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止斗图了,动图能承载的信息量有限,远不如视频精彩。从大江南北的网民们对于抖音快手的痴迷程度中,也不难看出,短视频几乎已经成为了全民参与的内容创作形式了。

这些短视频成为了记录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为 Video-Blog,简称 Vlog。事实上,Vlog 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不过伴随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抖音和快手,让它在国内再度被提起,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拍 Vlog。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拍好 Vlog?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好像现在文字工作者和程序员需要一把好的机械键盘,设计师和原画师需要一块好的数位板一样,在进行视频内容创作之时,我们很自然地想要一台好的设备,专门用来记录我们的生活。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没有麒麟臂,难用单反拍 Vlog

毋庸置疑,首先各类单反和微单是首先出局的设备——原因无他,光是各类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就已经很难让提起使用的欲望了,尽管各大相机厂商已经尽力地缩小机身了。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设备,自身还不具备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不能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快乐,V-log 拍起来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可见,小巧便携是拍摄 Vlog 的第一标准,而是否具备便捷的分享功能,则是我们判断是否趁手的第二个标准。在符合了这些标准,之后我们才会考虑画质等一系列的问题。小巧便携的设备不仅携带起来相对比较便利,同时给我们拍摄带来一定程度的便利。

DJI Pocket:小巧是把双刃剑

如果说到拍摄 Vlog,DJI Pocket 小巧和便携的机身可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的设备清单上。确实在硬件参数上,Pocket 机械三轴+电子防抖,体积为 121.9×36.9×28.6mm,重量仅为 116g,可拍摄 4K/60P,最大可以输出 100 Mbps 视频。在钛极客的这篇文章中:能否成为完美的Vlog神器?大疆灵眸OSMO口袋云台相机评测 | 钛极客。我们详细体验和评测了 DJI Pocket 这款设备,作者的结论是:

作为结论,我认为大疆灵眸口袋相机依旧是偏向于记录需求驴友、Vlog创作者和视频发烧友的设备。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2499元的价格买来,吃灰的可能性依旧很大。

尽管 Pocket 在体积和便携性上,拥有一定的优势,但小体积似乎也成为了制约它画质的因素:比如它的视角比较窄,80° 视角和等效 26mm 的焦距,比现在很多智能手机还要窄一些,更不要说是带有超广角的那些产品了。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其次,Pocket 的使用需要高度依赖手机——因为它自身可以用于操作的屏幕是在太小。自带的这块屏幕可以实现滑动操作,也可以大概看清被拍摄主体的范围,不过 1.04 英寸的屏幕很难做到精准操作,而且机身主体没有外放的扬声器,想要看视频必须连接手机。

此外,囿于 Pocket 的视角限制,用户需要时不时地检查一下手机屏幕,以确定 Pocket 是否有将待摄主体拍到。

GoPro:电子防抖不可小觑,优秀的记录视角

说到便携,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分类便是运动相机,而 GoPro 作为其中的翘楚,更是很多 Vlogger 的常用设备。相较于 Pocket,GoPro 最新一代产品 Hero Black 7 体积为 62.3x44.9x33mm,重量也仅有 116g。相较于 Pocket,它少了机械云台,但它的显示屏幕更大,GoPro 系列产品在拍摄视频和照片,拥有 superview(超级广角模式)。在拍摄的时候,用户不必为拍摄主体走出拍摄范围而担忧。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虽然 Hero 7 Black 没有机械云台,提供物理防抖,但 Hero 7 Black 的电子防抖算法也绝非摆设。在实际使用中,其电子防抖算法在大多数的使用场景中,毫不逊色于物理防抖。同时,Hero Black 7 的另一个强项在于,它本质上是一个运动相机,它拥有 4K/60P,2.7K/120P 的视频拍摄能力。很多拍摄主体在慢动作下,别有一番滋味。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GoPro Here7 潜水组件

GoPro 系列的运动相机已经在市面上,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也意味着市面上,可以直接使用的第三方配件可选范围十分宽广。比如下水拍摄主题,Vlogger 可以直接选用专为用户潜水设计的配件,轻轻松松可以下潜 200m 拍摄。这些市面上既有的配件能极大地拓展 GoPro 系列运动相机作为 Vlog 拍摄设备的想象力。

手机配手持稳定器:即拍即剪,分享不愁

以上都是专用的拍摄设备,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手机不能用于 Vlog 拍摄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手机相较于其他单独拍摄设备之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基本人手至少一部,随身携带,掏出即可开始记录生活。

