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改革在2019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京东改革在2019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老铁

2019年对于京东是颇不容易的,年初内部改革,刘强东以“地板闹钟的故事”提醒“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京东还远谈不上成功”,同期互联网各大企业开始大范围提倡996为代表的加班文化,清除企业“老白兔”,全年开局是以一种悲观的情绪开始。

而另一方面,拼多多以社交电商崛起,迅速拿到了下沉市场的增量市场,京东在Q4才改版“京东拼购”为“京喜”拿到微信入口资源,来加速下沉市场的获得,时间已经略显紧迫。

如今,2019年已过,京东也于3月2日发布当年财报,我们就此来重新审视京东的2019年,来判断这家伴随着争议与关注度的公司是如何度过了这难忘的2019年。

2019主脉络:积极争取改革空间,京喜尚未成功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多次分析京东改革的矛盾点,先大致总结下近几年的发展路线:

1.    自营模式为根本,但该模式天然具有低盈利性的特点,参考自营模式为主的苏宁,2019上半年毛利为14%,营业利润率为10%,京东在终端市场要保持竞争力毛利率大致也要在此范围,扣除6%左右履单费用和市场以及管理费用,自营业务大概率是在亏损或微利边缘,模式本身固然在用户体验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但也给了损益表极大的负担。 

2.    京东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为保持用户体验的先进性,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资,以仓储为例,2017年Q1其总面积为580万平方米,但在2019年末,达到了1650万平方米,增加近2倍,资本性大量支出,自营业务又处于亏损期,向供应商账期做“类融资”是必要手段,近几年平均账期在60天左右,供应商牺牲流动性贡献给京东;

3.在IPO之后,京东加速全品类和平台化的改革进程,收购1号店之后,加之京东超市一战成功,将日百做成了3C以外的第二大主力品类,平台化战略起初发展红红火火,但止步于“二选一”,时尚服饰品类至今未得到恢复

梳理此脉络后,我们大致对京东改革的关键难点做出以下总结:现金流对账期依赖过高,且账期过长损害零供关系,平台型发展要突破“二选一”就必须要给商家更多的资源和优惠,这可能会提高市场费用以及影响自营的现金流增长。

在2019年之前,以上阴影在京东周边挥之不去,只是在初期市场增速急剧放大之时,供应商出于增长忽视了账期这一敏感问题,若市场走低,尤其在如今疫情之下,企业亟需回笼现金,京东这一稳定性就要产生变数。

在2019年,我们看到了以上问题在得到不同程度的变化和调整。

将物流资产进行ABS(资产证券化),全年获得接近79亿元现金流(Q4为25亿元),降低了资本性支出对现金流压力,2019年该部分现金流回正为24亿元,2018年则为流出89亿元。
京东改革在2019

摘自京东财报

现金流问题缓解后,在整个2019年供应商的账期都有所改善,从2018年Q4的60.2天降到了2019年末的54.5天,这对于改善零供关系意义重大。 

在平台化的变革中,京东则要更加坎坷,2016年总GMV达到6582亿元,其中第三方卖家占比41%。

其后京东不再公布GMV明细,我们通过以下图表来进行推演
京东改革在2019

整理自京东多年财报

自营收入作为财务统计口径与运营指标的GMV多有不同,大概为:后者将购物车未支付订单以及财务周期结束未确认收货的订单统计在内,但“收入”则要严格按照财务标准统计,两者范围有所不同。

但两者又有密切关系,其比值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也是规模放大之后,GMV转换为最终收入能力减弱的必然趋势,若我们将2017、2018和2019三年的自营收入与GMV的比值设置为0.62,0.6以及0.57,则可以大概推测出当年自营GMV的情况,分别为:5350亿元,6930亿元和8950亿元,2014-2019年自营和第三方的GMV情况,大致为

在2017年,京东商城成立大快消、电子文娱和时尚生活三大事业群,又联合拍拍、进行了流量合作的京X计划,要在开放平台中大展拳脚,当年开放平台GMV增速接近2倍,但随后遭遇“二选一”,其增速降到30%,在2019年则为17.4%。 

以上数据与真实情况或许有一定出入,但反应京东的整体性趋势应该是相对准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第三方商家增速大致在20%,但同期自营增速在25%-2019年京东大概增加5000亿的GMV,其中自营平台增加1000亿元的收入,或带来2000多亿元的GMV,也就是说开放平台增加3000亿元左右,规模在放大,但速度却在下降,2019年自营与开放平台的增速比较接近,差距在缩小。

这是否说明京东的开放平台策略有所调整呢?

我们并不这么认为。

在二选一尚未完全突破,品类丰富度得不到提高之时,开放平台势必会面临增长潜力问题,在物流资产ABS之后,现金流问题得到缓解,账期缩短,零供关系改善,自营得到发展良机,开放平台的持续增长则是京东必须要面对的。

那么京喜计划会起到关键作用吗?

京喜正式上线的Q4,京东年度购买用户增加了2800万,从用户管理层面,京喜对京东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自京东财报

摘自京东财报

再看规模,2019年京东线上共有27万个商家,该数据在2018年末则为21万个,2019年Q3为25万个,京喜上线为京东拼购改版,在2019年初已经开始招商,在此方面成绩极为明显。

京喜正式上线于2019年Q4,且根据公开信息,京东对该项目在现阶段采取了“放水养鱼”的策略,如在年货节进行了百亿补贴,疫情后宣布降低扣点至0.6%(为支付通道成本),商不在贡献收入之时。

2019年京喜也未到收获以及改善财务报表的时候,在现阶段京喜更多扮演着京东突破开放平台滞涨的关键角色,我们也就将对其进行动态观察。

京东2020年仍要改革哪些? 

在以上分析中,我们对京东当下可做如下总结:现金流通过财务手段改善,进而给改革争取了时间,自营得到稳定,而第三方则通过京喜获得了用户的增量。

那么,在2020年京东主要的改革点要放在哪里呢?

其一,继续稳定零供关系

最近的神州与京东的争论,虽然迄今为止未有明确解释,但这其实也反应了在外部经济环境愈加复杂之时,供应商对现金流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京东需要在此释放出更多的善意,减轻商家的资金负担。

自营GMV比重虽然在降低,但仍然是京东的基石,尤其在3C领域,供应商的重资产模式在此时对现金流更加渴望。 

其二,物流的持续稳定增长

全年物流收入达到235亿元,较上年增长接近1倍,自京东物流独立之后,尤其在2019年开始进行2C端业务,扩大了营收基础。

对于此时的京东物流,是一个比较好的时点,在疫情中仓配一体模式得到市场认可,而在财务上,由于早期的亚洲一号仓已经逐渐过了折旧期,如2019年仓储运营面积达到1650万平米,较2018年末增加了38%,但同期折旧成本增加25.4%。

在2020年,快递业务受宏观环境影响会逐渐显现,京东又能否平稳度过这一周期是我们所关注的。

其三,警惕宏观经济走弱对品质消费需求的降低

如今疫情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关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有众多分析,大多数经济学家将我国2020年的GDP增长预判在5.5%上下,届时消费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尤其对于中产阶级,对外部环境的反映最为敏感,作为京东现有的最大客户群,这是否会影响到京东的增长呢?

京喜必然要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2020年,京东走得不容易,在内外环境都不算利好之时,通过运营、财务等手段换得今日结果,但随着疫情的到来,京东仍未得到太大的喘息空间,2020年,“拼”仍是京东上下的关键词。(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