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金融机构和Fintech不是零和游戏,两者应当合作互补
当我们说起新金融,到底在谈论什么?
新金融琅琊榜的理解是,新金融的核心是金融创新,包括持牌金融机构发起的创新,还有非持牌机构发起的创新(往往是破坏式创新),以及二者合作推出的创新。金融科技是当前新金融的主流,指的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
在这里,我们用的是持牌金融机构,而非传统金融机构。
“传统金融机构”这个词的误区在于,它很容易让人想到“老金融”,从而造成一种误解,认为持牌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之间是对立的,和新金融创业公司之间亦是对立的。
所幸,越来越多的持牌金融机构,正在主动卸掉“传统”的枷锁,重拾金融行业的科技底蕴,并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前阵子备受关注的BATJ牵手商业银行,以及最近苏宁与交行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传统金融机构这个词,该亡了。
人人都爱金融科技
在几天前举行的“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除了防范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等套话,金融科技成为银行大佬提及最多的话题。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表示,降本增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这要求金融机构加快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改造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深化金融改革,抓住未来的新风口。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说,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展的线上信贷服务单笔成本只要2.3元,而银行同类型的业务成本正常要上千元,形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运营效率的不同。他表示该行将加大金融科技建设投入,积极拥抱并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
华夏银行行长张建华称,未来四年该行将推进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网络金融业务,打造开放式的金融服务平台和大数据的应用平台,积极探索新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并调整金融科技相关的组织架构。
还有比上述几家大机构更为激进的案例,那就是招行和平安。(未来已来:招行要做金融科技银行,平安要做科技公司)
在近期发布的中报里,招行将自身明确定位“金融科技银行”,对标金融科技企业,加快向“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目标迈进。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则在中报中表示,“智能科技的时代正在来临,赢科技者赢未来。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逐步将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
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些金融机构发出了如此强烈的科技转型信号。
金融业的科技底蕴
那么,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直到这两年才真正打算做金融科技吗?
在PINTEC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魏伟看来,这是一种错觉,其实“fintech”这个名词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当时IBM、微软这类公司就在做,主要是银行的无纸化,也就是电子化改造,这是金融科技的第一波浪潮。
魏伟告诉我,全世界的银行都是数字化的生意,它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最早将新科技落地的一个产业。银行一直非常科技,只不过应用的领域不一样,它们的金融科技更多体现在基础的流程、数据等层面。
关于这一点,我接触的多位银行从业者都心有戚戚焉。他们一方面承认新兴公司的创新意识和执行力,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认为银行就没有技术含量,因为银行的运营就建立在强大的技术后台的基础上。
“这么多年,你的网银交易出过错吗?哪怕当年的存折时代,你的账户出过错吗?没有科技保障,能做到这种效率吗?”魏伟并称,很多银行每年的研发投入,比一般互联网公司都要大。这方面我们必须要尊重银行。
银联总裁时文朝今年3月曾撰文指出,金融是最早利用科技提升自身的行业,没有电汇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没有现代国际银行业的产生。我国银行业IT系统建设一直以来以极高安全标准和高规格的开发、运营投入著称。
在所谓的传统金融领域,其实很多地方堪称技术含量满格。
举例来说,中国移动支付目前全球领先,人们看到了支付宝和微信的强大实力,却很少关注到,这种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作为基础设施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这是各商业银行电子汇兑系统资金清算的枢纽系统,是连接国内外银行重要的桥梁,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支持系统。
概言之,金融业绝对不是没有科技,而是无处不在,只不过大部分我们看不见。在行业里,中国平安和兴业银行,很早就开始对外输出科技能力。
没有颠覆,更非零和
当前,在金融科技这件事情上,持牌金融机构不仅没有被颠覆,反而正在凶猛的反扑之中。这么下去,新金融创业公司们,还有活路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迈向金融科技的路上,持牌金融机构和新金融创业公司,他们之间应当是合作互补,而不是你死我活。
华夏银行行长张建华在上周四的论坛中显得很真诚,他说:
互联网时代要有开放的心态,要实现合作共赢,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可能大包大揽,要聚焦于主业和自身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华夏银行愿意与其他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外部的大数据公司共同合作。
“银行的科技能力更多体现在内功上,但在与用户的触达上,还远远不够。”魏伟表示,“银行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核心点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海量交易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化的获客与用户运营,这些不是银行的强项,它们在补这个短板,所以机会也一定出现在这个短板上。”
在日前发布的题为《中国银行业转型20大痛点问题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报告中,毕马威中国指出,在推进金融科技的过程中,银行可以:
其一,自行研发创新金融技术,构建产业生态;
其二,采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形式;其三,利用“投贷联动”等产业政策契机,投资或参股金融科技创业公司。
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它们实力强劲,拥有很多选择,不过体制决定了它们的转型还取决于很多非市场化因素;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选择相对有限,更需要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这将是一块庞大的金融科技服务市场。从蚂蚁金服、众安保险到PINTEC,都在积极跑马圈地,它们不仅提供技术输出,还能在获客和运营上提供支持。
去年8月,蚂蚁金服上线开放平台,向商业机构全面开放包括支付、安全等在内的12大能力。今年以来,蚂蚁金服将理财平台向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开放,并开放了最新的AI技术。
众安保险通过开放平台向金融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它还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提供积分、防伪溯源、风控反欺诈和智能客服等能力。
“我们可以和金融机构做很多事情。”魏伟自信地表示,“打个比方,如果银行要上线一个微粒贷,我们可以做;银行要上线一个京东白条,我们可以做;银行要上线一个余额宝,我们可以做;银行要上线一个天天基金,我们可以做;银行要上线一个Betterment(美国智能投顾公司),我们还是可以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持牌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不断协作与磨合,原先的偏见与敌意终将逐渐消弭,而“传统金融机构”这个词,亦将退出历史舞台。
【钛媒体作者:新金融琅琊榜,公众号id:finrank】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