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下乡:一场农业可信数据的盛宴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区块链下乡:一场农业可信数据的盛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锌链接,作者|陈海宁,编辑|邓龙

电视剧《大江大河》完美收官,以豆瓣8.9分斩获2018年最佳国产剧,堪比《人民的名义》。

然而,剧中提到的多处情节,如雷东宝需要资金养猪,却吃了银行的“闭门羹”;雷东宝找县长要经费扩建猪场,最后却拿去扩建收益更大的电厂等,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时有发生。

农户贷款难和政府扶贫难落地,一直都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

现在,区块链来了。

一场区块链带来的农业可信数据变革,似乎正如春雨般沁入人们日常生活场景。

除了食品安全,可信大数据让农业保险、金融、精准扶贫等传统领域,有了更大的商业价值挖掘潜力。

一只牦牛的区块链溯源之旅

在青海省海南州一家养殖场,刚屠宰分割好的牦牛肉被装进低温包装箱,它即将坐上顺丰的货机,从西北高原飞往南部城市深圳,并最终抵达南山区王萍家中。

整个过程,王萍都能远程监控,甚至能知道牦牛自出生起都经历了什么,从而吃得更加放心。

养殖场老板段伟告诉锌链接,这并非个例,随着区块链溯源落地,普通的消费者都能像王萍一样获知这些信息。

行业内公认,区块链应用于溯源的技术特性有三点:一是,链上区块按时间戳记账,上链数据可追溯且不可篡改;二是,数据分布式存储,受多方监管;三是,非对称加密,持有私钥才能对加密信息解密,确保其安全性。

而农产品溯源已经成为区块链溯源领域最为常见的落地场景,类似给农产品发一张唯一数据标识的“身份证”,上面记录了农产品的品种、出生时间、使用过的饲料等。

锌链接走访商超发现,在大型连锁商超,如沃尔玛、永辉、家乐福,消费者可以轻易买到区块链溯源的农产品。京东商城、天猫商城、苏宁易购也一早联合供应商开发区块链溯源平台。甚至在烟酒店买烟买酒,也能扫描二维码看到其来历。

不过,有真实的需求场景,也有商业价值潜力,为何区块链农产品溯源还被业内冠以“伪命题”?

纵观现阶段的“区块链+农业”,绝大多数案例只保障了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并不能杜绝源头信息造假问题。

京东某茶叶供应商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告诉锌链接,接入京东的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后,生产流水线上也仅是增加了印刷溯源二维码这一道工序。

最终,产品的可信度还是得靠品牌方与京东平台背书,区块链并没有发挥真实作用。

源头信息造假问题并非无解。

物联网记录每只鸡的生平档案

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新生村六队散养的走地鸡就没有“证明自己”的顾虑,它们都有独特的“身份证”,该生产队是众安科技“步步鸡”项目合作的养殖场之一。

每只步步鸡都戴着脚环,它记录了鸡只的全生命周期信息:重量、日龄、来源的养殖场、饲料、运动步数、检疫合格证等。

众安科技CEO陈玮告诉锌链接,消费者通过扫描脚环二维码看到鸡的一生,脚环实时上传数据,养殖户也可实时监控鸡只的生命体征。

全链通的方案是给牛等大牲畜戴上内置NBIoT芯片的项圈或耳标,它是牲畜的唯一身份标识,能与大数据中心进行实时交互,上传牲畜体征信息与运动轨迹。

相比整只销售不用摘取脚环的“步步鸡”,大型牲畜必须经过屠宰加工,无疑增加了溯源的难度。

全链通CEO路成业告诉锌链接,现阶段的工业化屠宰,只能做到肉品按批次对应,无法对应到个体,经屠宰加工的肉品得换张新的“身份证”。

物联网解决了农业溯源中可信数据的第一个难点:源头信息可信,由此,区块链的技术价值才得以在庞大的农业系统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物联网已经是农业主流的解决方案之一,在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等大闭环中,它都是重要的第一步。

思科公司报告显示,仅物联网就能为农业创造14.4万亿美元的价值。

养殖场里成千上万只鸡的脚环,高原草场上星罗棋布的牦牛项圈,都在无时无刻向溯源网络上传输可信的数据,它的商业价值绝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的“生平”档案。

那么,还有谁会对这些数据感兴趣?

