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想把无人商店开到欧洲,但“醉翁之意”或不在零售
据彭博社消息,国外电商巨头亚马逊近日向欧盟相关部门及英国知识产权机构提交了与无人便利店项目“Amazon Go”相关的商标申请,打算将Amazon Go扩张至欧洲市场。
在申请文件中,亚马逊提出了“没有队伍、免收银,我是认真的”、“每一次排队、每一个队伍都是瑕疵”等口号,这些口号与Amazon Go去年首次开业之时类似,彼时有消息称亚马逊打算开设2000家同类门店,但被其官方加以否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行业都呈现出“无人化”趋势,服务行业更是如此。实际上,亚马逊并非零售领域中首创无人商店的公司,在此之前,全球各地已出现多种应用到不同技术的无人商店尝试。
不过,Amazon Go在运作中运用到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及传感器融合等更为先进的技术。与之前的尝试相比,Amazon Go模式解决的痛点更加全面,成功几率也更大一些。
尽管Amazon Go具备一定的潜力,但关于Amazon Go模式是否会成为无人商店领域的未来还有待商榷。因为在推广过程中,Amazon Go依然会囿于某些局限,而且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无人商店或许并非亚马逊的真正目的。
一、无人商店出现多种模式,Amazon Go技术先进最具潜力
当前,超市与便利店早已成为随处可见的设施。尽管线上购物蓬勃发展,但想购买日用品、食材等许多种类的商品之时,便利店和超市依然是人们的首选。然而,便利店也有不便利之处,主要的痛点在于排队结账之时漫长的等待,那是个既无聊又浪费时间的过程,看着自己前面的“长龙”,心情顿时就低落了许多。
基于这一点,无人商店悄然兴起,其模式直接跳过了传统的排队结账。以亚马逊为例,消费者只需下载Amazon Go的专用APP,在店门口扫码后就能入店进行购物。Amazon Go会通过高科技对用户行为进行探测。当购物行为完成,用户直接离店即可,不用结账,而亚马逊账户会自动计算顾客有效的购物行为进行相应的扣款。
这种新模式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用户痛点,利于零售行业发展。不过,在Amazon Go之前,已经出现了诸多关于无人商店的尝试,并且许多尝试都应用到了不同的技术,也形成了无人商店领域不同的运作模式。
1.“Scan&Go”模式
此模式来源于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也是最早尝试无人商店的企业。2013年,沃尔玛推出了名为“Scan&Go”的自主结账服务。此项服务是基于iPhone开发的,顾客只需用Scan&Go扫描软件扫条形码就可以直接结账,相当于将顾客的角色转换为收银员,从而提升效率,使消费者免于排队苦恼,也让企业节省了运营成本。
除了沃尔玛之外,其他企业也尝试运用类似于Scan&Go的方案。2015年,“BuySmart智能购物车”问世,其团队成员来自汇丰、宝洁、英伟达等企业,并以技术人员为主。BuySmart超市智能终端为顾客提供了自助扫码买单和LBS 促销信息推送一体化服务,简而言之,BuySmart具备自助买单和信息推送两种功能。
与Scan&Go类似,消费者在购物时也可扫码形成清单,选购完毕后通过移动支付结账即可。另外,当消费者停留于某货架之时,会收到附近商品的促销信息,此方式的促销效果好于传统的促销传单。
然而,“Scan&Go”模式最终并未获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防盗防损方面并无相关技术,且许多后续功能华而不实,导致盗损率上升,最终影响到企业盈利。
2.无人收银机模式
无人商店模式逐渐由国外传入国内,超市中开始出现无人收银机。这并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无人商店,但颇有向无人商店方向发展的趋势。
2015年,上海永辉、欧尚、世纪联华等超市均设置了自动收款机。简单来说,此模式就是在没有收银员的情况下,让顾客自己完成商品扫描、装袋和支付。虽然这种形式看起来很方便,并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鲜感,但在实际操作中,则会遭遇诸多问题。
收银方面,如果顾客自己操作,结账速度实际上会更慢。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增设几个帮助顾客使用无人收银机的服务人员,人力成本会更高。设备方面,一台无人收银机售价在30万左右,加上二次开发和维护费用,花费则更加昂贵。防损方面,在国内的大环境之下,自助收银的偷盗率必然高于人工收银。
3.诚信超市模式
此种模式也是由国外的无人商店衍生而来。2015年6月6日,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便利店给员工放了一天假,在这一天中,顾客购买商品是否付账全凭自觉。虽然这种模式在国外很多,但基于国内诚信体系的不完善,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以上3种模式中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主要还是靠顾客的诚信度和自觉性,而在防损防盗方面的措施又极不完善。对于商店来说,每年的盗损率可能会占到零售额的1%~2%,就算是沃尔玛,此比率也占到0.7%~0.8%。而沃尔玛在采用了Scan&Go模式后,盗损率上升至3%以上,此类模式的漏洞可见一斑。
以下要说的两种模式,其技术含量远高于以上三种。
4.RFID方案
