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行业寒冬暴露的可能不只是“短板”,还有真相

文 | 跃幕电影,作者 | 张一瓜、庞宏波

还能支撑多久?

先后遭遇了税务地震、影视寒冬重创的影视行业,随着疫情的爆发经营停摆,本就敏感的行业也不禁发出灵魂拷问:“如果半年不开工可怎么办?”。

“目测今年要倒闭一大批影院,从年头的追缴票房,服务费出台新规,到春节档迟迟不能开预售就感觉有点慌慌的,直到最后一刻疫情降临。”业内人士的担忧,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精神层面”,实打实的行业停摆注定会让一大批中小影城彻底“消失”。

在真真切切的“行业寒冬”面前,实际上暴露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今影院发展的“短板”,而是影院究竟应该如何发展的真相。当万达免租开始刷屏,大量影院开始找物业“免租”,地产影院模式此时展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

那么,在8万块银幕的”拐点年”,影院发展在这次“停摆”当中能看到希望吗?

01 为地产型影院“辩护”

抵抗风险能力。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最初房地产进军影院颇受诟病,认为他们凭借雄厚的资产实力打破了电影行业的平衡,并在不断并购以及在商业地产建设自营影院的过程中出现鲶鱼效应,整体拉动了影院的租金提升,加剧中小型影院的生存困境。

最重要的是,影视行业认为房地产转型发展影院的主要目的在于滋润地产业务而非为电影行业的长期发展做贡献,所以尽管地产型影院强势进入影视行业,但并未受到整个行业的列队欢迎,甚至还出现了排斥反应。而此次肺炎疫情的爆发却让地产型影院的存在证明了自己的优势。

“不用交(房租),因为是自己买下来的楼。”某影院经理告诉悦幕,相较于正为生存心急如焚的一些影院负责人,他显得更为平淡、坦然。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被迫歇业的影院仍然要为房租、水电费以及员工工资发愁,也恰是这时,背靠地产的影院优势显现出来。

其中,万达率先释放减免消息:从1月25至2月29日,万达旗下全国323个已开业万达广场,租金物业费全免。预计免租额度高达30-40亿人民币。

保利商业、北京君太以及东原商业和金铂商业等也先后为商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租金和物业减免,给了商家更多喘息的机会。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基本上影院都会去和商场谈的,因为这么长时间不营业,没有收入,哪来钱交租金。像我身边无论是单体影院还是连锁都有尝试去和业主申请减免房租,而万达的减免着实给行业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一位影院经理和悦幕说到。

拥有地产基因的影院显然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最起码它在影院遇到挑战时第一时间为其扛住部分压力,然后统筹规划,休戚与共,而不像一些没有地产背书的影院那般单打独斗,此时犹如困兽。

2011年前后,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房地产行业纷纷瞄准商业地产这块肥肉,并将影视行业的放映终端划入重点发展对象,进行布局,像华润置业投资建设华润万象影城,宝龙、今典也加入影院投资建设抢占市场份额。

不过,影视行业向来门槛不低,很多早期进入下游放映端的地产型影院其实至今在向上游发展时依然不够顺畅,融入影视行业不够彻底,由此,地产型影院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了瓶颈。

不过,在疫情之下,其抗风险能力明显优于专业型影院,反倒是那些专业型影院在行业动荡期间由于资产较轻,抗风险能力薄弱而更大几率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王健林曾在武汉绿公司年会中说过,万达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全国首创不同产业(指商业地产和其他文化行业)之间相互依托,互为支持,产生综合效应。而作为万达商场其中供消费者娱乐消费其中一环的万达影院,由于不像其它影院那般全然独立、与其它行业连接有限,从而提升了它们的存活率和抗风险能力,这也为未来新型影院的建立提供了思路。

02 中小型影院短板暴露

弱无所依。

如果说地产型影院有实力雄厚的房地产背书,连锁影院有品牌作为支撑,那么无疑,在肺炎疫情爆发后受到最大冲击的影院一定是本就在经营上逐渐脱离部队且设备落伍的中小型影院。

