终结者:黑暗命运》

黑暗命运:终结者的人工智能隐喻

△ IMAX《终结者:黑暗命运》专属海报

在《黑暗命运》里,我们喜欢了将近30年的终结者T-800,将「进化」到全新状态,一个我们前所未见的状态——获得了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版T-800

普京说过:「能控制人工智能的国家,就能控制全世界。」

今天卡梅隆提出的问题是:当机器具有了高度智能,人类会不会被控制、被取代?

如果机器智能的趋势不可避免,那「黑暗命运」会不会是人类既定的命运?

面对这样的未来,每一个人现在该怎么选择?

《黑暗命运》是由詹姆斯·卡梅隆、阿诺·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原班人马打造出、属于今天的「终结者」

这部带着浓浓告别气息的影片已经在国内IMAX影院上映,这张35年「终结者」情怀的IMAX电影票,不能不补。

T-800涅槃重生

无论我们有多爱《审判日》里那个T-800,都必须承认,T-800只是披着施瓦辛格皮的杀人机器。

天网不可能只派了一个T-800穿越时空解决「未来人类反抗军的领袖」约翰·康纳;

T-800、T-1000可能有无数个,终结者的结局也有无数种可能性

第一个T-800的程序设定目标只有一个——杀掉约翰康纳的母亲莎拉·康纳。

它虽然以人形潜入45年前的人类社会,却毫无人性(没有表情和情绪),更谈不上自我意识。

第二个T-800是由未来的约翰·康纳派来保护10岁自己的。

终结者本身并无善恶,只是被程序设定成「保护人类」——它自己可能都不愿意做个「好人」,身为杀人机器,杀戮反而更简单些;

当它被10岁的约翰康纳告知「不许再杀人」、或是「要多笑一笑」时,奇妙的化学反应出现了,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几个镜头就此诞生。

△ 约翰·康纳:你能笑笑吗?

如果把《黑暗命运》看作第三个T-800,那它就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高级终结者

△ 「古稀版」T-800现身,让人泪目

当它处于没有任务、没有目标的状态,独自在人类社会里「晃」了20多年,会变成什么样?

它可能会尽力模仿人类、学习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变成一个最有智慧的「人类」

它的有机体表皮可能会衰老、甚至有一天老化的表皮掉落,露出机器骨骼……

△ 《终结者:黑暗命运》里的T-800

这些问题才是吸引卡梅隆本人参与续作的初衷。

当「理工男」卡梅隆开始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发展时,这些问题一直在他脑子里徘徊,挥之不去……这才有了《黑暗命运》的计划,「终结者」也终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黑暗,人类不可避免的命运?

91版《终结者:审判日》的开篇堪称完美:

洛杉矶街头车水马龙,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荡秋千;

突然镜头一转:汽车和马路表面铺满人类枯骨,巨大的机器一脚把骷髅碾碎;燃烧的公园里,秋千在象征死亡的火焰中空摆……

鲜明的对比让我们马上意识到,这些都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而且是由人类一手造成的。

大火中象征着审判日的「天启四骑士」,是再明确不过的意象。

机器没有道德和伦理,是人类让它们有了「道德」和「伦理」。

「终结者」成为经典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充满了「机器有人性」和「人类被机器化」的绝妙对比和反思

例如,T-800最经典的造型是他的「墨镜」

这次《黑暗命运》里也有个很明显的「墨镜梗」,老粉们看到必定会心一笑。

T-800为什么要在大晚上戴个墨镜?这是一种「反人性符号」

而随着剧情发展,在T-800摘掉墨镜那一刻,就是他开始保护人类,获得「人性」的时刻

反观人类角色:

无论是不倾听病人的精神科医生、不信任普通人的警察,还是疯狂到想杀死最初制造出天网的芯片公司CEO的莎拉·康纳……都已经失去了人性最基本的「同情心」。

终结者代表的是人类社会终结——型似人类,却毫无人性。

而这样一个被制造出来杀戮人类的机器,最后牺牲掉自己、拯救了一个在不存在的将来它必须杀掉的人类——《审判日》的结局其实是「人性的胜利」

△ T-800:现在我终于理解为什么人类会流泪了

△ 不要担心,i'll be back

当续作《黑暗命运》的主题一出,其实就奠定了故事的主基调——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 末日气氛浓厚的《终结者:黑暗命运》预告海报

为这个时代而作的《黑暗命运》的新角色,也有对人工智能担忧的隐喻

不同于《审判日》里的T-1000,REV-9表现出一丝丝「自我意识觉醒」的征兆:

△ 与T-1000相比,REV-9看起来更像人类

比如它会对坠毁的巡航无人机说:「对不起了......」

它还不无「哀怨」地向莎拉抱怨:「你为什么就不能让我得到达妮呢?!」

△ 除了沿袭「液态金属」的设计,能自我复制的REV-9给人一种病毒的既视感

这次《黑暗命运》,在顶天立地的IMAX巨大银幕上,你将身临其境的体验「海陆空」的极限追击、人类与机器的近身肉搏,感受精彩交锋;

另外,在 IMAX 激光校准的强大音响系统加持下,人类以血肉之躯与钢铁骨骼的REV-9碰撞时的效果,必将震撼人心。

从第一部《终结者》到《终结者:黑暗命运》,这个系列并不是关于机器的警世预言;

而是想提醒我们:对机器不要过度依赖——「审判日」的降临不是因为科技进步,而是因为我们人类对「自己做决定能力」的放弃

这种放弃,才让机器掌握了主动权。

△ 《审判日》中「天网」的诞生

如果今天放弃对人工智能的主动权,明天我们面临的就可能是「黑暗命运」。

第三种未来

问题来了,人类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放弃进步,回到农耕时代?

或是任由机器发展,把人类全都干掉?

△ 国外网友用「终结者」表达对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生产的自主智能机器人的担忧

一定有其他可能性——除了《黑暗命运》,现在有很多科技产业的意见领袖,在用「终结者」的故事和全球公众对话,探索「第三种可能性」

知名艺术家Simon Denny,以「终结者」为创意原型制作了一组题为「秘密势力」(Secret Power)的艺术品,展现出美国国土安全局(NSA)把人工智能军武化的意图。

早在2015年,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就曾经发出警告:人工智能拥有太大潜能,会对人类形成威胁。

在临终前,霍金在杂志专访中再次预言,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应用了无人技术的武器,将有可能变成人类的终结者。

「终结者」的关注者,还有科技大佬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和DeepMind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苏利曼 等等。

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经多次在公众场合用「终结者」的例子大声疾呼,提醒大家注意一旦人工智能被滥用,可能产生的风险。

要防止比人类更聪明的自主智能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从而让人类世界失控。

—— 埃隆· 马斯克

2017年,埃隆·马斯克和穆斯塔法·苏利曼等116名科技领袖人物签署公开信,敦促联合国阻止杀人机器人的诞生。

公开信中称:致命的自主武器有可能成为战争中的第三次革命……一旦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就很难再关闭。

△ 马斯克认为类似终结者的AI机器人将最终引发战争

在《终结者:黑暗命运》里,阿诺提出一个问题:

你相信每一秒钟我们做的选择,都能改变人类命运吗?

这是「终结者」向每一个观众的发问;

也是这部电影向全世界人类发出的信号——你的决定,对人类的命运很重要。

《终结者:黑暗命运》是一部用心良苦,需要仔细琢磨细节的经典续作。

所有知道这个IP、对科幻感兴趣、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和人类未来命运的人,都可以在最近走进影院,沉浸在经典中,为回忆里的「终结者」补上一张IMAX电影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