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由还是要平等,社交创业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前两天,我问了朋友一个问题: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他不出意外的回答我:不自由。这个答案从语义上来说没有错,但是拿到现实中就不成立了。其实自由的反义词并不是不自由,而是平等。

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入到美国看一下:最近在新闻里间歇看到美国总统大选拉票和民调的报道,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又开始在电视、报纸、活动、演讲中开撕,这两个party撕了几百年,撕来撕去其实都离不开“要自由还是要平等”的问题(抛开竞选中的个人、家族的政治利益和目的不谈)。比如对待同性恋婚姻的问题,更强调“平等”的民主党普遍都持支持态度,因为同性恋婚姻是“要不要给同性恋人群婚姻权”的问题,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与异性恋同样平等。另一个禁止持枪的问题,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共和党持反对态度,因为公民应该有持枪保卫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由啊。

如果我要自由,那么我就要有比你富有、比你有学识、比你过得好的自由,我赚来的钱不能通过缴纳高额的税收来提供你的福利,因为花钱是我的自由,说到底就是我可以有跟你不平等的自由;如果我要平等,那么我就应该享受跟你同样的福利,跟你同样的教育,你赚来的钱应该通过税收来分我,在我成家后,我们的阶层、身份不应该有太大的差距,我们有平等的待遇,甚至你的妞不能比我的妞漂亮,你的谈吐和修养不能比我好,别人对你的态度应该跟我一样,你的衣服牌子也不能比我的高档。

在一个开放的现代社会里,自由和平等二者的平衡是永恒的话题。倡导自由就容易发展出精英主义,倡导平等就容易发展出民粹主义;有人追求自由,也有人追求平等,从伏尔泰和卢梭的反目相向,到哈耶克和凯恩斯的世纪大战,再到加缪和萨特的恩怨情仇,都围绕着这个问题。

OK,自由和平等这种在政治社会亘古不变的问题是否存在于互联网世界里?当然存在,而且在社交领域里尤其明显,至于它具体的存在方式,请接着往下看。

1.基于单边关系和双边关系的社交产品哲学

社交是最能快速映射社会文化的互联网产品类别,每个社交产品都会有一个调性,这个调性来源于产品的功能、逻辑和最活跃的用户群。我们拿两个月活过亿产品举例,微博、贴吧,从分析用户之间的“单边关系”(内容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和”双边关系“(内容生产者和内容阅读者的关系)开始。微博这个UGC平台的内容生产方主要来源于大V,内容阅读者跟大V之间的信息流动是单向的,阅读者可以单边关注生产者;另一方面,不同的生产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阶层区分,导致影响力有着数量级的差距:王菲发个微博有1万条评论,你发个微博有1条评论。

微博有运营和增长粉丝使你影响力增强的自由,你可以通过努力、资金投入来增长你的关注度,与别人拉开差距;你可以自由关注你感兴趣的不同的人,这些人杂糅在一起形成了多元的内容,甚至你有发广告和看广告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删除你不喜欢的。

所以微博具有了自由的三个基本条件: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选择多元化的自由、通过努力使自己比他人更幸福(更有影响力)的自由。从单边关系来看,微博的内容生产者之间是存在自由竞争的,从双边关系来看,微博的生产者和阅读者之间是自由选择的,所以,对于微博而言,单边关系和双边关系具有逻辑一致性——自由。

反观贴吧,这是多个分离社区的集合体(长尾社群),每个吧是一个单独的、相隔离的社会,这个小型社会可以是基于某种兴趣、也可以基于某个城市、也可以基于某个学校;吧内每个粉丝的话语影响力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因为信息流按照时间在吧里排序显示,你发的帖子和别人发的帖子都可以在同样的位置被全吧几十万的人看到。正因为每个吧友都有平等的话语权,所以为了让吧里秩序不乱套,必须由管理员(吧主)设立规则,禁止发布跟本吧话题无关的帖子、严禁发布广告。从单边关系看,内容生产者发帖并没有本职的不同,没有因为谁的好友多而传播力强,帖子都会按回复时间在吧内排序,发帖者都会获得同样程度的曝光机率,这是平等的;从双边关系来看,生产者和阅读者之间并不能自由选择,你会看到所有吧友的发帖,但是这两者又是平等的,并没有影响力上的高低,所以,贴吧的单边关系和双边关系也具有逻辑一致性——平等。

