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头儿子》半日票房过千万,“上座率”第一背后却有票房“异常”的影子
原本应该竞争激烈的八月第三个周末档看起来似乎有些安静,《保持沉默》和《惊天破》相继宣布延期调档,《奇妙的朋友》大电影遭多名主演相继澄清未参与拍摄,疑似宣传造假。但是从猫眼电影的数据来看,《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表现似乎有些“惊人”。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首日上映,全国电影排片率为10.1%,在当日所有电影中排名第三,全国共计2.01万场。貌不惊人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半天票房超一千万,非常有望成为该日票房冠军,且上座率所有电影中排名第一。可是就是这样“华丽”的票房背后,上座率的“异常”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该片在8月19日零点上映,其中零点至早上八点之前全国共有43场排片,全国排名前十的热门城市加起来只有五场。而数据显示,晚上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该片在全国有146场排片,全国排名前十的热门城市加起来共计只有十五场。而从一些影院的订票座位表中可以看到,一些非黄金位置的第一排和靠边的位置成片被售出。
从以上数据中似乎可以看出,影片的首日“高票房”疑点重重。
虽然该片的配音阵容十分强大,也能够勾起观众的回忆。而且影片直面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贴近实际,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但是这样的票房数据却似乎有些高的“离谱”。而且该片在豆瓣评分只有3.5分,观众反响并非十分热烈。
1“票补”时代,“虚假票房”屡见不鲜?
7月22日,在《大鱼海棠》一场媒体群访会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说:“虽然自己面向外界预估《大鱼海棠》票房是5亿左右,但内心其实期待更高,没达到。如果是在去年暑假的大环境下,它也有机会成为十亿级别的影片。”
但为什么没能像《大圣归来》一样成为爆款?王长田直言,还是跟票补有关。“去年、前年我估计整个票补总额大概在四五十亿(注:去年全国票房441亿,如若按50亿票补算,“虚假票房”就占了11%多),今年可能会下降到十几个亿,比如15个亿甚至更少。”
“票补”指的是各个网上售票平台为笼络用户,电影制作、发行方为获得排片量,或是让电影看起来销售火爆吸引路人观众,或是为拿补贴、分票房等方面的目的,通过低价票、赠票、包场、公益场,以及相互合作进行网上预售、锁票、开午夜幽灵场等方式,助长一部影片票房的行为,在业内通常被称为“票房注水”、“假票房”。
而《大鱼海棠》和《哆啦A梦》在今年也相继被怀疑存在“票房注水”。近两年被媒体集中曝光有票房注水嫌疑,或已被佐证的案例如《英雄之战》、《捉妖记》、《叶问3》。
本来,这种行为在业内看来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并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直到《叶问3》的出现。由于《叶问3》票房捆绑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金融公司为了利益大肆“买票房”,造成票房虚高的假象,此事引起广电总局的重视,并对相关发行方进行了处理与警告。
2“遇冷”的暑期档为何仍然存在票房异常
今年的电影票房市场风云突变,连续的“遇冷”。七月份的暑期档已经是今年出现的第三次票房增比同比下跌的情况。虽然上映的电影多达四十余部,但是其票房和口碑都难以让人满意。七月整月票房定格在了45.15亿元,同比去年七月份55.056亿元的表现,下滑幅度近17.99%,接近10亿元。
而整个暑期档都因为缺乏带动大盘的“领头羊”一直不被看好,至今仍然没有出现冲破十亿票房的影片,其暑期档的票房成绩让人悲观。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仍然有着票房保底的影片不断出现。在八月上映的影片中有五部影片签有票房保底协议,目前为止只有《盗墓笔记》一个“独苗”仍有望达到保底10亿的目标,其余的保底影片纷纷失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票房异常或许再次成为手段重现“舞台”。因为国内对于票房监测并非十分完整有效,也很难有明确的数据证明其票房造假,所以也不是没有票房造假影片铤而走险,“重出江湖”。
而一些影片为了让自己的影片看起来“热闹”也不惜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关注度。
《新大头》虽然并未有票房保底的声音传出,也似乎并不具备成为暑期档“爆款”的潜质,但凭借着多年的口碑也有着成为热门影片的可能。
但是从异常高的“上座率”和座位截图来看,《新大头》的确有着虚高的嫌疑。虽然并不希望这种猜测成为事实,但这种“异常”的票房现象依然值得关注。电影市场的“虚火”心态,也在这场与票房的“赛跑”中显得格外浮躁与不安。
“我们太追求票房了,就像民族追求财富一样。”在著名作家严歌苓看来,正是市场对于票房的过度狂热才造就了票房造假等一系列乱象。虽然说人会为财死,鸟会为食亡再正常不过,但是当奥运会都已经开始看待金牌论,而电影票房使得“票房论”仍居高不下,这种“竞技”精神永远无法改变影片质量存在的差距和漏洞,反而会助长烂片的生存。
更多新鲜观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