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区块链最先落地的领域是哪里?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中国,区块链最先落地的领域是哪里?

文|一本财经,作者|棘轮、比萨

在中国,区块链最先落地的领域在哪里?

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政务,可能是其中之一。

从发票、电子票据到司法存证、公益扶贫,区块链技术在这里已遍地开花。

塑造信任,是许多区块链政务产品落地的关键所在。而区块链,正是以低成本塑造信任的关键技术之一。

两者的相遇,恰逢其时。

01 电子票据

区块链+电子票据,是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的最早落地场景之一。

2018年8月,深圳开出了全国首张区块链发票。区块链+发票,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

一年时间过去,截至目前,深圳已开出近600万张区块链电子发票,累计开票金额达39亿元。

区块链+电子发票的组合,大幅降低了税收征管成本,也丰富了税收治理手段,并将有效打击传统电子发票模式下难以根绝的偷漏税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采取“以票管税”的税收征管模式,需要用繁复的技术手段确保电子发票的唯一性,这在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成本。

而区块链技术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同时实现了电子发票的不可作伪、按需开票、全程监控、数据可询,有效解决了发票造假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

对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区块链电子发票的上线,不亚于一场税收征管角度的改革。“

2018年9月,老牌税盘企业航天信息,也宣布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票据系统。

航天信息采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税局监管、第三方服务平台和社会组织共治的电子票据链平台。

这一平台将电子票据的数据、流转、状态等信息上链,实现对这些信息的锁定,做到电子票据可信、可验证、可追溯,解决了电子票据的监管与使用难题。

与此同时,按照电子票据链的约定,该平台的各参与方在使用电子票据的过程中,也共同维护同一个电子票据账本。这一系统统一了电子票据的相关标准和服务入口,极大方便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电子票据的使用。

目前,航天信息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票据系统,在北京、山东、湖北、安徽、宁夏等地试运行状况良好,入链发票及非税票据达到了30余万张。

在普通发票区块链化的基础上,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区块链化,也开始在浙江试点落地。

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详细记录了患者就医期间的一切收费明细。它不仅具备发票的报税、报销功能,还能在报销、保险理赔、医疗纠纷处理等环节,作为就医、住院凭证使用。

2018年年末,浙江省上线了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让看病报销告别纸质时代。

在中国,区块链最先落地的领域是哪里?

“以往,患者就医后,会拿到不少纸质发票作为就医凭证。”浙江省人民医院财务科科长胡格平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曾这样表示。

而现在,浙江省电子票据平台使用区块链票据“生成-传送-使用”。对于省内异地就医的患者,人还没回到家,所有医疗票据就都已经数据共享至该平台。

相比传统纸质票据,电子票据不会丢、随时可查,未来将进一步连接商业保险,患者在网上提交理赔,耗时不过几分钟。

“目前平台所提供的电子票据已实现部分商业保险报销等使用场景。未来,这一便民服务将扩展到医保零星报销、异地报销等领域,乃至教育、公益类等公共支付使用场景。“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浙江省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数据上,自2018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试点开出全国首张财政电子票据后,仅两周内,就有将近60万张医疗电子票据被主动发送给当地患者。

截至2019年5月底,台州市共开具出1429万份基于区块链的医疗电子票据。

目前,包括浙江省人民医院、浙大一院、浙大邵逸夫医院等在内的11家综合性医院,都已经接入了浙江省电子票据平台。

从发票到更广义的电子票据,区块链正在探索更多的领域一试拳脚。

02 司法存证

司法,也是区块链政务落地的重要领域之一。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最新司法解释中指出:“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今年6月,由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牵头,中经天平、腾讯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正式发布。

这标志着,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司法存证,保留电子证据的手段,已经逐渐获得了各级人民法院的认可。

2018年6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告审结区块链电子证据“第一案”。原告将电子证据的哈希值存储在了区块链上,这一证据随后被法院认定为“上链后‘保存完整,未被修改’”。

如今,在司法界,区块链凭着多方见证、不可篡改的属性,已经被视作是有效增强电子证据可信度的工具之一。

“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电子合同行业使用的签名证书,大多通过具有公信力的CA机构签发,签署时需要通过电子签名、时间戳等技术对签署主体进行身份识别,防止合同篡改。”电子合同SaaS平台法大大首席安全官李琳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但在区块链技术出现后,电子数据的生成、收集、传输、存储全生命周期,都可以借助区块链实现数据的安全防护,即防篡改、修改留痕等,电子证据的保全成本大大降低。