RFID,即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据悉,日本为迎接东京奥运会庞大的观光潮流,计划通过内置IC Tags(IC芯片)和RFID技术打造无人便利店,从而简化各环节的程序,同时减轻零售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此技术的操作过程是,将商品贴上标签,商品经过某区域时可自动被感知,从而实现商品的识别。虽然与扫描过程类似,但RFID能够在30m的距离内做到批量识别。其应用到实际中的情形应该是在购物过程中,RFID技术自动识别购物车中的物品,再通过移动支付形式完成付款。
但这种方式成本极高,标签成本高达0.5元/个。别以为很便宜,沃尔玛的毛利为15%,净利润为5%,而便利店大部分商品单价在10元左右。如果每个商品都贴上一个0.5元的标签,其成本就是5%,对于便利店来说这是一笔极大的花销。
5. Amzon Go模式
在亚马逊的官方介绍视频中,可知Amzon Go应用到了蓝牙发射模块、重力感应器、红外感应器等硬件。并且视频中还说:“technologies used in self-driving cars: computer vision、sensor fusion, and deep learning(应用了无人驾驶技术中的计算机视觉,感应器融合和深度学习)”
在这一模式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感应器能够采集数据,深度学习技术则能够对数据进行识别并加以分析。体现在实际过程中,就是通过硬件对商品的运动进行监控和分析,判断用户是否购买,通过感应器采集数据,通过分析进行进一步印证,最后通过蓝牙进行发送。
与前四个方案相比,这一模式考虑到了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其中应用到的技术也更为先进。因此,Amzon Go模式可被看作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无人商店运行方案。尽管如此,Amzon Go模式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可能产生一些问题。
二、Amazon Go推广面临局限,亚马逊或另有目的
在成为线上零售业巨头之后,亚马逊的目光也同时投向线下市场。尽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购物愈发普遍,但线下市场依然蕴含着巨大潜力。
今年3月份,亚马逊曾打算在海外开设Amazon Go,但由于技术原因延迟。主要是因为Amazon Go无法在20人同时进入的境况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而且对于商品被放置在错误的货位也无法识别,可见Amazon Go的技术仍有缺陷。
想要利用新技术识别用户动作,预判用户喜好,或是改进用户体验,都需要技术的完美融合,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会使用户产生厌恶感。要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则有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Amazon Go运营所需的资金成本很高。由上文可知,Amazon go借助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所以搭建这样一个店需要的成本极为高昂。省去前期的人力成本,就意味着要增加设备的研发及调试的费用。
对于注重用户体验,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低价产品的亚马逊而言,将成本转嫁到商品中不大现实,因此资金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赚回这些成本,也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最后,亚马逊建立Amazon Go很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毕竟想要Amazon Go运转起来,需动用各种先进技术,其复杂程度不亚于驱动一辆自动驾驶汽车。
亚马逊在线上的生意已经非常红火,现代人愈发依赖于线上购物,就算线下市场有潜力,被线上取代的趋势也已相当明显。因此,亚马逊建立Amazon Go的真正目的很可能就是两个字:数据。
要知道,亚马逊旗下的AWS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云服务之一。而Amazon Go对用户线下购物习惯数据的采集正好可以补充之前的缺失。通过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加上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亚马逊可以对用户的眼部视线、行走路线等各方面加以分析,从而优化店内物品的摆放位置,更能为下一阶段的VR/AR购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Amazon Go模式中应用到了诸多先进技术,在无人商店领域可谓最有前景。但是,新技术仍然存在缺陷,用户从熟悉新模式到习惯的建立也需要一定时间。
此外,在亚马逊实现线下购物数据收集的过程中,用户的资料安全和数据信息能否得到保障也处于未知。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但也带来无奈,在信息化和数据化的当下,许多时候要拥抱未来,就必然要放弃一些隐私,而Amazon Go模式能否进一步发展,还需等待时间与实践的检验。(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东方亦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