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是未来》抢先剧透,“未来医疗”有哪些落地场景和想象空间?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最新《我是未来》抢先剧透,“未来医疗”有哪些落地场景和想象空间?

何猷君找黑人血管

在第七期《我是未来》节目中,节目组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西光所副教授、血管成像专家朱锐,以及信达生物制药创始人俞德超两位科学家,从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的角度,与观众一起探讨未来医疗的可能性。

朱锐被称为中国腔内介入影像第一人,他带来了一款“扎针神器”——“静脉血管显像仪”。实际上,这是一款红外光学仪器,轻轻一照即可显示皮下静脉血管的位置和深度。

扎针神器应用对象皮肤颜色偏暗如黑种人,脂肪层较厚的病人,以及血管较细的婴幼儿、血管弹性欠佳的老人等等,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扎针准确率,减少病人痛苦。尤其是在中国援助非洲埃博拉疫情中,扎针神器发挥很大的作用。

由光纤材质研发而成的“内窥镜”是朱锐带来的第二款神器。细细一条带内窥镜的光纤里面其实是一个“棱镜”,在进入人身体之后,这个“棱镜”会高速运转,3D扫描探测部位的影像,让隐藏的细小角落都显现得十分清晰。这在医疗应用中可以找出有血栓的血管,并且能检查血管支架是否贴壁不良。
最新《我是未来》抢先剧透,“未来医疗”有哪些落地场景和想象空间?

中国科学院西光所副教授、血管成像专家 朱锐

在朱锐这项技术诞生之前,医疗上无法在手术后检查血管支架贴壁情况,这款设备不但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俞德超带着他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的国产PD-1单抗药物来到现场。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癌症治疗药物,在生物技术制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逐渐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全球市场来看,抗体药物成了国际制药业争夺的焦点,并购成为国际制药业巨头快速切入抗体产业的捷径。

单克隆抗体药物疗效好,但价格十分昂贵。以治疗肺癌的单抗生物药为例,在美国,一位患者的年治疗费用是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0万。这之于美国家庭而言是天文数字,对于中国普通家庭而言更是无力承受。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市场上75%的抗体药物在2015年专利到期,这也给我国生物制药公司提供了介入抗体药物的时机。

李锐在现场透露,某家跨国企业,一个针剂一针将近万元,并且从来不降价。不过,俞德超研制出效果更好的药之后,在还拥有十年专利的情况下,主动把针剂降价至两千元一针。
最新《我是未来》抢先剧透,“未来医疗”有哪些落地场景和想象空间?

信达生物制药创始人 俞德超

谈及如何将制药成本降低,研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的生物药时,俞德超认为,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国产生物药将会打破国外高价垄断的局面。

“我相信因为现在中国改革非常多,包括医保。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我们做出来的药一定能够进入国家的医保,这样就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用得起。”俞德超说。

国产生物药是否能顺利被纳入医保范围?国产抗癌药的效果又有多好?更多精彩内容,本周日晚20:30,锁定湖南卫视《我是未来》。(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李程程)

看了这么多独家爆料,还觉得不够?每周日晚20:30去湖南卫视看《我是未来》!更多精彩剧透和幕后故事,订阅钛媒体专题:

钛媒体·“科技大众化”之《我是未来》专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权力的游戏剧透未来医疗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