如今,区块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知识产权案件中的数据存证环节。在OpenLaw平台检索“区块链”一词,全部657份裁判文书中,有76起均与知识产权相关。而这76起案件中,绝大多数案件将区块链技术用作了知产侵权案件的证据存证工具。

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不断推进,也给区块链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区块链技术人才大多为IT背景,对法务工作了解不多,通晓区块链、法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少见。”李琳指出,“但与此同时,司法业务逻辑复杂、场景多变、容错率低,这都对区块链从业者提出了更多要求。”

尽管前路漫漫,但区块链作为一项存证技术,已经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仅在今年6月发布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中,吉林、山东、北京、杭州等7地法院就都已上线了自己的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

而各级法院对于区块链存证的态度,正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区块链电子证据“第一案”的裁判文书中所写:

“对于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存证固定的电子数据,应秉承开放、中立的态度进行个案分析认定,既不能因为区块链等技术本身属于当前新型复杂技术手段而排斥或者提高其认定标准,也不能因该技术具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而降低认定标准。”

03 广泛落地

在发票、电子票据、司法存证之外,区块链在大政务领域,还有哪些落地场景?

扶贫,可能是区块链政务最早落地的领域之一。

早在2017年5月,国内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区块链精准扶贫”项目,就在贵州省贵阳市的红云社区落地。

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网录科技,为该项目建立了一套“助困工作区块链数据存证系统”,以便精准发放扶贫款。

这一系统,可以将贫困户的身份信息、扶贫助残服务信息以及扶贫款流向信息,以哈希值的形式记录在区块链上,以解决扶贫机构与扶贫对象之间的互信问题。

2018年8月,在贵州省政府的支持下,工商银行与贵州省贵民集团合作,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与信息互信,成功将第一笔扶贫资金157万元发放到位。

凭借着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溯源、不可篡改属性,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问题也迎刃而解。

目前,贵州省政府正在逐渐将建档立卡扶贫户、社会诚信等信息,导入这个由金融链和行政链共同支撑的体系之中,大幅提高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在扶贫之外,区块链技术也正在一步步重塑慈善业。

在慈善业,信任一直是困扰所有从业者、捐赠者与受捐者的一大难题。捐赠者、受捐者都担心善款被人挪用;而从业者为了塑造信任,往往会付出大量成本,让善款的利用率变低。

而区块链技术,则正好提供了以低成本塑造信任的解决方案。

在区块链技术的助力下,每一笔善款都可以向公众公开,并进行追踪。捐款人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追踪自己的捐助资金是否被用在实处。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落地,已有案例。蚂蚁金服、京东、腾讯等科技巨头在这一领域均有布局。

2016年7月,蚂蚁金服开发了第一个区块链公益应用——“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公益善款追踪项目。

该项目内的每一笔善款,都可被全额追踪,而捐赠者则可以在蚂蚁区块链公益平台上,随时查询项目筹款情况及善款使用情况。

此外,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属性,天生适合征信行业需要。而征信行业中包括征信机构在内的各参与方,也都可以充当联盟链中的各个节点。

2018年6月,苏宁银行对外曝光了其自主研发的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在这一平台,各家金融机构都可以将自己的黑名单数据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上,并实现欺诈风险的联防联控。

相比传统的征信产品,这一平台实现了黑名单的加密公开、加密存储,且各操作环节透明可追踪,并可实现秒级到达。

除此之外,苏宁银行还表示,已经将平台数据接入了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后者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公开资料显示,这一系统基于超级账本开源项目深度定制开发,并由中信银行与民生银行联合搭建,早在2017年即已上线。

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上线当日,便完成了一笔1亿人民币的国内信用证业务。而2018年年末,苏宁银行也宣布,其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已获得7家金融机构接入,并具备了540万黑名单数据。

从发票、电子票据到司法存证、公益扶贫,区块链在大政务领域的应用,已逐渐落地。

技术先行,政策引导,这些积极探索,也展示了区块链应用的广阔前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在中国,区块链最先落地的领域是哪里?

随意打赏

区块链落地应用区块链应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