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8折戟语音识别,靠拿来主义和自主研发仍难以奏效
智能机市场可谓是一片血海,疲软的创新,众厂商包括苹果在内甚至都在围绕着手机颜色大做文章。人工智能时代,AI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众厂商纷纷占坑。三星作为全球智能机的头部厂商,自然不会错过这波技术赋能浪潮。
智能机厂商进军AI领域,目前比较常见的姿势莫过于语音识别,也是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苹果上的Siri助手。据外媒最新消息,三星电子近日宣布,将给S8手机推送Bixby语音助手,不过还需要加一个形容词——“预览版”。
在S8发布之前,三星称自行开发的语音助手将是该手机的一大卖点,但是后续发展,却令人感到惊讶。在S8发布和开售时,其并未提供Bixby。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Verge报道,在S8发售两个月后,三星电子日前宣布将会推送一个预览版的语音助手。三星表示,只有一定数量的S8用户能够获得语音助手软件的推送,另外预览版的功能并不完整,用户使用语音指令仅仅可以发送短信、设置手机,或是打电话等等最基本的功能。
作为三星的宿敌,苹果公司早在2011年发布的iPhone4S上已经配备语音识别技术。国内方面,语音识别更是是炒得很热,科大讯飞、出门问问等一些列语音识别技术提供商,锤子等四线手机厂商也已经开始引入语音识别技术。不止智能手机领域,今年发布的众多智能电视无一例外不引进语音识别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科技巨头强如三星为何就迟迟未推出语音识别技术那?三星S8好不容易搭配语音识别技术,可为什么还是个预览版的那?在语音识别上折戟的三星S8,何时才能正式进入AI阵营?
拿来主义与自主研发齐飞,可依旧不能望行业项背
人工智能火热,科技巨头三星自然不会毫无防备,为了让智能机早日进入到AI阵营,三星两条线齐头并进。
一条是,奉行拿来主义,大肆收购。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 Nuance,不过你应该听过 iPhone 的 Siri,而 Nuance 正是这名苹果语音助手背后的技术提供商。这家位于美国麻省伯灵顿的 Nuance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语音技术提供商之一,在电脑、移动设备、电视甚至 GPS 上都能看到其身影。为了增强自家的语音识别技术,弥补软件短板,当年业内纷纷传言三星欲用 60 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直接收购该公司,可最后不了了之。尽管无果,可也从侧面表明了三星要做好语音识别技术的决心。
三星确定收购的语音助手公司为Viv Labs。去年10月7日三星以2389.3亿韩元收购该公司,按照每韩元合0.0009美元计算,协议金额约为2.15亿美元。Viv Labs公司位于美国加州圣何塞,他们的团队曾开发了苹果的Siri虚拟助手,现在成为三星美国研发的子公司。
另一条路是自主研发。
早前三星推出的语音助手为 S Voice 。上市之初,号称可以秒杀 Siri,但推出多年来,并不被用户所熟知和使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智能程度和体验与 Siri 以及 Google Now 等竞品相差较远,而且其语音技术由 Nuance 提供,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使得其在供应商中间处于被动地位,处处受限。为此,三星开始发展自有语音和语义处理技术,联合 VoiceBox 开发的 NLP 算法以提高 S Voice 的“智商”。但由于用户对 S Voice 的固有印象和固有的产品属性,尽管在多个方面有所提高,但 S Voice 的激活率仍旧较低。
这时 S Voice 的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三星在收购 Viv 后,三星的语音助手功能是继续沿用“不智能、老旧、落后”的 S Vioce 这个品牌呢,还是使用 Viv 这个“别人家”的品牌?一个艰难的问题摆在它面前。此次此刻,三星基于 S Voice 已有的架构,再把 Viv 的技术整合在全新的产品中,很好的做到了互补,化解了这一尴尬。
由此也可以看出,三星为了提升语音助手功能,着实下了一番硬功夫,自发研发的同时,还不忘大肆收购,最后,又在收购后又不断升级。可是尽管如此,拿来主义与自主研发齐飞,三星语音识别依旧难以望行业项背。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三星语音助手Bixby仅支持韩语。原本三星希望在五月份的时候正式支持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不过三星的工程师却反馈由于英语的语法和构词法过于困难,所以他们在研发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显而易见的是,三星电子低估了智能语音助手的产品开发难度,过早对外宣传,结果却造成了产品跳票的不利影响。
目前在全球语音助手市场,形成四强争霸格局,分别是苹果Siri、谷歌(微博)助手、亚马逊Alexa以及微软的Cortana, 老牌的谷歌助手以及后来者Alexa已经成为领先者,两个助手正在进入越来越多的外部硬件当中。