在视频拍摄方面,毋庸置疑,各家旗舰设备,比如 iPhone Xs Max,三星 Note9,华为 Mate 20 Pro,自然是第一梯队。不仅因为它们的镜头拍摄素质够高,同时也因为这些旗舰产品的处理器性能足够强劲,在渲染成片视频的时候,能比其他次旗舰处理器快上不少。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Vlogging With iPhone

这里,我们不去过多地探讨到底哪一家的旗舰设备视频拍摄性能强劲,因为它们更像是没有短板的全能选手。如果一定要决出个胜负,笔者相信 iPhone Xs Max 一定是其中当之无愧的冠军——原因不仅在于其出色硬件配置(大多数厂商在设计产品之时,似乎只考虑了主摄配备光学防抖,而忽略了副摄),以及 A12 仿生芯片强大的性能,更重要的是 iOS 生态下多种多样的视频制作 App。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自拍好助手-美图 T9

当然,除了这一类旗舰设备之外,也有类似于美图手机这一类专攻人像的手机,它专长在拍人方面。同时,它还针对视频拍摄推出了“修正”功能——即在拍摄视频的同时,智能识别面部和身体的骨骼点,从而实现“视频美颜,瘦身瘦脸”,不过它的短板在于那颗骁龙 660 处理器——当然,如果肯多花一倍的价钱(4799 元),也能买到搭载骁龙 845 版本的美图 V7。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代言人易烊千玺用 Nova 4 拍 vlog

更有瞄准了这一领域,将自身定位于拍摄 Vlog 手机的 华为 Nova 4。他们想要借助专为手机视频拍摄打造的 AI 电子防抖算法,以及以及后三摄中的一颗 1200 万 117˚ 超广角镜头,在 Vlog 占领一席之地。当然,除了后置超广角之外,2500 万像素的前置镜头也拥有超广角,除了美颜之外,它还具备 HDR Pro,能在不借助补光灯的前提之下,实现逆光拍摄不欠曝。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OSMO Mobile2

如果仅仅依靠手机进行拍摄,显然是不够的——无论是算法补偿,还是光学防抖。所以手机搭配手持云台才是最为正确的打开方式。然而,市面上有很多可供选择手持云台可选,而这其中,呼声最高的是 DJI OSMO 2 以及智云 Smooth 4。

同样,笔者在这里不比较它们的防抖性能,只是提出它们在操作细节上的一些差距:最为明显的一点是,智云 Smooth 4 上的物理按键相对较多,基本可以实现不点击手机屏幕进行操作,但它没有用于控制摇臂的拨杆,所有的镜头移动需要手动操作;而 DJI OSMO 2 有用于操作摇臂的拨杆,实体按键相对较少,同时充电接口依旧是 Micro-USB 口。不过,两者相比较而言,DJI 的 App 易用性要强一些。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智云 Smooth 4

在这么多硬件之间,笔者认为最适合记录生活的,自然是手持云台+手机的组合,即便是一个手持云台的重量已经接近一斤。一方面是手机人人都有,另一方面是,无论是用什么设备,最后都会回到使用手机编辑,发布,如果需要追求第一时间分享。手持云台提供稳定性,给予手机拍摄创作更多的可能性,而目前手机的硬件素质已经达到了能拍能编辑的程度。

一些些拍摄 Vlog 的经验

如果追求创作的多样性,不妨多个机位协同工作——尤其是想 GoPro 这种广视角,小巧的运动相机,可以直接放在肩上或者胸前,而手机用于捕捉一些突发,而 GoPro 无法捕捉的画面。

想要拍 Vlog 的你,知道应该如何选择趁手装备么?

GoPro Hero 系列可以提供挂肩视角

有了趁手的拍摄硬件,下一步是如何通过后期编辑,将自己的 Vlog 变得富有创意。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确定自己的素材,以及需要怎样处理。举个例子,笔者经常使用的是利用 GoPro 放在肩头对整个旅程进行记录,使用 iPhone 随时捕捉有趣的图片,对于拍摄的小视频,则是使用 Vue app 进行处理,添加一些特效或者滤镜。

一天游玩下来,能积累足够的素材,然后再借助 GoPro 出品的 Quick App,即可实现一天的素材自动处理,然后结合不同的剪辑点,配合 Quick 上既有的曲库,处理一天的素材简单又高效——遇到不合心意的素材,还能自己手动调整。

其实拍摄 Vlog 本身是一件非常随意的事情,就好像是我们平时拍照一样,器材能提供给你的更多的是拍摄的便利性和视频的素质,但它们都不是拍摄 Vlog 的关键,视频拍摄的关键在于掏出手机,敢于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即便它并没有太多的精彩之处。(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唐植潇,编辑/项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