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又凑齐了,对今日头条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吗?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BAT又凑齐了,对今日头条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吗?

腾讯发布芒种计划2.0,宣布将投入12亿扶持内容创业者。至此,BAT三大巨头针对内容创业者的补贴政策都已经出台。过去几年里,因为今日头条的存在,内容行业成为少数没有被BAT瓜分的行业,张一鸣甚至表示做腾讯员工“没意思”。不过随着BAT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领域,今日头条或许会遭遇最坏的时代。

被BAT“围剿”会不会“鸭梨山大”?

今日头条在资讯类产品中最早采取算法推荐。当时其他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还都是依靠编辑推荐。这有点类似于PC时代的百度和门户网站,前者凭借聚合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当其他新闻客户端开始重视算法推荐时,今日头条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

算法推荐本来就是用得越多越精准。今日头条的平台定位、以及后来推出的头条号,使其内容类型不断扩充,内容量也快速增加。现在今日头条已经不是最初时的资讯客户端,而是越来越像“新京报+读者+故事会”。这又进一步带动了其用户规模、使用时间的增加,从而为其算法推荐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

即便这样,今日头条也一直没能超过腾讯新闻。除了用户使用时间外,今日头条在其他指标上均落后于腾讯新闻。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的MAU差距是5000多万,DAU相差2200多万,腾讯新闻的活跃率(DAU/MAU)和人均使用次数也领先。

去年开始,BAT相继在内容行业下了“重注”。百度今年将给百家号作者分成100亿,李彦宏更宣称百度“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做内容的分发”。阿里旗下的UC也推出W+量子计划,投入10亿元专项基金扶持UC订阅号。芒种计划2.0投入的资金虽然只有12亿,但背后的体系却无比强大。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和QQ浏览器都是相应领域的No.1,腾讯网、天天快报、QQ空间等渠道的流量也不容小视。

应该说,今日头条现在才遇到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在技术上,各平台普遍加强了算法推荐。在内容上,各平台也普遍采取了补贴策略。对手纷纷用今日头条的方式向它发起进攻,而今日头条则从革命者变成了“革命对象”,而且是BAT要革今日头条的命。这种压力放在谁的身上都不是个小事。

算法推荐会不会从“蜜糖”变成“砒霜”?

今日头条得以起家的算法推荐,现在也有些尴尬。现在算法推荐成为内容分发的标配。传统新闻客户端在不断强化,百度和UC更是强调自己的算法推荐是“热启动”——基于用户在本平台、本设备的行为记录,可以快速形成用户画像,进而进行精准的内容推荐。

单一的算法推荐,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黎瑞刚最近在一次媒体访谈中谈到今日头条时就说,内容平台要考虑“纵容读者还是引导读者”。一点资讯CEO李亚在解释陈彤加盟的原因时也说,单纯依靠算法来聚合“可以满足兴趣,但是没有价值”。如果说“信息孤岛”还只是道德风险,为获得流量而出现的“标题党”甚至打“擦边球”的内容,则是实实在在的法律风险。另一个现实是,内容平台被普遍赋予的教育和引导职能,算法推荐却无力承担。这种情况下,今日头条必须找到新的分发方式作为补充。

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靠编辑人工分发,要么基于社交关系分发。今日头条只能选择后者。但是,算法分发靠技术,用户只要浏览内容,推荐的效果就会不断优化。关系分发则需要用户有关注行为,否则就无法实现。正如新媒体研究者魏武挥在一篇文章里所写的,今日头条的用户使用动机是“看内容”,看完文章后的可能是“关掉”而非“关注”。

不过,即使用户开始“关注”,如何平衡算法分发和社交关系分发的权重,也很考验产品经理的智慧。

百亿市值会不会导致“骑虎难下”?

同时,今日头条的用户增长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已经成为共识,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2016年腾讯新闻的用户增速虽然不及今日头条,但却在加快,今日头条比2015年则有所放缓(数据来源:QuestMobile)。BAT手里都掌握着应用分发渠道,即便一点资讯,也通过与小米和OPPO合作获得渠道的优先。今日头条在这方面并没有独特优势,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扩张方式,就需要付出高昂的推广成本。

更何况还有内容补贴的高额支出。去年今日头条宣布出资10亿补贴视频作者,再加上“千人万元”计划,每年给内容创业者的补贴大概是12亿左右。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显示,今日头条2016年的收入在70-100亿,也就是说至少10%的收入被用来补贴给内容创业者。

今日头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百度2016年广告收入645亿,腾讯前三个季度广告收入近190亿。百度搜索MAU已经达到6.65亿,腾讯旗下微信MAU达到8.46亿,QQ的MAU是8.47亿、QQ空间MAU是6.32亿,还有腾讯视频这样的“吸金”大户,才撑起这样的收入规模。今日头条只靠一个APP,即使再努力其增长空间也是有限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今日头条的销售团队将扩大到7000-8000人。但广告过多会影响用户体验,要增加广告库存就要增加用户的刷新次数,这又需要有更多的内容供用户消费。平台定位决定了今日头条不大可能有独家内容,只能一边与BAT争夺内容创业者以保证内容的数量,一边想方设法让用户在今日头条来消费同质化的内容。

如果自身收入无法支撑与BAT的竞争,今日头条就需要寻求融资。去年传闻腾讯投资今日头条时,其估值已经达到120亿美元。这是中国资讯类产品迄今为止的最高估值,但也无形中提高了今日头条融资的门槛。凡是BAT进入的行业,无论电商、出行、外卖还是O2O,资本都不会轻易投向BAT的竞争者。今日头条推出社交功能,很大的可能性也是为了给资本市场讲新故事在做准备。但资本市场是否接受这个故事还要画个问号。毕竟这个领域还没有“插班生”成功的先例,少数创业成功者也是聚焦细分市场才站稳脚跟。

内容行业曾经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因此才出现了今日头条这样的“小巨头”。不过随着BAT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战场,今日头条面临的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2017年,或许是决定今日头条命运的一年。(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BAT又凑齐了,对今日头条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吗?

随意打赏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今日头条 bat这是最坏的时代今日头条自媒体今日头条下载今日头条视频今日头条广告bat时代今日头条号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