目前,谷歌助手和Alexa在语音助手中,具备了比较高的智商,能够理解用户的上下文对话。外部公司的5000个问题测评显示,谷歌和亚马逊的正确率将近九成,苹果Siri虽然表现是稍微差强人意,可是苹果已经加大了对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研发投入,尽快提高Siri的智商水平。如果说同类科技巨头在语音识别领域,已经会奔跑,而且跑的很溜,那么三星只能说是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
语音技术是盘活生态系统的画龙点睛之笔
尽管三星S8在语音助手领域表现的差强人意,远落后于老对手苹果,但是在志刚看来,这并不会影响三星S8的销量。要知道,对于很多用户来讲,语音助手形同鸡肋,即使苹果手机自从2011年便开始引用该技术,可是实用性一般,噱头成分大。
可是尽管语音助手尚处炫技阶段,其未来战略意义不容小觑,语音技术将成为盘活公司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
通过语言交流获取知识是人类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从PC时代的键盘鼠标过渡到移动互联网的触屏操控,下一个AI时代,无疑将会是以语音、体感等多种感知融合的新的获取方式,而语音交互作为天然的人机交互入口,势必是对信息生态与未来生活的一种重构。
比如最典型的,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百度语音搜索的用户量增长超过好几倍,其中90后和00后的人群占比超过一半,像一些游戏中,以《王者荣耀》为例,已经基本上用语音识别代替了传统的打字,语音搜索和语音识别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人移动互联网的标配,这一点毫无疑问。
从家用电器到电视、电脑、平板,再到灯泡和智能手机,三星产品涵盖了家庭的每个角落。韩国电子巨头并不满足于全家桶式的独角戏,借助语音这种最先进的交互方式,可以盘活整个家居生态链,三星的,冰箱、洗衣机、电脑等等一些列智能硬件都能彻底打通。比如,用户的语音可直接作为ID被系统储存,操作系统延伸可实现语音的多场景多智能控制,比如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都可以由语音为圆点做延伸。
另一方面,尽管语音识别尚处鸡肋状,但是智能机发展式微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人工智能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购买点。在硬件走向极致,技术更新变慢和趋同时,如果别人有很好的以人工智能等为基础的软件服务并以此构建差异化优势,而且这些服务又能被用户接受为“卖点”,形成新的竞争平台,可以构筑起来自己的竞争壁垒。
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一个基础的能力,成为隐形的服务。人工智能基础功能和手机的关系,就会像水电和房子的关系,人们不会因为有水有电大家就来买房,而没水没电大家肯定不会买。当然,软件服务会不会成为手机卖点也是大家在研究的东西,大家有没有可能因为喜欢某项服务而购买手机,比如因为喜欢Google Assistant所以来买台Pixel手机。用户想要和用户想花钱买之间区别很大,不过软硬结合然后让自己的软件和硬件都更有竞争力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华为等智能机厂商也在研发语音识别技术,毕竟在未来,人工智能对对智能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音识别技术不止在智能机上面有着特殊意义,在众多智能产品上同样适用。比如智能电视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引入语音识别?电视的最具价值前景的,客厅经济的承载者,甚至是家庭物联网的入口,智能电视还不能完全胜任。如今智能电视无论如何修正定义,其基本的应用场景基本仍局限于“家庭娱乐”,但当人工智能全面应用于电视之后,电视将成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中控中心”。
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虽然未得以全面施展,而以人工智能语音为切入,意味着智能机行业将全面推向了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
从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三星智能机AI化,任重道远
