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4家分行遭罚款,银行入局汽车金融为何多了隐患?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工行4家分行遭罚款,银行入局汽车金融为何多了隐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消金界

近期消金界发现,银保监会湖南监管局批量发布行政处罚决定,湖南工行下辖7家分行涉违规办理虚假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共计被罚350万元,涉及违规的28名直接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处分。

具体说来,湖南工行各个支行下的信用卡分期业务,通过担保公司,以展业助贷的形式,开展汽车消费分期业务。

如果银行直接贷款给客户,一旦客户无法按时还款或恶意拖延还款,就会导致银行损失。而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做信用担保,这本该是一个良好的增信手段,怎么反而成了酝酿危机的温床?

工行4家分行遭罚款

近些年,汽车消费金融蓬勃发展,各路玩家纷纷入场,抢占市场份额。以前银行只做4S店的优质客户,因为“吃不饱”,想做新的增量。

在客户下沉和渠道下沉之后,原有的车贷风控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为保证自身贷款安全,银行开始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合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借助第三方担保公司,二是和保险公司合作,投保履约险。

这两种合作模式,都是按放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笔保证金或者保费,如果客户不还款,由第三方担保机构或保险公司去处理,银行则可以从保证金中或保费扣除相关费用,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消金界发现,相关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的第三方公司在客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其姓名做虚假贷款,结果导致客户莫名其妙背上不良贷款记录;有的客户在贷款逾期后,遭遇担保公司强行扣车。

在开头的案例中,工行长沙分行、衡阳分行、永州分行以及常德分行分别被罚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50万元,属于顶格处罚。从惩罚力度来看,问题之严重不言而喻。

工行4家分行遭罚款,银行入局汽车金融为何多了隐患?

主要原因在监管看来,这种合作模式在为银行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埋下了潜在的风险隐患。

第三方担保“自身难保”

在汽车金融野蛮发展时期,商业银行开始借助第三方担保拓展市场。

一般来说,担保公司会和银行签订兜底协议,一旦出现逾期,或是恶性拖延还款,担保公司要100%代偿。担保公司先向银行缴纳一笔基础保证金,再缴纳业务保证金。基础保证金为300万元起步,业务保证金则为每笔放款金额的1.5%。

作为信用管理机构,第三方担保公司克服了传统银行审核严、放款慢的缺陷。通过担保公司垫款,能够让客户第一时间拿到贷款,把车开走,这样一来,有效匹配了客户按揭买车的需求。

对于银行来说,通过与担保公司合作,将汽车金融业务从“零售”做成了“批发”,快速拓展了车贷业务。而这一模式也逐渐从浙江拓展到全国。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担保公司面向渠道或直客开展业务,不同市场定价不同。新车几乎没什么利润,几乎在二手车绞杀。前几年担保公司的利润要高,当下能赚1.5%-2%左右的利差。

消金界了解到,入围工商银行总行的担保机构包括备胎好车、中安金控、云车金融等,这些平台具有全国展业的资质。

湖北大麦好车的一位员工表示,有多少家银行、多少支行,就有多少担保公司。据他了解,工行担保系的合作公司就有超过1000家。湖北武汉有8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几乎都能入围工行某支行。

然而,放出一堆渠道后,就开始“群魔乱舞”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客户陷入担保公司的套路之中。

汽车金融服务商卡尔金服的张力说:“担保模式很难长久,是否稳定放款决定了资产质量的稳定性。”

事实证明,担保公司遇到风险,确实“自身难保”。当出现大规模的风险暴露,有些地区即使大的担保公司甚至倒闭或消失。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担保公司特别是民营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代偿破产、自融自担等情况逐渐出现。

在合规大趋势下,为防控风险,2015年银行业开始全面清理和一些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

目前来看,最近工行系出了不少问题,监管部门也开始有所动作。

业内人士徐先生向消金界反映:“我接触了一些工行领导,他们觉得风控评估什么差点少点不重要,有担保公司兜底就行了。我开始以为只有个别地方领导,后来发现整个工行系都是这个思路。”

来自湖北的张先生则哭诉道:“我们用的是工行担保系,现在出了问题,我感觉是湖北地方支行没有重视合规性,检查没过关。2018年12月,湖北工行来了三波巡视组,我们的业务几乎停了半个月。”

更有人担心,这一影响会继续扩大,导致监管“一刀切”,将整个工行卡贷定义为不合法。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不同观点。

一位来自汽车金融服务商云车金融的内部人士称,他们具有融资担保许可证,而且不同于一般的省内展业,云车金融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展业的资质。

“跨省展业要实缴10个亿,而且每年都要验资。”他表示像云车金融这样的,符合严监管的平台,受影响不大。

该人士认为,传统担保机构长期处于激进状态,自主性太强了。监管的调整并不是坏事,能够起到重新洗牌的作用。未来能者机会更多。

履约险重出江湖

相对于担保模式,“履约险”则是保费前置、赔付在后。

具体来说,保险公司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收取相应的“履约险”保费,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已经有充足的准备金用于风险兜底。当购车人无法偿还借贷款后,由保险公司代替购车人偿付所欠购车款和其他费用,保险公司履行赔付义务后,有权向购车人追偿。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多为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国有参股,也在银保监体系的监管下,无论是信用背书能力还是风险控制能力上,都更有优势。

1998年,宁波人保推出车贷履约险。这一模式红极一时。

但是,由于当时风控的宽松和征信的不健全,履约险赔付比例非常高,个别公司甚至达到了300%以上。而汽车本身具有流动性,有的人购车款未付清,就已经将汽车转卖好几手了。

2004年,车贷险全线亏损,保监会当时叫停了这款产品。

一位业内人士说,2003年履约险在广东大概出现了30%的不良率,直接导致全国车贷履约业务停止,继而引发银行直放模式被全线叫停。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深发展银行汽车金融(即后来的平安汽车金融部)抓住这个机会,开始直放模式,自己的客户经理去找客户投放,自己把控风险。”这位人士称。

然而近期,宁波人保履约险重出江湖。

据汽车金融新媒体车融局的调研,目前已有约10家保险公司推出了汽车金融履约险相关产品。其中,仅人保财险一家,2018年就有100亿元资金通过其履约险产品投放到汽车金融领域。

还是同样的人,还是同样的事,十几年之后,为何保险公司重新涉足该领域?此前发生过的高赔付风险会不会再次出现?

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的履约险在于过去的模式上的升级版。当时的履约险跟现在类似,但没有穿透反担保及保证金,更加没有约束,所以导致风险爆发。”

一位风控业务负责人说:“金融的本质就是转移风险。对这些担保公司或是保险公司来说,他们就像空手套白狼,不用出钱,不用找人办贷款,而汽车业务比较标准化,容易上量,能够完成业绩考核。”

在实际的过程中,互联网车贷逐渐转变成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银行把风险敞口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往往需要平台机构反担保,进而把风险转移给平台方。

一位银行人士说:“我不认为保险背书给小机构拿产品拿资金的这种模式能走多远。保险公司自身缺乏风控能力,只是相当于内部分一杯羹,无法真正带动业务发展。”

事实上,保险公司亏损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受P2P网贷履约险的拖累,长安责任保险之前销售的融资型保证保险,截至2018年底,为P2P网贷平台赔付接近20亿元,尚有未了的保险责任余额22亿元。

目前看来,银行的放贷正在日趋保守。资金端的收紧,已经导致第一车贷等头部平台资金断裂。

需要警惕的是,保险公司如不加强自身的金融科技和风险经营能力,一旦碰上诈骗或者系统性风险,爆雷则会一触即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