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车CS95上市,除了自主增压发动机,这家车企正在被互联网“驯化”
长安最新车型CS95在3月28日正式上市,发布会的主持人胡一虎对这款全尺寸高性能旗舰SUV的评价是,“感受到一种征服感和力量感。”
长安CS95最早以概念车亮相于2013年上海车展,历经4年打磨,在动力、设计、科技以及驾乘体验方面都达到了自主品牌新的高度,也是继广汽传祺GS8之后,向竞夺激烈的中高大型SUV市场进发的另一款自主品牌车型。
不过,向被合资品牌盘踞的中高端SUV市场发起挑战,长安似乎不仅在核心动力技术上做了足够准备,也看到了互联网科技赋予汽车行业的新的含义。
二胎政策或催热中大型SUV市场
长安CS95共推出了五座/七座、两驱/四驱不同组合共8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5.98-22.98万元,同时长安宣布,首批CS95的订购者,将获得10年20万公里的免费保养包修。
据钛媒体了解,CS95全部车型搭载由“中国芯”蓝鲸2.0TGDI发动机+博格华纳NexTrac智能四驱系统+爱信6AT自动变速箱组成的动力三剑客。
蓝鲸2.0TGDI发动机最大功率233马力, 最大扭矩360牛·米,在急加速工况2000rpm左右可开启发动机超增压功能,瞬态可爆发最大380牛·米的扭矩,使这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在动力输出、效能、低速表现等方面可与国际品牌同级SUV发动机直面竞争。这也是长安CS95向中高端大尺寸SUV市场进军的重要信心。
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尤其是SUV更是自主品牌手中的利器,长城祭出了过百万销量的战绩,荣威RX5更是上演了上市半年销量过7万的神话。据钛媒体了解,2016年,长安自主品牌也完成了171.81万辆的销售业绩,而长安CS系列也累积销量成功跨越100万辆。
自主品牌也在SUV产品线上的突破,对合资紧凑型SUV市场形成了初步威胁,逼迫合资车企对市场价格进行相应地调整,“多方合力”催热了紧凑型SUV市场,也加剧了竞争白热化。
长安副总裁龚兵表示,随着汽车消费的进一步升级,小型SUV的市场成长空间有限,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将会刺激7座以上的中大型SUV的购买需求。长安此举是在借助自主品牌通过SUV车型赢取的品牌信任,提前卡位未来市场。
据钛媒体了解,2016年前11月,中大型SUV同比增长达到55%以上,销量突破80万辆。虽然市场容量较小,但增长态势可期。
当然,中大型SUV市场已经有汉兰达、荣放等大量合资车型盘踞,要想在这块市场赢取一席之地,除了压缩利润,以价格冲击,在配置和差异化的体验方面,同样要具备竞争力。长安和其他自主品牌一样,在车载互联网和智能驾驶方面的布局,也成为重要的筹码。
互联网对车企的“驯化”
互联网激荡四十年,对于汽车这个传统古老的制造行业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产业发展火热,人工智能技术呼之欲出的中国市场。
长安集团副总裁龚兵表示,长安汽车将从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转型为产品+方案+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汽车本身作为交通工具,具备参与和塑造人类生活方式的强烈属性。而互联网也正在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在生活方面进行全面渗透,那么这两种工具会如何结合,这是很多传统汽车巨头目前都在思考的问题。
国内相对激进的有上汽、长安和吉利。
上汽首席架构师张新权曾告诉钛媒体,互联网已经是水电煤一样的存在的基础设施,而汽车作为智能交互体验的延续,也不可避免即将跑在互联网上,上汽借助与阿里的合作,推出了RX5和荣威i6等互联网车型。
而吉利作为智能科技一向的拥趸,在CMA平台上一直在尝试新兴科技,目前其新推出的独立品牌LYNK&CO也几乎是汽车科技界的一股清流,其直接宣言将引领一种新的汽车生活方式,并且在汽车上布局了租赁、养护、智能驾驶等多项智能服务。
而这些理念,我们从长安CS95身上也已经看到。
长安集团副总裁龚兵多次强调,长安将不再仅仅是一家制造企业,而是一个出行方案的整体供应商。借助互联网,主机厂将不再依靠销售汽车赚取利润,也将从分时租赁、共享等新的生活方式当中进行布局。
目前,长安已经与百度、科大讯飞和高德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分别在语音交互、地图等领域寻求解决方案。而在CS95上,长安搭载了最新的inCall3.0智能车载互联系统,通过“小安”语音入口,打通了机票预订、导航、资讯、理财等多项服务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也将为CS95用户提供终身免费流量,由此可见,长安对于智能驾驶时代的投入力度。
当然,除了车载互联,在自动驾驶领域,长安也是国内目前已知的百度之外第二个在公开道路上进行驾驶测试的主机厂,测试里程达到2000公里。据钛媒体了解,由于国内的公开测试法规并不健全,长安协调了工信部、交通局等各个部门力量取得了这次机会,目前,长安已经在底特律和硅谷设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
互联网带动的基础通讯设施、计算以及交互技术的成熟,既重塑了车联网,也让智能驾驶成为可能,这无疑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机会。(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李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