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信息平台,正让医疗资源匮乏区域的人能够同等享受「名医主刀」
钛媒体注:在钛媒体“ITValue+”系列活动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对话沙龙上,名医主刀创始人苏舒做了主题演讲。这是一家力图打造中国首家「手术预约平台」的创业公司,通过互联网对接跨区域的患者、医生、医院资源,在“外科手术”这个市场,到底有什么样的机会?
今年十一,长沙,一位母亲溺水超过12分钟,被送到湘雅医院抢救。
按常理,普通人溺水超过4、5分钟就无法抢救了,这位母亲依然有生命迹象,不过湘雅医院治疗能力有限,其家人希望联系专家进行救治。他们辗转打听,通过“名医主刀”平台,对接到北京协和医院心肺ICU的专家,12小时内专家到达长沙,把溺水母亲从“鬼门关”前拉来了回来,但因为肺部吸进大量淤泥,患者的肺部很难恢复,专家们判断需要肺移植,但当时长沙周边并没有合适的肺源。
名医主刀立刻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信息、征集肺源,5小时内获得30多万点击量,一天内收到三个肺源;同时,名医主刀找到江苏无锡一位肺移植专家,协调移植事项,并和医院专家、肺源提供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最终那位溺水母亲的肺部功能恢复,如今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如果说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是打破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名医主刀试图解决的就是医生、患者、医院的资源配置问题。三甲医院硬件条件好,医生水平高明,但是常年人满为患、空床位少,患者动辄需要花1、2个月时间等待一个床位;二甲医院有空床位和空置手术设备,但是缺少优秀的医生资源;而患者实际是愿意出更高价格尽快进行手术。
一个互联网医院集团
名医主刀作为中介,联系三甲医院的名医提供休息时间,二甲医院提供空床位,给愿意出更高医治费用的患者做手术。一方面患者不用排队等待,解决大医院病床紧张的问题,一方面利用了二甲医院的闲置资源。
患者术后护理怎么办?名医主刀CEO苏舒说:名医会及时参与患者的术后管理,二甲医院可以进行能力范围内的手术,并且提供相应的术后护理服务。目前名医主刀聚集了2万名以上北上广三甲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同时与北京和睦家医院、上海天坛普华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一批公立及私立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大量床位和手术室资源。名医主刀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这几座布点城市,每天有1000张左右的床位可供使用。
苏舒此前在硅谷、新加坡生活多年,工作一直没有离开创业圈。2008、2009年时候,移动互联网概念还没有出现,他在硅谷几家创业公司(包括谷歌)都工作过。回国从事医疗创业的念头,源于他外公的经历:
外公早先查出肺癌,想从外地来上海治疗,苏舒拿着外公的片子、病例,在上海跑了一圈医院,花了几千块黄牛费,见到了某三甲医院的专家,结果医生看了两分钟,说了一句话:再来上海做穿刺。然而三甲医院病床紧张,单单做个穿刺要等3个月,最终苏舒的外公去世了。
“医疗圈也有‘二八原则’,北上广以及南京、杭州这些城市,占有全国80%的最好医疗资源,我2014年1月回国创业,希望名医主刀可以调动发达城市最好的医生,帮助全国患者。”苏舒家里三代行医,他从小在医院家属院长大,对医院情况熟悉,家人也给了他很多关于医生、患者、行医流程的信息。
苏舒认为内科治疗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外科医生擅长的手术开刀,是医疗领域最核心的、技术含量最高、最接近现金流的技术。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对于医生也是很熟悉的模式,算比较常见的现象,互联网可以让资源匹配更高效。
各家互联网公司之间,也可以利用彼此已有资源,建立更大的产品体系。今年10月刚刚上线的“滴滴医生”便是如此,名医主刀联合阿里健康、滴滴出行一起,向用户推出送医上门的服务,阿里健康提供药箱资源,滴滴提供司机和车,名医主刀则联系医生。滴滴医生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四个城市尝试,未来会在更多城市推广。
不过滴滴医生未来定位并不是单纯上门诊疗,而是拓展到和医疗相关的各个业务层,比如帮助医生出行到达不同医院,通过互联网方便医生之间高效交流。苏舒的野心不只是一个手术中介:“如果说世界上最大的酒店是Airbnb,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最大的医院集团。”
细分市场的机会
在苏舒看来,互联网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风口,他给了一串数据:中国人均GDP很高,但是医疗费用占GDP比重还不到7%,而美国医疗占GDP比重达到了21%。他说:“国内医疗费用的提升会有很大的空间,这也是互联网医疗的机会。”
名医主刀可以产生盈利的环节,包含术前检验、术中治疗,术后康复。苏舒说目前已经收支平衡,未来盈利点在于:通过互联网联系器官移植、心脏搭桥手术等,名医主刀获得手术利润分成,同时器械、用药、检验,等环节也可以产生收入。
苏舒觉得这有市场价值,也有社会价值:为二甲医院带来了更多用户,帮名医赚了外快。名医主刀不会亲自涉及医疗技术研发,而是和有执照的公司去合作,让有执照的公司、品牌在名医主刀的平台上做事。苏舒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像携程一样,单纯称为一个平台。
马云曾说:下一个世界首富会出现在医疗健康领域。这话颇有鼓动人心的意味,的确近几年涌现了一批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他们野心勃勃,从挂号、线上诊断切入,提供在线诊断、电话咨询、加号服务等等,然而这些渠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提供在线诊断的医生一定不是最优质的,名医都在医院一线忙碌,没时间为病人网上诊断;问诊是需要当面的,在网上跟医生说胃痛,医生并不能提供有效建议,单单一个胃痛可能是很多疾病的表象;在线挂号这种服务积累的用户是没有黏性的,用户挂完号就走了,并不会高频使用,况且同质竞争很激烈,所以无论从商业逻辑还是社会意义来看,线上挂号和诊断都价值不大。
BAT也试图进入在线医疗,不过创业公司还可以小步快走一段路,因为在线医疗未来发展必然垂直化,医疗行业太庞大,每个细分领域都会有很多平台竞争,比如专注于糖尿病癌症治疗、外科手术、医药电商等等,这些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如果能活下来,会活得不错,当然风口的厮杀最终只会留下很少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