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发布 微众银行获得“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品牌
8月2日,“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峰会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
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并揭晓了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微众银行的“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助力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入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微众银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以金融科技技术为驱动因子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为解决普惠金融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现实可行路径。
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表示,微众银行作为一家年轻的互联网银行,开业四年多来通过自主创新,大力研发和应用金融科技,较早走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为国内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深化金融业供给侧改革、解决金融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并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和增强人民群众金融获得感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据介绍,目前微众银行针对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的两大类贷款产品的普惠效果显著。以服务小微的核心产品微业贷为例,上线一年多,有效触达超过50万户确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均是实体经济范畴的小微企业;授信客户中,65%的客户此前无任何企业类贷款记录,36%的客户无任何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27%的客户既无企业类贷款记录、也无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为拓展小微企业信用空白做出巨大推动。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微众银行从立行开始,就在金融科技技术的四大领域(“ABCD”)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 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Big Data)连续多年积极投入,成功打造了多个国际和行业领先的创新性技术及应用。由此,微众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了“三升两降”,即提升效率、体验、规模,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在通过科技手段改变成本结构后,随着客户增长带来收入增长,而平均成本呈现良好的边际效用逐渐下降,使得微众银行在2016年实现盈利,在商业上达到可持续性。最终全面实现“3A+S”的普惠金融目标,即Accessible(方便获取)、Affordable(价格可负担)、Appropriate(产品贴合需求)且Sustainable(商业可持续)。
据悉,除了自身的发展,微众银行还积极支持了多个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覆盖全国13个省、自治区,累计为贫困地区增值税近4亿元,为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破题的实践样本。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发布
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该报告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微众银行合作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据报告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介绍,报告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及其独有特征,全面介绍了2018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实务领域的创新案例。
报告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是解决金融服务不匹配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引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出现四大特征:一是普惠金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二是普惠金融的机构体系日益丰富;三是数字普惠创新继续深入;四是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
报告同时提出,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普惠金融过度泛化,一些实为非法集资的P2P、引导过度消费并收取超过法定水平利息的“现金贷”等披上了普惠金融的外衣,相关问题需要重视并解决。
会上还揭晓了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微众银行的 “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助力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上榜。评语指出,微众银行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涵盖上万台PC服务器集群和上百个关键系统,支撑亿量级客户,7*24小时服务,产品投放最快11天,微众银行用科技手段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