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外卖无人机正式投入商用,长距离干线配送为主要应用场景
一架载着外卖的无人机降落在上海金山工业园区内大楼前的空地上。
今日,饿了么酝酿两年的外卖无人机正式投入商用,这也是国内首条获批的外卖无人机航线。本次获准飞行的无人机航线共17条,均位于上海金山工业园区内,合计覆盖面积58平方公里,无人机运力覆盖直径7平方公里。涵盖的场景包括商圈、写字楼、小区(8月至10月还将上线落地到学校)。
目前这条航线上无人机的飞行距离最长3.5公里,最短1.5公里,平均2.2公里,日均每条航线每天会有3-4架次。
据饿了么方面介绍,目前无人机配送已接入100多家商家,在园区内,既可以点到星巴克饮料,又可以点到如意馄饨、沙县小吃等美食品类。在无人机试运营期间,用户从下单开始,平均收货时长在20分钟。
早在去年,饿了么就发布了第3代无人机产品E7,而此次投入商用的无人机是第四代产品,相较于前代产品在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上都有所提升,该无人机最高飞行时速为 65 KM/H,最大载重可以达到 10 KG。
此次亮相的无人机并非来自饿了么自研,而是采取了与供应商合作的模式,在调度系统等核心技术上由饿了么提供统一标准,硬件则由供应商提供。
与很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外卖无人机的配送并非全程无人,而采取的是人机协作的方式,也就说消费者除了在订单中会看到本单由无人机配送外,是接触不到无人机的。
用户在金山工业园区点的外卖,会被随机分配为无人机配送,整个配送过程中,将有两名骑手分别负责将外卖餐点装运上飞机和将餐点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而无人机主要承担的是集散点两端的干线运输。
用户端显示无人机骑手配送
两个骑手加一台无人机的配置,这样一单外卖配送目前从成本上来看似乎并不划算。不过,在饿了么COO康嘉看来,随着订单密度的增加、无人机配送半径的拓展,成本有望大幅度下降。未来,长距离、高密度的订单配送,将是外卖无人机的主要应用场景。
康嘉认为,相较与以往的陆运,无人机的优势更多体现在中远距离配送中,外卖无人机的引入可以帮助拓展外卖配送距离,降低高昂的长距离配送运费。此外,无人机还能够帮助提升骑手效率,避免在送餐过程中因为天气或交通等因素对骑手送餐速度造成的影响。
饿了么给出的数据显示,一单配送中,无人机飞行距离约占配送全程的70%,这意味着每名骑手的行驶路程将只有原来的15%。
在康嘉看来,从商家自配送,到基于组织性运力和众包运力即时配送平台出现,再到平台为适应配送需求增长从人力扩张转移到科技创新,如果将即时配送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那么目前中国即时配送行业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节点,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据康嘉介绍,目前即时配送行业的年单量在两三千万单,每年保持着60%以上的高速增长,今年预计将会超过5千万单。但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运力成本的上涨,单纯的人力扩张即将迎来瓶颈。所以,如何把劳动力密集型的配送平台转变为通过技术、科技驱动的平台,就成为未来即时配送的核心方向。
于是在2016年初,饿了么就提出了“未来物流”战略,外卖无人机就是其中一部分。所谓“未来物流”,包括了三个阶段:智能调度、人机配送、无人配送。
康嘉表示,目前饿了么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即在全平台运单实现了智能调度。“未来希望通过推出包含无人机在内的一系列智能配送产品,打造以智能硬件为基础的即时配送体系,推动即时配送行业完成向第三阶段的转型。” 康嘉说道。
除了外卖无人机,“未来物流”项目还先后推出了送餐机器人、智能点餐音箱等一系列智能配送产品。
据饿了么透露,饿了么送餐机器人最近也有新的进展,适应不同楼宇场景的二代机器人将于近期面世,除送餐外,还将承担流动无人货架等角色,预计今年覆盖范围扩大至多个城市超过500座楼宇。此外,集成挡风镜显示屏、智能蓝牙耳机于一身的新一代蜂鸟头盔也在研发中。(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谢康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