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抱上了微软的专利大腿,微软也在借机向SaaS服务转型
微软和小米的暧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六月的第一天,微软和小米实质性的合作最终将这个不是新闻的新闻最终落实了下来。
早在去年3月18日,微软在Windows硬件创新工程产业峰会(winHEC)大会上就正式宣布了,小米4手机将会适配Windows 10系统,之后,小米平板2也出现了Windows 10版本,这种由暗转明的态度,则是两家企业无声的默契。
有人说,小米这次抱上了微软的大腿,证据就是微软向小米出售了1500项技术专利,小米最终是借微软这块跳板,进军国际市场。
当然,表面上看这种逻辑也有着其极强的合理性,但是从小米高层的表述以及更为透彻的分析我们就能够找到这种逻辑不可弥补的破绽。
专利迷局,微软专利能否成为小米进军海外的护身符?
前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现小米高级副总裁王翔表示,这次向微软购买的专利包括语音通讯、多媒体和云计算等。微软本质上是一家软件公司,所以在硬件基础通讯专利上必然没有太多的积累,更多的是软件功能交互以及界面设计专利,目前微软收取三星、HTC等公司专利授权费也正是基于此。
从前段时间微软诉摩托罗拉专利侵权就可以一窥端倪,比如微软公布侵权专利有专利号为5664133的弹出式上下文菜单系统专利;专利号6909910,联系人的创建和更新的专利等等,都属于系统交互、优化层面的专利。
对于小米而言,其更加匮乏的是在基础通信专利上的积累。在印度,爱立信起诉小米专利侵权,其中就有很多GSM、EDGE和UMTS/WCDMA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被业内称作是专利中的“战斗机”,标准必要专利可以说已经融入了行业标准,没有替代方案,更无法绕开。而除了爱立信,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等都掌握着大量的基础专利组合,一旦有人发起专利战,小米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所以,微软的1500项专利仍旧没有根本上解决或者部分解决小米海外所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小米闭口不提进军海外的原因。 当然,小米和微软的合作也是在探索除Android系统以外的可能性,只不过,这种探索短期效果很难产生实际的影响。
微软与小米,谁更主动?
微软固然可以称作是巨无霸,但是对于专注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厂商来说,微软庞大的资源所带来的助力有限。正如兔子喜欢吃草,即便是给它最好的里脊肉,它也无福消受。
正是基于这种供需不匹配,笔者认为小米应该是掌握了更多主动权,而微软则是相对处于被动地位。
首先,微软尽管拥有针对移动平台的Windows 10 Mobile系统,但是这款操作系统的糟糕体验地球人是都知道的,估计小米不会推出基于Windows 10 Mobile手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因为,即便是微软自己也在变卖诺基亚移动部门的资产。
其次,小米要推出搭载Windows系统小米笔记本的传言虽一度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但是对于小米来说手机仍旧是核心,无论是小米笔记本还是小米平板2,都是小米的非核心业务,可以算作新业务的拓展计划,就和华为MateBook一样,是作为手机的补充扩展出现的。
第三,相比小米,微软一直都在试图摘掉传统PC的标签,但每一次拥抱移动时代,却总难言成功。而联想、戴尔、惠普等传统盟友一直在衰退,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一体机)出货量创2007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全球出货不足6500万台,这一数字相比2015年第一季度下滑了约9.6%。
微软和小米的合作恰恰证明了,微软正在抛弃传统PC厂商,在拉拢新的盟友。而小米作为移动设备新生代厂商,恰恰是替代PC做好的选择。
微软得到了什么
如果以正常逻辑思维理解的话,微软从桌面顺延到移动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微软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却是移动端系统的控制权最终旁落到了Google手里。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移动时代左冲右突的微软在纳德拉的领导下,终于找到了一条能够串联现有业务并进行变现的道路,概括来说,就是以免费之名,行收费之实,将增值服务也就是“云”服务作为微软主要业务来抓。
目前云计算根据服务模式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是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云计算市场目前二八定律初显,其中亚马逊2015年Q4同比增长63%,占全球31%的市场额份,而微软名列第二,市场份额只有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AWS云计算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LaaS模式上,而在SaaS模式上,产业研究公司wikibon的一份报告值得重视,从图中看,2015年上半年SaaS市场还是非常分散的,第一名Salesforce的市场份额也仅为11%。微软Azure云计算服务的发力点就在SaaS上,其推出的Office 365、Bing、Windows Live、XBOX Live等服务就属于SaaS层面业务。
所以,微软和小米交易的最终目的也就水落石出,小米多款设备预装微软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和Skype等应用都是为了增加SaaS服务的用户数量。
其实这个SaaS增值服务的变现过程还是分两步走的,首先是免费,植入增值服务,圈占用户;其次开启割韭菜模式,增值服务收费。
一、免费到底
自从微软Build 2014 大会上宣布其 Windows 操作系统将对屏幕尺寸小于 9 英寸的设备 (智能机和平板) 免费之后,微软的免费策略就在半遮半掩的情况下逐渐放开,最终在去年Win 10和Office for Win 10宣布免费之后,微软的免费策略才算是贯彻到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微软还在其他平台不遗余力的推广自家业务,比如微软投资第三方Android ROM团队Cyanogen,并和其达成预装协议,预装包括必应搜索、Skype、OneDrive、OneNote、Outlook和Office等应用。并且去年,微软宣布和三星为首的11家Android设备厂商也达成了微软移动应用的预装协议。而现在,微软和小米的预装协议,仍旧是微软圈占用户的手段而已。另外,Office针对iOS、OS X平台也在实行免费策略。
二、增值服务变现
说到SaaS服务,就不得不首提微软的云服务OneDrive,OneDrive的进化过程完全就是微软变现策略的具象化表现。
OneDrive一开始的口号是“容量无上限”,但是之后借个别用户滥用之名,将所有用户的免费OneDrive容量限制在了5GB。想要提升OneDrive存储容量,那就必须缴纳“增值费”了。
此外,Office 365作为一个基于Office套件的云服务,也正是表明了Office不再是一个本地办公应用,更多的向基于网络云服务平台转变。
不过,众所周知,SaaS网络增值服务,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边际效应的,简单来说,就是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平摊到单个用户身上的成本在相应降低,边际成本逐渐趋于零。这也是微软大肆实行免费策略的圈占用户的最终目的。
从目前微软的动作来看,其云计算服务业务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超越本地软件开发,SaaS增值服务已悄然占据了微软战略的核心。因为SaaS增值服务的粘性往往更大,并且因为单个用户能够持续产生价值,最终微软可以将现有业务形成一个盈利闭环,而且还是跨越了平台界限。
综合以上,单从微软的角度来说,其和小米这样的移动厂商合作,显然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移动操作系统,对于微软来说现阶段最大的任务就是发力SaaS云计算服务市场,或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微软和华为、OPPO、vivo等一众国产厂商的合作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