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过后的创新,国产手机技术能否成为未来新标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1973年4月,摩托罗拉的技术人员马丁·库珀在纽约街头用“两块砖头”拨出了第一通移动电话。到45年后的今天,手机已经变成了人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无论是手机的外形还是功能都经历了无数次的革命。
而在手机演变发展的舞台中,我们更多看到是国外厂商突破与技术上的引领,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苹果以及三星等,国产手机在此前更多是一些追随的过程。
但到了近几年,国产手机在国际市场上销量的增多,就拿2017年举例,中国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2%,前12名中有9个中国品牌。随着占有率和销量的猛增,不少国产厂商在相应的研发力度上也随之增大。
时至今日,我们也能在国产手机的设计和技术上看到不少亮眼的新产品,未来这些成果会不会成为引领手机发展的新趋势呢?我们会不会看到有一天,曾经的那些手机巨头们放下高傲的姿态,来向我们取经学习。
人脸识别并不是唯一,屏下指纹也是大趋势
屏下指纹解锁技术
自苹果iPhone X发布之后,智能手机又掀起了一股全面屏的新风潮,但对于传统设计来说,手机的解锁变成了新的难题。为了达到屏幕更大、屏占比更高的要求,不少厂商都将指纹解锁从正面屏幕转移,或干脆效仿苹果做起了人脸等识别技术。
但单一的人脸识别技术还是有缺陷的,例如手机对人脸的距离,以及暗环境下解锁不准确等都成为了降低交互体验的新鸿沟。目前来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保证全面屏的基础上,利用指纹与人脸识别等多种模式,形成多样化的解锁方式,让用户在不同环境下采用最方便快捷的形式去完成手机的解锁与激活。
未来更大范围的解锁区域
在2018年的CES展会上,vivo就给我们带来了屏下指纹解锁技术手机——X20 Plus UD,虽然其采用的FS9500指纹识别模组来自新思(Synaptics)科技,但vivo是第一家攻克了AMOLED与指纹之别模块不兼容的厂商,这才使得屏下指纹识别成为现实。现在vivo X21以及华为Mate RS保时捷版等国产手机都率先用上了屏下指纹技术,这确实是国产手机在技术层面上迈出的一大步
不过,目前屏下指纹技术也并不成熟,屏幕指纹解锁仅限于很小的区域,在非目视操作时很难找准位置。此前也有公司展示了手机下半屏都可以解锁的方案,不过这样的设计也受限于成本和上游生产等压力还无法完成量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屏下指纹解锁技术将会是手机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没有刘海的真全面屏,可升降摄像头只是开始
升降式摄像头
苹果的iPhone X为我们带来了全面屏的概念,同时也起了一个坏头“刘海屏”。虽然取消了实体的指纹解锁按键采用人脸识别是iPhone X的一个很好的改变,但刘海屏也确实丑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我看来,这样的屏幕设计也只是技术未达到预期的一种临时解决方案,而没想到的是国产厂商也跟起了这股奇怪流行风,一股脑的只追求全面屏的快速普及,而忽略了屏幕设计和如何去真正解决正面听筒传感器等问题。
vivo NEX升降摄像头演示
OPPO Find X手机升降摄像头演示
随着OPPO与vivo两家新手机的发布,让我在全面屏未来发展上看到了一个更好的方向。OPPO Find X与vivo NEX都采用了摄像头升降的技术,从物理结构上解决了屏幕正面集成传感器与摄像头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屏占比,实现真全面屏这一理想化的改变。
但两款新品的发布,网络上也有唱好和唱衰两种声音。唱好的一面是钦佩于OPPO和vivo两家在手机外形同质化的今天,可以在外观与结构设计上有新的突破。唱衰的则表示,这是故意为了全面屏而做出的改变,并且还担心物理结构的寿命与维修费用。
其实我看待OPPO和vivo的新设计是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角度,它们确实是目前全面屏与增加屏占比最实际的解决方案,但也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的考验,通过长时间的市场表现来决定其未来的方向。
当然,现在网上也流传出更多的全面屏解决办法,例如将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传感器集成在屏幕下方等等。俗话说的好,条条大路通罗马,起码现在国产厂商走出了这第一条路,在我来看这就是很好的开始。
中国芯与中国技术
华为麒麟芯片
无论是谁家的手机,其最重要的一个硬件就是CPU。作为这个最核心的上游硬件,其实一直被高通(美国)、联发科(台湾)以及猎户座(韩国)等厂商垄断。在国产的手机品牌中形成了随着芯片走的节奏,只能是等着别人的产品更新,通过自己的优化再发布新的手机,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相当被动的局面。
中国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实现自己的中国“芯”,这一梦想被华为成功实现。海思麒麟芯片就是属于中国华为制造,是首款国产处理器,其性能已全面超越联发科,并越来越逼近高通。
华为除了对芯片的研究上下功夫以外,我们也能看到近年来他们对5G通讯上的研究。这些方向都是基于移动手机上游生态的一些改变,除了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国产厂商也在整个行业内开始进行逐步的快速发展。
GPU Turbo技术
不过可惜的是,华为目前还没有GPU的生产能力,但这也不妨碍其探索GPU性能方面的发展。最近,被余承东炒得火热的吓人技术“GPU Turbo”就是一方面,其打通EMUI操作系统以及GPU和CPU之间的处理瓶颈,在系统底层对传统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了重构,实现了软硬件协同,使得GPU图形运算整体效率得到提升,并且能耗下降。
这样的技术升级,让我们也看到了国产厂商对手机技术上的发展,摒弃“投食”生产转向主动研发才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让其他厂商看到我们技术的深入研究,才会真正得到更多的认可。
国外的月亮未必圆,失去创新必将被超越
其实国产手机技术会不会超越国外的一些传统强敌,这个命题是多方面的。一边是我们国产厂商的持续发展的动力与速度,无论是哪家品牌,只要在软硬件的研发上舍得下功夫,一定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同时正确的方向也必将引领新的技术潮流。
另一方面就是国外厂商的创新乏力,就拿手机老大苹果举例,在乔帮主故去之后,库克带领下的苹果也越来越出现疲软的态势,无论硬件、设计还是软件,每次的发布会都很少会像iPhone 4S那时有鹅妹子嘤的兴奋劲头。当创新不再时,被国产手机厂商超越也就不远了。
可弯曲显示屏
石墨烯锂电池
而国产厂商目前发力的点更多是围绕,屏幕、现有技术升级以及传统固有概念的转变这三大方向,对于真正引领潮流这件事,只是这些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改变手机固有形态,突破传统思维对其的束缚才能做到真正的创造与创新。
这几年从创新研发的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可以应用于手机的产品,比如可弯曲显示屏,它就可以改变传统手机平板的结构;石墨烯锂电池,通过短暂的充电时间获得更长的续航性能。
随着这些全新材质与技术的深入研发,在手机上进行应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未来中国厂商可以抢夺这里的先机,那必定会制造出真正划时代意义的移动手机产品。就目前来看,国产厂商在创新上要走的路还很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是,无论国产手机技术能否成为未来新标杆,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移动手机市场,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争先发展的背后会为我们带来更好更强大的产品,同时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方便。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我也更希望看到各家国产手机厂商继续这么给力,在几年、十几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可以看到国外的厂商可以争相效仿我们,让我们在智能手机领域从一名追随者变成领导者。(本文首发钛媒体,摄影、作者/Kiwi)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