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明:从跟随习大大访美的企业看第四极的崛起
事情总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在这次跟随习主席访美的企业家代表团里,32岁的滴滴打车CEO程维赫然在列。仅仅在3年前,这家公司才刚刚成立,但现今在出行领域创业,所有的投资人都会丢出一个残酷的问题:如果滴滴也做,你们怎么办?听着很耳熟吧,几年前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类似的问题也盘旋在创业的天空——如何避开腾讯?
被称为BAT的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巨头统治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已经形成几年,谁会成为BAT之外的第四极?小米、京东、美团和携程都被提起过,现在,这几家公司都还在和竞争对手苦战,滴滴却成为最意外的候选者一马杀出。
成为第四极,规模虽然重要,但是不可替代性和垄断性更是必要条件。BAT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在互联网的必经之地——搜索、电商和社交占据了绝对垄断的地位,而滴滴也在出行这个绝对高频大市场中占据了统治性的份额。再加上背后有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的加持,以及资本市场给予的巨大信任和资金,滴滴不但在国内出行领域展开全面布局攻城略地,在国际市场也开始合纵连横,对抗百度支持的Uber,一招一式之间,一个新的巨头已经呼之欲出。
马后炮来看,滴滴的迅速崛起首先是找对了战场。滴滴打车的模式,几乎就是移动互联网绝佳应用场景——规模大、频度高、痛点多,还天然集成了位置、支付、通信功能和个人信息,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BAT鞭长莫及的领域。所以虽然作为新生事物启动颇为艰难,但一旦启动,再加上后来在腾讯巨额补贴的刺激下,滴滴迅速就到达了亿级客户的规模。
但这时才体现了程维的能力和眼光,他抓住了这个高速发展的窗口机会,请来了柳青。可以说,这是巨额补贴能带给滴滴最好的结果。因为如果按照惯性的发展思路,在补贴减少之后,出行市场难免会陷入客户活跃度下降,团购、旅游和电商领域我们熟悉的价格战和口水战必然重现。柳青加入滴滴的意义,可以和蔡崇信加盟阿里和施密特加入谷歌相比,她带来的完全不同的资源和视角,直接促成了后续快速的巨额融资以及与快的的合并,完全打开了滴滴的发展空间。当然,滴滴与快的的合并,还要感谢一个功臣,那就是一旁虎视眈眈的Uber。
所有这些偶然因素,造就了一个第四极的雏形。滴滴是一个传奇,它的成功不可复制,但还是可以带给我们两点启发:
第一, 巨大的机会在移动互联网和线下的正确融合;
第二, 顶级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的化学反应会带来惊喜。
(本文来自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10月刊,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作者刘湘明,为《商业价值》出版人兼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