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得白话】资产上链背后,“支付宝”们填不满的数字化需求
来源/视觉中国
“支付宝”们始料未及,刚将厚厚的纸币转化为数字装进手机,人们又开始期待将房子、车子等等资产变为数字,可以随身携带。资产数字化余波未平,资产通证化却接踵而至,旧概念尚未普及,新概念已摩拳擦掌。
“支付宝”们开启了人们对数字化资产的欲望,但却没有留下相应的解决方式。区块链浪潮崛起,人们便将这一诉求寄于区块链之上,试图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但是区块链承载了人们太多的需求,一些注定会破裂,一些则注定走向前方,还有一些仍在迷雾中踟蹰不定。
那么,资产上链——这场关于资产与区块链的风潮,最终将流向何处?
现实资产在区块链网络的映射
资产上链本质是指现实世界中的资产的权益在通证化(Tokenize)后,其登记、交易、结算等环节都在区块链上完成,链下由合规机构依照链上要求进行交割。简单来说,则是依托于区块链网络将资产权利转换成数字形式,同时赋予其金融属性正常流通交易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产生几个核心问题:一是资产,究竟什么样的资产能够上链;二是确权,如何确认上链后资产的所有权;三是流通,资产如何流通,流通时的价值又如何保证?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甚至知识产权等等。从个人角度来看,公民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手段取得的财产即是个人资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生活用品、收藏等等。从理论上而言,这些资产都能够进行通证化改造,也就是“资产上链”。
根据上述的资产种类,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可以上链的资产类型:
1.权益类资产,代表是股权和债券等。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本身就是数字化的资产,并且在发行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标准化的审核过程,具备数字化、标准化特征,符合区块链资产上链的条件,最近火爆的STO看上去是ICO模式+合规化的升级,实际上包含着两层含义:通证化证券发行,对标IPO;证券的通证化,也可以说是证券的区块链化。但殊途同归,这两层含义最终都指向权益类资产的通证化改造。
2.数字化资产,代表为版权、IP、专利等。区块链与文娱板块的结合最常被提及的便是区块链对版权IP体系的改造,无论是确权还是定价过程,其实都是资产上链的必经过程,同时,由于此类资产定价体系的模糊,将他们放到链上,将话语权交还给市场,势必会比现在巨头把控的定价机制更有效。
3.高净值实物资产,代表贵金属、收藏、艺术品等等。相比较前两种资产,这类资产的的通证化改造更多来源自市场的诉求,这类资产因为自身属性价格高昂,但却无法进行分割处理,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但空间巨大;而这类资产通证化改造之后,将能够进行数据层面的“交割”,从而满足更广泛的市场参与者的需求。
数据上链之后的流通环节并不复杂,通过恰当的智能合约来约定交易条款,通过侧链、分片技术、闪电网络等等提升区块链网络性能,就能够满足资产上链后的交易需求。
资产上链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在上链资产的类型和流通环节,真正的难点在于确权过程:一方面是现实资产与区块链的一一映射,另一方面则是法律的合规性问题,现行法律并未承认“token”的合法性,这无疑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
共识有待达成,前方路漫漫
区块链所构建的场景之一就是去中心化的体系架构,尝试着用技术解决信任问题,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易,增加整个资产流通系统的效率,但实现信任的过程势必需要政府、机构等等具备强制力的组织参与、背书。唯有政府牵头,将现在社会中由法律跟契约来保障的权益对应到区块链网络中,资产上链才能够实现合规化操作。
资产上链本身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共识转移的问题,完成共识从链下到链上的转变。当人们都已经习惯了链下契约达成的流程之后,突然间的转变并不容易,就像“支付宝”们始终推动的数字化支付一样,习惯了用现金支付的生活方式后,需要一点点教育用户尝试脱离现金的生活。5年前,我们或许没有想过脱离现金的生活,但现在,我们已经很少再想起去ATM上取出现金。
“资产上链”确实是个不错的命题,满足了人们对更便捷的资产确权、更低的投资门槛、更高的资产流通性的需求,但这一需求究竟何时能够落地仍有待商榷。不过类比“支付宝”们用了10年时间将现金装进手机,资产上链是不是会进展的更快一些?(本文独家首发链得得App)
本文原发布于链得得,授权钛媒体App发布,作者:阿常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