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用拍照“看见”北京,人像摄影师冯昱眼中一座城市的“无限可能”
冯昱近期因一组《三联生活周刊》的短片视频再次被创意圈关注,也是作为摄影师的她为数不多的从幕后走到台前。
冯昱,著名人像摄影师。一个正宗的北京妞儿,爽朗、真实直接、不爱掩饰,对世界保持好奇,喜欢交流,爱大笑。冯昱大学读服装专业,毕业后从事时尚编辑。因工作原因拍摄服装,渐渐发现更喜欢去接触挖掘“活东西”背后的故事,那会让她更兴奋。就是这种兴奋感让她果断放弃原来的时尚编辑工作,跟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摄影的八年中,拍摄过很多名人,也拍摄过很多普通人。
冯昱部分摄影作品
一个骨子里两面的80后,兼备传统和开放。传统,却超脱父辈那一代的传统;开放,又异于90、00后的开放,拥有专属自己时代的特征。思维上接纳着新时代的自由,骨子里又珍藏着对传统的敬重,正如现在的北京。而北京的美又像是人,拥有混杂的多面性。
在冯昱眼中,北京变了吗?她说:“对我来说探索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就是探索那里的人,而我的探索方式就是为他们拍照。”人像摄影师冯昱在7月28日的钛媒体科技生活节领袖分会场景论坛中,分享了她的照片故事,以及对人与城市的理解。
在她记录的影像里,肃穆的黑白底色世界背后是一个个细腻又温情的故事。城市恒温,但人的情感可以让这座城市变化,冯昱通过影像将动态的情感定格。
在她看来,北京是一座拥有无限可能的城市,一个能够包容多元的地方,一种浪漫和现实的结合体。
在这里,每天上演着无数个故事。而她带着相机去遇见这些故事。
以下为演讲精彩内容实录,经过钛媒体编辑:
“我看到你,我看到北京。”
提到北京,一万个人心中会有一万个专属感受。也许是一座冷冰冰的城市,是一个让人高压的集中营,是一个又爱又恨的矛盾集合点,是一个可以挥洒热血奋斗的地方,是一个自由的避难所,是一个可以挑战全世界的神殿。
一、为她留下一个记忆
她叫张丹丹,是我大学同学,后来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她是个很努力,非常能吃苦的女孩。大学毕业以后,她选择留在北京创业,独自做起来了自己的服装品牌,还在这里生了宝宝,后来,她的全家也一起过来帮她创业。
去年12月时去找她,正好带了个胶片机,当时并没有多想,在她家公司楼下,我说给你拍一张照片吧,就拍了一张。
让人难过的是在这张照片拍摄完大约一周之后,她告诉我:“我要走了,明天就收拾东西去深圳了,我的工厂都被关了。”
不一定每个人在北京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这张照片帮助我的朋友留下了她曾经在北京的一个记忆。
二、带大使走出去
这是我拍卢森堡使馆的前大使,卢森堡官邸可能是唯一的一个至今还在北京胡同里面的官邸,当时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是他入职的第二天,他还并不熟悉北京,也不熟悉他家处在的这个胡同。 我们去那边拍摄,我建议他不如从“皇宫“走出去,走到他真实生活的胡同里,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三、自由呼吸的空间
上周我认识了一帮做变装秀的男孩,就是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然后唱歌、跳舞、表演。照片中的人叫查理,他是四川人,之前在英国学服装设计,最近搬到了北京,开始在北京生活。
有天我给他发微信,问他对北京有什么想法?他说其实现在还谈不上喜欢这里,但是做变装秀相当于给自己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
“我看到你”照片故事
“我拍人像,是那一刻的那个你,没太多烘托,也不是戏说,我拍的你,不需要我来捏,只需要打开,呈现你本来的样子。”
在她照片故事里,是自由的避难所,有人逃离故乡来这里寻求自由;是压倒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坚持在这里咬牙奋斗,可是下一个明天便要决意匆匆离开;是现实的炼造炉,筛选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就算溢满热爱,可还是要顾及远方和未来而无奈离开;更有摘掉聚光灯后最真实的大牌明星的真实瞬刻。
她照片里的主人公就是真实的当下,不演绎、不假装、不拘谨。勇敢把握自己的幸福,真诚的诉说自己的愿望,做最真实的无任何包袱的自己。
“偶遇最真实的陌生人”
变身熊猫,偶遇陌生人。想在挡着脸的情况下,去遇到其他人,给其他人拍照。在不露真面的时刻,去面对最真实的陌生人。
最后分享一组开心的照片、开心的故事。
熊猫图摄影: Shannon 礼曼
“变身熊猫”这不是我想出来的,其实是我朋友Shannon的主意。
照片里带头花的熊猫是我。 一天晚上,我们穿上了熊猫服,我手里面拿着一个照相机,就出去了。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刚走入漆黑的胡同,就被一个人咣的一下抱住了,吓我一跳,我迅速拍了一张!后来看到这人笑的特别灿烂,还有个小男孩指着我大喊:“妈妈你看,这原来是一只真的熊猫”。
“在摄影的八年中,我拍过很多人,记录过很多故事,让我更加了解北京的不同面。愿北京这座城市,因为容纳多元化的人而更加包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