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 打车软件的广告又开始洗脑了,但所幸没在国内播放
最近,Lyft 在全美电视台投放了一个新的 60 秒广告,广告里不仅向观众们介绍了「什么是 Lyft」,更向他们传达了「自己有车太烂了,共享用车才是王道啊!」的理念。
这个长达一分钟的,在洛杉矶取景的广告拍摄风格轻松有趣,在广告中 Lyft 突出了有车一族的各种苦与痛,比如停车又贵又麻烦啦,比如可能遭遇交通事故啦,再比如塞车塞得人想死啦,等等等等。 在最后,Lyft 抛出了他们的核心观点:忘了那见鬼的汽车拥有权吧,让别人带你去兜风才爽歪歪。
(钛媒体注:尴尬的罚罚罚)
Lyft 的创意总裁 Jesse McMillin 认为「分享车辆比自己开车更酷」这个观念已经在以千禧一代为首的年轻族群中,得到了一定的普及,而 Lyft 这次做广告推广,则希望将这个观念让更多人知道,也就是通过电视广告大范围宣传,开发更多的潜在用户。
她认为:「如今的时代,人们需要对许多事情进行重新解读和思考,人们如何才能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有效率?而像 Lyft 这样代表了全新生活方式的品牌,有责任去让更多人知道全新的理念。」
除此之外,Lyft 还配套电视广告做了一次户外广告,他们在全美 11 个机场的墙上刷上广告, Lyft 希望通过这次独立刷脸来与其他同类产品之间拉开差异,突出其快捷而有趣的品牌形象。
(钛媒体注:Lyft 面向乘客的广告)
所以也意味着这次广告和 Lyft 所在的「对抗 Uber 大联盟」并没有啥关系,所以无论是 Grab Taxi,Ola,还是滴滴快递,都不会出现在这波广告宣传之中。
而作为专车行业界的大 Boss,虽然 Uber 并没有做出用以对抗 Lyft 这波宣传攻势的应对方案,但他们确实在不断地寻找除了打车之外的新 G 点来刺激那些奔波在每条街道的司机用户们的神经。
比如最近 Uber 在美国新加了一个叫做 Fuel Finder 的新功能,它能帮 Uber 司机寻找最近最便宜的加油站,而不是在路上毫无头绪地兜来兜去;借由与第三方服务的合作,Uber 应用中显示的油价还会每个小时进行自动更新,确保司机能找到最便宜的那个。
(钛媒体注:Uber Fuel Finder)
此外,在支付手段上,Uber 也进行了升级,让司机可以更加方便地去通过合作银行卡轻松提出他们的收入。
这次弄了查加油站的功能,表面上来看是 Uber 对司机们提供的又一次福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或许是 Uber 拿来平息那些「俺就想找 Uber 讨个名分」的司机们的怒火之举。
前不久 Uber 还与一群 Uber 司机达成了 1 亿美元的和解,因为对于许多基本在全职做 Uber 司机的人来说,他们希望获得更加有保障的收入和「全职的身份」;但 Uber 并不这么想,Uber 一直宣传「灵活的收入方式」,而不希望自己公司下面挂靠那么多全职员工——这和 Uber 的实习生模式基本如出一辙。
(钛媒体注:如何牢牢绑住且安抚司机是个难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Uber 在美国市场从来都没有做过专门针对乘客用户的电视广告这件事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他们宣传的重点一直在司机的身上,这或许给身后这个蓄着粉红色胡子的老二留下了不少机会。
你可以看到,专车行业一直在努力达到他们共同的目标:让共享出行真正变成用户们认知中根深蒂固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 Uber 还是 Lyft,先前都针对司机用户做了许多努力,毕竟司机用户将会是影响其战况的「胜负手」。如何吸引更多司机,以及如何留住现有的司机,一直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且不提 Uber 这回的加油站功能,即便是 Lyft,他们先前就与壳牌油站进行合作,给司机提供折扣;也与 Stripe 进行合作,在支付便捷性上进行提升。
(钛媒体注:Lyft 与壳牌加油站进行折扣合作)
在美国市场,可以说 Uber 已经通过全方位的服务系统让分享出行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 Lyft 也开始在基础设施铺建完毕之后,从精神层面来教育用户,潜移默化地形成「出门就是要叫车而不是开车」的理念,相比物质层面的服务,这招或许玩得更加高明。
但回到充满魔幻色彩的中国市场,什么「千禧一代的全新酷炫生活理念」真的会凑效吗?
即使现在,谈及专车服务行业,更多人第一反映是「便宜」而不是「生活方式」;Uber 中国和滴滴出行用补贴来补贴去互掐了这么久,但在中国市场,谁都不敢将补贴轻易停掉——无论是对乘客的还是司机的。
这让人想起 Uber 中国在中国市场投放的户外广告文案:「如何在上班路上保持优雅」,虽然广告照片中车内两名 OL 真的似乎很轻松自在,但本质上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实际上,如果你愿意花近乎 Uber 两倍的钱打个神州专车的话,相信比站在路边死等司机不知道开去哪接和你拼车的另一位乘客,要更加优雅。
毕竟这里是魔幻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