保险公司不想趟的浑水

“散养户因牦牛病死、丢失等异常导致的损失占比达10%,而其中的病死率是2%”,路成业对锌链接谈起青海省养殖业现状。

他说,海南州上百家养殖单位仅有几家获得投保,他们大多还是具备国有成分的企业,大量的散养户、私营企业均没有获得投保。

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官网显示,截止2017年,青海省牦牛存栏量481万,占比超过全世界的1/3,藏羊也占全国的46%。

这是一块未充分开垦的农业保险沃土。

然而,保险公司想保不敢保,养殖户想保不给保。

中国人保在当地的销售员李想对农户投保就十分谨慎。他回忆,曾有养殖户把别家死了的牦牛拉来充数,但你根本没办法核实这头死牛就是当初投保标的的那头。

路成业开始思考,将农业溯源与保险结合。他说,当养殖户报险时,保险公司可以从区块链上实时调阅数据,快速判定这头牛是否出现异常,是否为投保标的物。

“在国内东部与南部,国家所收储的猪如果不打耳标(不可溯源),保险公司是不会投保的。”

路成也向锌链接展示了全链通的“畜牧保险区块链溯源”平台,它将于2019年第一季度上线。

截至目前,“区块链+农业保险”仍未有落地案例。

“银行信用社都说没钱”

电视剧《大江大河》里,雷东宝需要资金养猪,他找银行、信用社借钱,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只好找县长帮忙向银行、信用社说情,给他放款。

这仍是一个在农村普遍存在的例子:养殖户向银行申请贷款要去买种子、鸡苗,银行无法得知最终款项到底是否真的买了,所以轻易不敢借。

在我国,三农问题根深蒂固,农民一直是弱势群体,既没有高净值资产,又缺少完备的个人征信。

在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魏延安看来,农业金融服务盈利不高,运行成本很高,风险很大,银行不愿意贷,卡在中间的就是担保。

陈玮告诉锌链接,通过区块链溯源,银行能确认你用这些钱去买鸡苗了,且一旦这些鸡出现问题,银行马上就能做出反应,要么赶快把钱收回来,要么跟农户协商再贷款,而不是等到最后看结果。

的确,银行是感兴趣的,并且已经有了落地场景。

2017年8月,农业银行联合趣链科技上线了“e链贷”,解决了小微企业、“三农”客户长期以来因担保物不足、信用数据获取成本高等,而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钱到了我手里,不还是我说了算? ”

雷东宝以扩建猪场为由,向县长陈平原要经费,并答应年底出栏5000头猪,换来60万贷款。

而他实际上打的算盘是将经费用来扩建收益更大的电厂,小舅子宋运辉提醒他,这是挪用公费。

雷东宝只是哈哈一笑:“钱到我手里了,不还是我说了算吗?”

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镜头推移至今,类似的“移花接木”场景仍然存在。

“政府帮农户买牛羊,但农户并没有养,而是宰了卖了,扶贫办要求帮扶的养殖户跟牛羊合影,他们就向隔壁村民借几头牛羊来合影。”路成业说。

这成了精准扶贫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而借助区块链溯源,政府可以追踪投放扶贫物资的真实去向。

如果《大江大河》里雷东宝的养殖场信息上链了,陈平原便可知道,雷东宝到底有没有养5000头猪,钱究竟用来扩建养猪场还是扩建电厂。

加之新的三农政策,政府对于农业新型产业也有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因此,纵观目前的农业溯源项目,其中大多数都有政府机构的牵头或参与。

例如,“天水链苹”是天水市林业局与纸贵科技合作的扶贫项目,众安科技的“步步鸡”也是扶贫项目,中食链与江西赣州合作的“链橙”,也是助力赣南果农扶贫项目。

此外,有区块链提供的可信基础,AI农业等以大数据为驱动力的数字农业,才能得以发展。

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农业互联网近十年的发展,给区块链赋能实体农业提供了基础。

尽管落地方案不完善,但各个环节的布局都在传递信号:“农业+区块链”是大趋势。

事实是,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首次提及区块链后,“农业+区块链”便已成为数字农业的子集。

锌链接创始人龚海瀚认为,“区块链+农业”难落地,很大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区块链平台方提供的是普适方案,并没有理清农业生产的具体痛点。

锌链接与众多企业高层对话后发现,产业区块链能落地的逻辑是“+区块链”而不是“区块链+”,即区块链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传统行业,而非传统行业为了适应区块链而大刀阔斧地变革,更毋轻言“颠覆”。

农业,这一最古老的行业,正接受最前沿技术的“塑形”。行业需要反思的是,需要在基础设施改善的前提下,结合区块链、AI、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工具,才足以打造真正的数字农业。

毕竟,区块链不单独构成一门生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