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夸夸央行和周小川,这两年变得公开和透明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这两年变化很大。他原来是很拒绝媒体的,有次在厕所偶遇,为了躲避记者的问题,竟然不在厕所反而逃到贵宾席洗手。现在他对媒体也会说实话了,比如前不久在美国就说利率有下调空间,之后降准降息。去年,央视评论员钮文新说取缔余额宝后,周小川在去年两会对记者明确地说,不会取缔。以至于各家网站纷纷跟进推出类似的货币基金。

现在的周小川对媒体直截了当,央行也是。我可能是看每个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最认真的,也可能是唯一收藏了十年货币政策报告的财经记者,现在央行网站已经没有前几年的报告了。一季度货币政策变化之大也是让我惊讶的。可以看出央行的国际化、透明化和真正的自信。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的专栏文章,一季度有4篇。两篇谈利率市场化,这是对银行说的:利率市场化进入操作阶段了;一个谈央行沟通与预期的文章可解释央行和小川变化。

 

小川更开明了

这事过去几年了,很难忘记,那年中国人民大学发董辅礽基金会的经济学奖,周小川出席了。我在厕所碰到周行长,正准备问个问题,我本来想如厕后总得洗手吧,于是我站在洗手处等着,准备来个守水待周,万万没有想到,跟周行长对视两秒后,周行长转身撒腿就跑了,转而到贵宾室洗手。我呆呆地守在那,脑袋几乎空白。听说周小川跑的很快主要是跟记者比抢跑练出来的,于是我放弃了追赶。周行长怕跟媒体接触可能跟他当证监会主席有关,一句话会影响股市。

因为中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央行和周行长饱受所谓的经济学家、网络名人、极左的“张宏良”们攻击,甚至有人在微博上撒播他外逃的消息。我当时致电了央行办公厅,他们只是简单地说是谣言。然后,央行网站发布新闻,并配图周小川在会场,央行也知道有图有真相啊,其实,那个会议真的事儿很小,我毫无印象了。类似的辟谣还有上央视新闻联播。

今年的4月18日,周小川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系列会议期间,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说:“我们存款准备金率也有空间,我们的利率也没到零,空间肯定是有的,但需要仔细调整,不是说有空间就一定要用或者是用足。”之后是你们看到的降准降息。这些话前几年打死小川也不会说的,现在,他说了,这变化让我惊讶。

今年的两会中,最受欢迎的部长新闻发布会当属周小川的,没有绕弯子,直接简明。小川说:今年存利上限放开概率“非常高” 存款保险制上半年出台,结果,5月1日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了,未来央行随时会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别吃惊。

周小川还说了一句让股民开心的话:对于资金注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观点,周小川表示不赞成。他说,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很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获得发展,但确实有个别金融产品会陷入纯粹投机性的目的,对此要加以防范。

一向对央行货币政策看法跟我截然不同的《华夏时报》总编水皮同学那次专门撰文表扬过周行长,在我记忆中尚属首次。

 

更开放透明的央妈

 很遗憾,很多人不看央行货币政策中绿色附件文章。这几篇文章可以理解央行和周小川的变化。央行在我看来是最国际化、研究能力最强的部委,没有之一,而且现在更有国际范和透明了。央行副行长或行长助理多到各大银行出任一把手,对中国金融来说不是坏事。

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专栏四中有一篇文章《专栏 4 中央银行沟通与预期管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些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中之一就是“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前瞻性指引”是个新名词,但其背后的经济学思想却有更久远的渊源。近二十年来,随着对预期管理认识的深入,同时也伴随央行独立性的提高和问责的需要,中央银行神秘的面纱一点点撩开,沟通日益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理论和实践发展促进了对中央银行沟通及预期引导重要性的认识。有关央行透明度和沟通的研究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逐渐展开。尤其是在货币形态与金融资产日趋复杂、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稳定预期对于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如何把握沟通的程度,是否透明度越高越好?比如披露决策细节,虽然可能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并对决策者形成激励,但也有可能使之屈从各方面压力而从众;披露的细节过多,由于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可能导致前后信息不一致,或者不同渠道发布内容表述不完全一致,反倒可能损害央行信誉,且过多信息也可能成为噪音。此外正如前文提到的,央行透明度与独立性也有关联,一般而言,独立性越高,对透明度的要求越高,否则做法上可能会不一样。

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引用这篇文章除了点赞,我无话可说。这一认识同样值得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等等学习借鉴。原文引用,任何评论都显得多余了。央行引用的文章同样适合重大公共问题处理。

周小川无论两会还是在美国的放话就是引导预期。这跟之前周小川答记者问的之乎者也完全不同,如果大家认真看过这篇文章就知道原因了。

 

以下是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专栏1的文章,由钛媒体编辑整理:

从金融机构挂牌利率情况看,不同类型机构存款定价分化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以国有银行为代表,包括少数股份制银行,其存款利率总体上浮比例较低,一年以内上浮10%,活期及两年以上执行基准或略有上浮;第二阵营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还包括少数城市商业银行,其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居中,一年以内上浮20%,活期及两年以上约上浮10%;第三阵营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代表,其存款利率上浮比例较高,各期限品种均上浮20%-30%。

同时,在利率调控政策出台初期,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将全部期限档次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后,又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同业竞争情况等适当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

利率市场化之初,银行为稳定、抢夺客户,拉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是不用辩论的事实,几十年前发生过。无论中外概莫能外。

【文/钛媒体金融专栏作者贺江兵,金融评论员、《金融的真相》一书作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