这些影院主要驻扎在下沉城市,严重依赖于大的档期票房贡献,譬如春节档等。它们在经营上其实并不具备主动,不仅抗风险能力有限,在整个链条中的地位也较为尴尬,它们大多是在影院红利期中作为补充而出现并靠着行业红利得以存活,但在当前的疫情停摆中只能陷入艰苦挣扎,暴露短板,面临最先淘汰风险。

由此,为求一条生路,它们也是在疫情爆发初期“冒死”求片的主要对象。

“一直延长假期,各行各业都不开工,中小型影院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储备金去支撑这么这么长时间的空耗,到时候只有倒闭一条路可走。

“钱与命,何以两全?我们太‘南’了!”中小型影院负责人的调侃中,陈杂五味。

其实,他们在当前“冒死”求片很好理解——不想错失重要档期,春节档是很多下沉影院产出最高的时候,三四天的票房就能够顶行业淡季一两个月的收入,对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中小型影院更是举足轻重。

特别是这几年,随着春节档短期内的爆发力不断得到强化,票房成绩逐年攀升,屡破纪录,从2017年春节档贡献34亿元票房,占比全年总票房6.1%,到2018年春节档产出57.7亿元票房,占比全年总票房9.5%,再到2019年春节档产出59亿元,占比全年9.2%,春节档不仅成为头部片方的必争之地,更是影院存粮的最佳时期。而且越是生存能力不强的影院越是对这一档期依赖异常,一旦失去这一档期的收益,对一些影院的打击将极为致命。

同时,此次疫情的爆发对于中小型影院其实算得上雪上加霜。虽然很多影院通过和业主谈判实现了租金减免,但具体到个体影院还需要具体分析。

有些影院由于自身的品牌和影响力所限,在和业主谈判时并不具有足够的话语权,即使能够争得一定的减免,期限也很是短暂。而且有些影院本身就存在着长期欠款等劣迹行为,此时再去同业主谈判,很难得到业主的支持,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本就不堪一击的影院的负担,面临生存危机。

由此,此类影院对于求片上映显得更为迫切,为了求活想要放手一搏。但事情发展却并未以他们的意志而转移。

对此,赵军在大年初五发布长文——《请共同商议对院线与影城如何实施政策扶持》,提出倡议,或许这对于影院来说有一定的助益。不过,从长远来看,加强影院抗风险能力或许才是关键。

03 劫后余生的影院建设新思考

8万块电影银幕。

根据2018年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可知,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要达到8万块以上。

而据资料显示,2019年影院数量达10532家,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2019年新增银幕9708块,距离2020年底实现8万块银幕数量目标还有1万多块。

摆在行业面前的是,疫情过后由谁来完成这一目标,未来影城又要建设成何种模样?疫情的爆发让地产型影院得到证明,中小型影院的短板也再次浮上水面为行业敲响警钟,长远来看,或许地产+专业影院的强强结合才更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

其中,万达影院自然最具代表性,它不仅与万达商业地产紧密结合,同时在上游端的布局也趋向成熟。不过,万达只有一个,且有其特殊性。从短期来看,实现同万达一般的规模的影院还不实际,反倒是地产型影院与制作端向下发展出的影院的结合在当下更具借鉴意义,譬如华谊兄弟和恒大的合作以及对江苏耀莱的加盟、博纳与万达院线的协作等。

其实,当下影视行业已然到了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时期,而非某一环节一家独大、独占话语权的阶段,只不过放眼整个行业,还缺少像万达一样能够实现全产业链同步推进的巨头企业,所以,当前想要实现全产业链互动还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与联动,从而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继续壮大还在发展之中的影视行业。

地产型影院的优势是抗风险能力,拥有地产背书,但它的劣势则在于对向上游发展时存在门槛。由上游端发展形成的影院优势在于它的专业性,劣势则是轻资产难以继续扩大规模以及在抗风险能力上的尴尬。

两者之间都有各自的长短,但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实际上都有存在的绝对必要性。地产型影院不应该因为“提高行业专业度”而饱受如此之大的批评。而即便是提高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在8万块银幕的庞大市场背景下,地产模式可能依然会是发展的一个支柱。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