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许会取代很多劳动力,但零售业是个例外
霍金警示:人工智能和日益发展的自动化将会大量取代中产阶级的工作,导致社会更加不平等,还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政治动荡。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破坏性创新,冲击不可避免。
每次当某种颠覆性技术应用于工业制造或生产时,关于这项技术是否会导致很大量失业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虽然制造业部门已经尽力在最大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零售业呢?机器人和物联网是不是正在将零售业员工推向失业的风险之中?
不可否认技术急速发展的同时增加了传统行业的生存压力,举个例子讲,在过去几年里飞机和第三方交付方式使网上零售在递送速度和到达范围上都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不仅令实体零售工作者在吸引基础客户群方面颇有压力,而且也承担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性的高压。
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数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内也就是直到2024年结束零售业员工人数将会有7%的增长幅度,这对美国480万零售人员无疑是一个有利信息。然而统计局却很难预测诸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颠覆性技术对该行业究竟有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几乎没人可以保证自己不在冲击范围内。
新一代零售科技成果
马云预测的“新零售”模式关键点在服务环节,而亚马逊的方式则更为激进,也确实伴随着员工失业的风险。
作为美国网上零售业的超级巨头,亚马逊的新零售方式是通过建立“黑科技”实体店,减掉购物过程中的收银步骤。从公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即将在西雅图建立的Amazon Go商店,顾客们可以进入挑选商品并直接拿走,唯一需要做的是登陆Amazon Go的app进行签到,亚马逊账户会在顾客离开商店时进行结算。
这个购物过程得益于新兴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和深度学习,在店里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追踪顾客的行动和他们拿走的东西。
在消费者选择好商品之后,就可以大摇大摆地直接往外走了。因为实时更新的购物清单在他们离开 Amazon Go 之前就已经统计好这次的消费金额,进而自动在账户里面扣取相对应的费用。
其实这种商店对消费者和零售员工来说有很多好处。消费者如果不想和商店员工相互交流,就可以在几分钟内直接冲进来然后再冲出去,而不是排着长队等待付款。对商店来说职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集中于提供更好的顾客服务而不是收银。
除了Amazon Go这种模式,技术人员已经预测出未来十年内像RFID(无线射频识别)这样的技术可以识别购物者装满商品的购物车从而绕过收银线。包括克罗格在内的一些商店已经在测试可以加速收银过程的技术实验,利用360度条形码扫描器实现自动化过程。
事实上拥有定位感知和RFID相互协调的智能购物车已经正在测验,也表现出很大的成功希望。智能购物车拥有一个类似平板的界面,可以使正在购物的消费者接收到可感知定位的促销广告进而指引其购买,或者介绍就近商品的信息,它甚至可以追踪特定顾客的购物习惯进而提供具体商品的方向。
虽然Amazon Go无疑会减少亚马逊对零售员工的需求量,但实际上这种直接省略收银过程的模式要想大范围普及还不现实,而且RFID技术的应用也还需要长时间进行测验,从这个角度来讲新零售目前不会对雇佣劳动造成太大的冲击。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本质上是不能替代工作人员的,它只是某种程度上增强了顾客的购物体验,说到底是补充了零售员工提供的消费服务。而且它还可以通过新型广告促销和增加销售量的方式变相地增加职工的收入。
新型零售系统面临挑战,不如想象般便捷
很快全美大型超市和食品商店就会开始使用自行付费结账的零售系统,这使顾客可以为他们购买的商品自行扫描、打包、操作注册,也令一个工作人员同时监管6个、10个或者更多条收银线成为可能,当然这意味着会需要更少的收银员。
但美国商业工会成员威尔·雷诺兹表示,
自行结账系统实际上更慢、更低效,尽管人们对它会有更迅速、更便捷的误解。
这是因为系统很容易被欺骗,所以一个监督者只可以同时监控三条收银线,甚至更少,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高效。
而且这种零售系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偷窃事件发生几率的增加。
衡量商品重量时自行付账扫描仪有可能会被一些狡猾的顾客所蒙蔽,也就是说依然需要必要数量的收银员确保商品精确结账并把它记录在电脑内。很多人也认为虽然收银员被机器人代替,但仍然需要一个人站在门口检查和监督进款情况。
不过更为严重的其实是犯罪频率的提高。在沃尔玛全美4500家店面里发生的犯罪事件中,有逾200起涉及暴力犯罪,包括行窃、伤人、杀人再到试图诱拐绑架,仅去年一年,警察到该超市和本地其他三家沃尔玛超市出警已经近2000次。
而服务人员缺失以及自行付费结账零售系统的增多,就是导致行窃和其他犯罪行为频发的主要原因。全美警察局甚至表示,沃尔玛已然是“罪犯的温床”。考虑到降低犯罪事实带来的风险,服务人员仍然被零售店所需。
除了面临顾客诚信结账这个挑战之外,我们已经看到在一个嘈杂吵闹的零售店里购物是一种怎样的状况,比如每一年的黑色星期五。在人满为患的商店里即使是最先进的摄像和扫描系统就真的能精确地追踪商品吗?当然RFID是一个最为可行的解决办法,但是还需要时间。
就像大多数技术一样,这种系统越提供便利就变得越不安全,总有些人会利用自己的聪明寻找新技术的漏洞,所以仅仅靠自动化设备难以解决这些潜在的风险。
即使自动化和失业有因果关系,但零售业有些例外
制造产业中尤其是汽车行业,当自动化在整个领域的设备中变得司空见惯,雇佣人力已经经历了重大冲击。不过网上零售商的仓库工作是一个与之不同的例外。
机器人早已在亚马逊大范围的仓库中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工作,抓取货物架上的商品送达相应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了货运要经过挑选、包装等步骤。
然而机器人军队并没有阻碍亚马逊对雇佣工人的需求,相反亚马逊一年之内的劳动力雇佣增长了47%,尤其是物流中心占据了增长份额的大部分。
回顾2012年PC World曾经报道过,亚马逊能使当前还在无需技能要求的仓库岗位上工作的员工,通过职业培训成为适应更高要求工作的人。这也包括一些和亚马逊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技能,比如护理。
尽管自动化设备的进步和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减少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家的辩论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行业的公司事实上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都会追求人力成本的降低。
不过对零售业员工来说,机器人作为某些直面顾客的工作替代者虽然正在接受测验,但是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成为主流。习惯往往根深蒂固,所以每一次购物体验的升级或者改变,自身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摩擦,改变本身就是非常困难。
一般而言,如果改变意味着人们必须学习使用新的系统,那他们并不会喜欢这种改变,除非效率提高伴随着很大程度的消费便利。也许顾客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接受一个机器人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询问自己是否需要帮助。
Amazon Go的模式极为有趣,如果成功,它将会成为这种技术可以被其他零售店批准或者应用的有力证明,可这种模式其实并不适用于特大购物中心或者非常大的杂货店,而且还只是在西雅图角落一个很小的零售店进行的测试。有些媒体宣称有2000个Amazon Go正在准备阶段,但亚马逊多次强调这种自由结账的测试只能在除了大型实体商店之外的小零售店进行。
技术创新改变零售行业发展现状是必然,但商店完全由物联网技术和机器人支持运行的想法,现在来讲还有些牵强附会,很多零售店还需要员工协助顾客使用新技术,也就是说目前商店无人管理的全自动化想象还只是停留在科幻小说中。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困局》中提到过,破坏性技术的发展速度往往会超过用户的需求增长速度。新零售时代也只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要实现发展必然需要消费者需求推动,然而这个过程必然会相当漫长,对劳动力的冲击也会是亦步亦趋,与其说消失还不如说是消逝。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