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上LendIt的大腿,中国P2P车贷就能实现逆袭了吗?
适逢朗迪(LendIt)峰会,笔者的朋友圈又热闹了起来,互金从业者们似乎已经把朗迪峰会的会场从纽约搬到了微信朋友圈里。
自2016年首次落户中国,这个高大上的金融科技盛会就开始被国内大众所熟知。事实上,对于P2P企业来说,朗迪峰会作为全球顶级的金融科技峰会,这种影响力所附带的品牌价值并不亚于会议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于是在2017年的朗迪纽约峰会上,我们仍然能看到不少中国互金企业,既有中国P2P海外第一股宜人贷、Lending Club前联合创始人一手创办的点融网、也有一心只想扎根金融科技土壤的信而富等等。当然了,前述几家平台在金融科技领域都已形成一定的地位,参加朗迪也是情理之中。
但此次亮相朗迪的另一支“中国队”就有点意料之外了。根据媒体报道,由微贷网、投哪网、果树财富、融金所、玖融网等十余家车贷平台组成的车贷联盟考察团,今年首度亮相朗迪峰会。
成立不到一年的车贷联盟,就这样顺理成章地登上了海外峰会的舞台。然而,在全球化金融视角下,人们感兴趣的恐怕不是车贷联盟,而是其背后的整个中国车贷市场。
中国的车贷市场究竟有多大?
我们能够预见的车贷行业所拥有的广阔市场空间,是基于我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来判断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就呈现出明显的增长之势,九年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由2008年底的0.65亿辆,增至2016年年底的2.9亿辆,若按每年汽车销量增速10%、汽车报废率2%来计算,到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或能突破3.5亿辆。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进入长期增长的新常态,与汽车相关的金融服务开始大量衍生,中国汽车金融也迎来了快速崛起的时代,现在常见的P2P车贷、汽车众筹、二手车买卖等都是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模式下的典型业务。
以P2P车贷为例,目前我们所说的车贷主要是指P2P平台在资产端为私家车主解决借款需求、在资金端为投资人提供理财产品的汽车融资-理财模式。2015年开始,P2P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尤其体现在资产端的高度重合上,出于长久发展的诉求,部分平台走上了差异化的资产开发之路,以车贷为代表的垂直细分资产就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国内至少有1000家以上的P2P平台涉及车贷业务,P2P车贷交易规模保守估计在1616亿元左右,约为2015年(650亿元)的2.5倍,在整个P2P行业里占比约为8.3%。
事实上,巨大的市场空间只是P2P车贷崛起的一个外部因素,车贷资产的内部优势,才是其迅猛发展的直接原因。我们知道,P2P本质仍是以风险为核心的金融业。基于对低风险的诉求,投资人在选择上会偏好那些更安全、更稳定的资产。而车贷资产的突出优势恰恰就是它在风险上的可控性及政策上的合规性。第一,风险可控。借款人以自有车辆作为抵押物,降低了风控难度。一方面,有抵押借款抬高了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从而帮助平台控制坏账率。
另一方面,抵押物可控,则意味着平台在极端风险下能够对不良借款进行追偿,最终在贷后处置上形成核心优势。第二,政策利好。P2P“限额令”的出台,使得业界对资产的关注普遍回归到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车贷、农村金融等领域,许多大标平台也转而布局车贷业务领域。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车贷俨然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小额资产。
整体而言,对于中国车贷市场的潜力,笔者与果树财富CEO吴复申在朗迪峰会上提出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即在市场需求和政策肯定的双重推动下,P2P车贷行业还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傍上朗迪,中国车贷谈逆袭尚早
近两年车贷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在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持续活跃的汽车交易市场面前,P2P车贷行业的规模还远未形成。尽管借着朗迪走出了国门,但喧闹过后,中国的P2P车贷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诸多“内忧”需要解决。
首先,业务小额,限制了车贷平台的规模化发展。在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2016年度网贷平台百强榜里,车贷平台占比不超过2成,便是车贷平台整体实力弱于综合平台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现阶段的车贷行业格局中,仅有微贷网、投哪网、人人聚财等几家平台拥有绝对的巨头优势,其余的一些主流平台如果树财富、融金所等,即便在垂直细分市场上拥有一定知名度及影响力,体量上却仍处于中小平台之列。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分化,一方面是受到车贷项目小额化的限制,多数车贷平台在规模上的扩张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则是车贷业务相对成熟,门槛较低,对平台的资本背景要求不高,车贷行业整体呈现出草根化的特征,难以摆脱“小而美”的标签。
其次,车贷模式单一,车贷平台面临发展瓶颈。尽管互联网+汽车金融产业链有着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但目前汽车金融业务仍集中在汽车融资这一单一模式上。相比车贷市场的热闹,汽车众筹、汽车消费金融、汽车保险等业务品类倒显得“冷门”了。车贷市场的过度红火,对车贷平台来说,短期是福,长期却有可能成“祸”。尤其是随着利率红利、监管红利消退,车贷市场的想象空间必然会进一步缩小,因此车贷平台亟需摆脱现阶段的单一的“车抵贷”模式,尝试依托不同场景为车主提供金融服务,提前布局汽车后市场,以突破车贷业务的发展瓶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