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协会李礼辉:区块链未来依然云遮雾罩,规模化应用面临5大瓶颈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金协会李礼辉:区块链未来依然云遮雾罩,规模化应用面临5大瓶颈

钛媒体注:9月11日,在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举办的第四届区块链峰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发表主旨演讲,李礼辉认为,由于技术瓶颈限制,当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方面难有颠覆性竞争优势,区块链的未来依然云遮雾罩、山高水远。

李礼辉认为,区块链规模化商业应用仍然存在5大技术瓶颈:


1、隐私保护技术;2、真实性的监督机制;3、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完善;4、 密钥安全的保障;5、 区块链的架构如何保障集中性、可用性和业务持续性。


对于去中心的、自组织的公有链架构建设问题。李礼辉认为其目前存在两大挑战:制度方面的挑战在于,线上自组织经济模式规模化的可行经济;技术方面的挑战在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可靠性。

李礼辉认为,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出现了突破,体现了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可能性。不过,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大效率、高可靠性的应用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突破区块链底层关键技术,加快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建设和区块链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以及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钛媒体编辑蔡鹏程整理)

以下是李礼辉的现场发言,略经钛媒体编辑:

新世纪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的商业模式。

在一系列技术创新的热潮中疑虑最多、争议最多的无疑就是区块链,尽管区块链技术面世已经十年,人们对这项新技术创新的认识、看法依然大相径庭。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区块链整体上不是那么成熟,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应用还处于研发和实验阶段,这就需要更加扎实的技术探索和制度研究。

我个人觉得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够成功、都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和推广,我认为新技术的成功必须满足4个基本要素:1.效率更高;2.成本更低;3.最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4.具有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基于上面几个尺度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不同路径进行分析和考察:

区块链规模化商业应用的5大技术瓶颈


第一种路径——分布式、多中心、有中介的联盟链架构。

这种架构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分布式账本的集中、多中心、有中介。因为市场规模和资本投入的优势,我们国家基于联盟链架构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走在全球的前列,实验的领域目前涉及金融、物流、慈善公益、公共服务等,区块链协同应用的场景包括资金清算、资产托管、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资产登记、保险服务等等。

这几年来区块链的实体应用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建立多纬度直接交互架构。在参与方多、高幅度性金融交易的场景中实现众多参与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交通,可以做到协同治理、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比如说中国邮储银行的资产托管系统、微众银行的联合贷款管理及对账系统、平安的金融一账通等等;

二、是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例如中超区块链开放平台、蚂蚁区块链可信数据存证平台等等。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区块链技术规模化的商业应用还需要突破一系列的技术瓶颈,我归纳了几个方面,也是我在互联网金融协会几个同事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


1、隐私保护技术。

金融业务重视隐私保护,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如何有效地屏蔽敏感信息,提高组合签名、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密码学加密的性能和效率。隐私保护也许可以要求很严,但效率低;也许可以提高效率但可能会降低隐私保护的程度,怎么样做到平衡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2、真实性的监督机制。

主要还在于怎么样能够保证上链以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链以后可以保证完整性和真实性,但在上链过程中怎么样保证真实性?并且把区块链技术用于各类资产溯源的时候能够真正形成闭环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3、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技术。怎样能够避免智能合约的技术漏洞,同时又能够实现可控的业务逻辑修正和合约的升级是一个难题。

4、密钥安全是实现区块链可信的技术,怎么样有效防止私钥被窃取或者被恶意删除,并且能够对私钥丢失、被窃予以补救,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技术的探讨和研究,但是规模化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5、区块链的架构如何能够满足集中性、可用性和业务持续性的要求,并使信任机制、数据保存方式等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接受和认可。传统金融机构毕竟在金融市场里占绝对多数份额,所以新业务的创新、新系统必须得到他们的接受和认可。


金融业是经济的枢纽、老百姓的钱包,金融交易具有高频次、大规模的特征,所以金融科技必须立足于规模化、可靠性。因为技术瓶颈的限制,当前区块链技术的集中应用尚未形成颠覆性的竞争优势:


1、数据处理的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高频次、大规模的应用需求;

2、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与现有金融IT系统的集成协同的程度仍然不够高,升级维护不够灵活;

3、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分布式账本、密码学、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不断更新,学习的成本很高,人才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周期长;

4、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和法规建设有待在实践中完善,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链上资产和智能合约的有效性还未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并不明确,监管的难度大。


公有链架构面临制度和技术的双重挑战


第二种架构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的公有链架构。

公有链架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我们注意到一批技术专家和创业者正在研发基于公有链架构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好多人都在试图打造规模化公有链平台,形成点对点、去中心的分布式商业模式。有人把它称之为“DAPP”,DAPP的应用不需要太高的交易速度,但是足以形成集群效应。假如一个公有链有1亿个DAPP,每个DAPP能创造10亿美元的价值,这个公有链就有10亿美元的价值。

其有以下三大特点:


1、商业中介、信任中介都将被数学算法所取代,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组织,不在需要中介成本,商业的可扩展性变的无穷大。

2、数字经济的治理规律只是数字算法,不再需要法律、执行者。

3、数字世界需要数字化的计账方式、数字帐户、数字货币,公有链上的分布式应用以虚拟货币和通证(Token)发行作为激励机制,以此驱动链上的经济活动。


能够在公有链上生存的只是点对点、去中心化的商业业态,不适合点对点、不适合去中心化的就是传统的商业,两者不会相互取代,是各自精彩。在数字化未来模式中数学算法具有重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对待这样一种去中心的自组织正在探讨、正在建设的公有链架构,我认为挑战会来自于两方面:1.制度;2.技术。

1、制度方面的挑战在于,线上自组织经济模式规模化的可行经济。

自组织的经济形态一直存在,但一般局限于较小的规模和范围。这几年大家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币圈只是小范围的线上虚拟社区。公有链上DAPP的集成可以形成规模化、自组织的经济业态,自组织经济制度性的问题将浮上台面。包括经济主体与责任主体的身份认证、上链资产和数字资产的产权认证和维护保护、虚拟货币和通证的发行机制和法律地位、市场行为的监督、市场秩序的维护等。

这些社会性功能的实现通常是需要中心、需要中介、需要法律、需要执法者的。但是在规模化线上自组织的经济业态中能否实现又如何实现?数学算法能否成功地替代中心、中介、法律、执法者?算力优势会不会构成垄断妨碍公平?地下灰/黑色交易能否得到有效地管控?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应对也必须解决的大课题。

2、技术方面的挑战在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可靠性。

DAPP的集成可能形成几亿人或者几十亿人参与的公有链,技术上的缺陷和漏洞是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系统性风险的。区块链技术瓶颈也有待突破,包括隐私保护技术的有效性、真实性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智能合约技术的可靠性、密钥技术的可靠性等等。假如我们认同有数学算法来充当中介、法律、执行等社会性的功能,那这种社会算法就必须具有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安全性、公平性。

区块链技术已经出现了突破,体现了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可能性。不过,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大效率、高可靠性的应用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很长的路可能走得快也有可能走得慢一点。重点是如何进一步突破区块链底层应用的关键技术,如何加快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建设和区块链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加快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我们还需要跨越障碍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脚踏实体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需要金融业者、科学业者的创新与实践,也需要政府机构、执行机构的科学与规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大数据 云计算 区块链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区块链最新应用区块链游戏应用区块链未来发展区块链实体应用区块链未来趋势区块链应用项目中国银行李礼辉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