在整体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全球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尽管今年第一季度三星仍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22.8%的份额,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以上跌至不足5%,岌岌可危的市场地位,加上语音识别的重大商业前景,三星攻克下该领域,减少与苹果、谷歌的差距势在必行。可是三星智能机AI化,并非坦途,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几年前三星曾开发过一个语音助手服务,称为S语音。这款服务配置在三星智能电视和其他产品上。然而,三星的消费者对这款语音助手服务非常反感,因此三星将这款服务束之高阁了。所以,这也成为三星需要克服的一个障碍:将AI集成到三星产品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亚马逊就没有看到任何反对其Echo智能音箱的消费者,可能是因为Alexa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语音助手服务。但是,Alexa和Echo的例子并不能成为三星的榜样,因为其他产品类别,如智能手机、电视和洗衣机可能会不同。
三星的人工智能技术要赶上亚马逊、苹果、谷歌和微软,还有很多挑战。三星正式收购了美国的Viv人工智能实验室用于自家人工智能的研发,而Viv工作室就是由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的创始人达格·吉特洛斯创办的。三星此举的意图很明显,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安卓手机制造商,三星不愿意把自己的前途都捆绑在谷歌身上。
但是,三星试图冲破谷歌的包围圈的同时,三星还必须克服使用Google的解决方案所带来的紧张关系。三星的智能手机使用的是谷歌的Android系统,这意味着三星手机上可以使用谷歌的人工智能服务,但是如果三星要想将自家的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智能手机上,那就必须和谷歌协商一致。对于三星来说,这不是一个新的困境,因为它已经解决了内部解决方案的问题,而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和电视等领域,三星仍然面临着谷歌的问题。
三星早期人工智能技术示范已经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没有实际机会在产品中推广和使用该功能。虽然,三星有着产品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的优势,这给三星带来丰富的用户信息,但其竞争对手则有时间的优势。而且,谷歌得益于Android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主导地位;亚马逊也有着广泛的消费者基础。
另一方面,硬件厂商做软件,思维方式还需调整。
硬件公司非常强调控制,硬件厂商强调用流程来控制,在硬件上不能犯错,因为返工和替换的成本非常高,回收的成本也非常高。但软件公司强调快和发散,可以快速迭代,放松流程控制,可以犯错,和硬件公司截然不同。硬件的工作周期长,因此倾向于做预算,通常一年为一期的预算,包含具体项目的计划,通常是在行动之前要花至少几个月的规划期,而软件公司很少做如此长期的具体预算和计划。
三星电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厂商,能够生产电脑、芯片、智能手机、闪存等各种产品,但是软件是三星电子的软肋业务,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知名APP中,没有任何产品来自三星。过去几年中,三星电子已经关闭了大量遭到失败的移动软件和内容服务,并承认了谷歌在安卓软件和内容服务中的领导地位。
我们拿操作系统来讲,近几年积极参与合作开发开源操作系统Tizen,可是市场占有量一直不高,甚至三星自己的硬件也并非全部配备Tizen系统,这个晚熟的项目之所以名义上维持到今天,是因为三星发现,没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在全球竞技场上就处于不利地位,可眼下又没有找到什么方法能帮自己改变这一不利处境。
今年的4月3日的卡巴斯基安全分析师峰会上,三星自家系统Tizen被炮轰,史上最烂纯业余。以色列安全研究人员Amihai Neiderman表示:三星产品主流操作系统Tizen存在40多个0day漏洞,这些漏洞能让黑客非常容易远程攻击和控制三星设备,Neiderman也计划陆续公布这些漏洞。
所以目前的观察是,硬件厂商做不好软件,软件厂商做不好硬件。这是由企业基因决定的:管理,流程和文化上有鸿沟。目前来看,能够同时把硬件和软件都做好的公司,都是把软件和硬件在管理,组织,流程和文化分开来的。比如IBM就是把软件和硬件分开来做,分成单独的集团,用不同的流程甚至不同的文化来管理。
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这里面确实存在物理世界的一个必然的规律,就是管理、流程和文化的差异。必须要清楚意识到软件世界和硬件世界是有很大区别的,必须有意识的去规避这两个世界之间的碰撞。很多硬件公司想做软件转型没成功,都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区别。因此,三星电子要实现“软硬领域通吃”,不是收购几家语音识别公司那么简单,而是管理上、思维方式的转变,未来,语音识别技术越来越完善,三星能否跑赢时间差,拭目以待。(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VIPIT1)】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