我们设想,假如让微博更平等一点,所有人都可以发布能让所有人都看到的博文,那么结果会怎样?当然会乱掉,信息爆炸!或者根据邓巴数字,每个人可以关注与被关注150人,每个人的影响力都一样,那么显而易见大V们会果断放弃这个平台转投其他平台;我们再假设,如果让贴吧更自由一点,不再有信息流公告栏的阅读逻辑,而是根据你的订阅筛选吧友的发贴,那么“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就不会发生了,李毅大帝依然默默无闻。

我们再引入另一个流量巨擘——微信。跟微博贴吧不同的是,微信是真正的生态平台型产品。从IM角度而言,单双边关系是平等,因为你和你的朋友聊天肯定是即时对等的;从SNS角度看,单双边关系依旧是平等的,因为朋友圈是封闭且信息对称的;但是公众平台就不一样了,基本的产品逻辑跟是基于订阅和推送,单边有竞争的自由,双边有选择的自由。

可以看出,在社交领域,产品的单双边关系应该有逻辑一致性,你要么给用户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要么给予用户平等的权利。很多失败的社交产品从出生到长成都带着伤,本来产品的基因是“平等”,在运营的过程中又标榜"自由",产品和运营并没有达成一致,导致结构上的混乱。

2.垂直社交领域的延伸

上文已经论述过几个大平台的社交单边及双边关系,我们把视角拉细,看看垂直领域。一方面,微信一直致力于将即时通讯、朋友圈、公众平台链接起来打造IM、SNS、社交媒体合一的社交帝国,但可喜的是在被微信把持了好几年的移动社交大门后,陌陌顽强的成长起来了,这让很多创业者惊喜的发现,微信庞大身躯下的阴影并没有把所有社交领域都笼罩起来;另一方面,中国的社群越来越多元化,社会对个体异性的容忍度比以前强了很多。在9亿移动互联网人口的大背景下,行业、职业、兴趣、性取向的差异都能成为垂直社交的前提。

我们把一些常见的垂直社交做一个简单的区分,可以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首先提出两个概念:横向垂直社交和纵向垂直社交。横向垂直社交指的是基于某种行为或背景的社交产品,如自拍社交、问答社交、职业社交,这类社交产品其内容往往自由度较大,覆盖面较广,并会激励用户层级的形成,拿知乎来说,其问答涉及的领域是没有限制的,且知识越丰厚、文笔越勾人的内容生产者越受欢迎,还能有专栏,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和鼓励了自媒体的发展。

纵向垂直指的是基于兴趣、爱好、地理位置及价值观的社交产品,如小众社区、同性交友,这类型社交产品用户之间往往相对平等,很少出现阶层分化,拿其中的代表作same来说,为了让用户之间更平等,其甚至设定了用户之间不可关注的逻辑,让同频道的所有用户一律平等。

社交领域的创业者们面临的第一道坎往往出现在这个地方,在产品出生后没有把自己的产品进行恰当的归类和定位,在改版和完善的过程中走错坐标,明明是纵向领域出生却走向横向领域;有的是在运营和宣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与产品定位不符的错误,这些都是内伤,看不见,但伤得深。

再举例说明:如果知乎里某个“知识精英”做了一次精彩的回答后,曝光度却与普通用户的回答相差无几,他还会留在知乎吗?这就好比一个小组里,能力突出工作卖力的员工拿到的工资和上班天天打酱油的同事拿到的一样多,他还有什么必要好好工作?一个自由的社交平台要允许和鼓励牛逼的用户收获比别人更多;在same里我关注了一个频道,叫做”我爱的歌未曾热播“,主要是让用户分享小众歌曲的,频道平时大概有不到100人在线,我进入频道分享喜欢的一首歌,是为了让别人也听一下,这是我的动机,但是如果same添加了关注用户的功能,并且根据用户的等级来区分歌曲的曝光度,那么我是不会玩了,本来就是个小众社区,还让用户有阶层,这可不是”烟囱里招手 —— 往黑处引“吗?

所以,从上文的几个概念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简单结论:

1.社交产品需要让用户之间有单双边关系的逻辑一致性;

2.垂直社交应该确认自己属于横向还是纵向领域,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结束语:一款成功的社交产品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但笔者认为首先不能在出生阶段就有逻辑上的缺陷,才会有长大的可能;本文提出的概念和观点,是为了给社交从业者们提供些能打开脑洞的方向和视角,若有任何问题,欢迎来信交流。

钛媒体作者:肖健;微信号:AaronYano;微信公众号:蝙蝠说】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