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豪掷20亿美元,1年内超200家中国VC/PE入场,创新药市场战火再升级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为柴佳音,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2020年4月13日,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下称黑石)宣布已与RNAi疗法公司Alnylam Pharmaceuticals,Inc.(下称Alnylam)达成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根据该合作计划,黑石将提供高达20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Alnylam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
这笔高达2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创下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投资纪录。
2018年以前,黑石对于生命科学的布局几乎空白。作为市场的“后来者”,黑石的生命科学基金规模却不容小觑:2020年1月,黑石的监管文件披露称,其第一期生命科学基金规模高达34亿美元,且仍在募资中,预计会增加12亿美元,并成为业内规模最大的基金之一。
在中国,2018年以来,创新药领域的热度同样居高不下。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今,进行创新药投资的中国VC/PE机构超200家,投资案例共计85起,投资总额为183.1亿元。其中,高瓴资本、红杉资本、IDG资本、君联资本、经纬中国、华盖资本等头部VC/PE纷纷下场。
资本引燃下,中外创新药的“对峙”在最短时间内,走向了白热化。
曾吸引数十亿资本下注,Alnylam“攻下”黑石
吸引黑石豪掷重金的,是Alnylam研发的一种名为Inclisiran的RNAi治疗药物。
黑石官网介绍称,Inclisiran是一种可降低LDL胆固醇的皮下注射RNAi治疗药物,目前正在接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查。据了解,LDL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而心血管疾病是美国和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核心在于,这款药物具有高特异性和长效性,RNAi技术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结合而使得目标蛋白表达受阻。”道彤投资投资总监张彦对投中网解释称。
张彦提到,这款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疗效的同时,也表现出优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没有患者出现与治疗相关的肝脏或肾脏异常。而且患者只需要每年接受2次皮下注射就可以控制胆固醇水平,为患者提供了一款非常便捷的治疗选择。
因此,“该技术主要从转录水平上进行调控,因此对于一些蛋白靶点难以成药的疾病,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张彦表示。
在此般革命性的医疗技术领域,Alnylam则是其中的领头羊。
公开资料显示,Alnylam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之一Phillip Sharp教授因发现断裂基因而获得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目前,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为基因药物、有氧代谢疾病和肝传染病,首款siRNA药物已获批上市,有7个项目已进入临床开发。
然而,成立以来,因RNAi技术而备受瞩目的Alnylam经历了数次沉浮。
2007年,罗氏与Alnylam签订了一项价值高达10亿美元的协议,获得该公司的RNAi技术。但RNAi药物治疗的效果远不及预期,系统给药效果差和脱靶造成的严重副作用成为最大障碍,药物严重的副反应始终无法克服,研发陷入了困境。
2014年,Sanofi以7亿美元收购了Alnylam的12%股份,但研发同样困难重重,几次被叫停。
2016年,Alnylam的RNAi药物Revusiran在三期临床上测试失败,造成18名患者死亡。彼时,Alnylam股价腰斩,遭受重挫。
2018年,Alnylam生产的治疗由hATTR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的两款孤儿药陆续获批。其中, Patisiran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的siRNA类小核酸药物,对全行业的提振作用巨大。
此后,资本纷纷瞄准RNAi领域,掀起了全球性的投资热潮。
对于此次投资,黑石生命科学全球负责人尼古拉斯·加拉卡托斯(Nicholas Galakatos)博士表示,“Alnylam的RNAi技术代表了当今药物开发中最有前途的突破之一,与黑石的投资理念完全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手对于黑石来说,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
黑石官网披露称,本次交易主要包括:第一,由黑石提供10亿美元用于获得Alnylam 50%的特许权使用费,由GSO(黑石信用平台)提供第一笔优先抵押贷款中的7.5亿美元;第二,由黑石提供1.5亿美元用于开发Alnylam的心脏代谢计划Vutrisiran和ALN-AGT;第三,由黑石提供1亿美元购买Alnylam普通股。
尼古拉斯·加拉卡托斯博士表示,“我们将为Alnylam提供完整的资本解决方案,包括债务、股权和风险分担。此外,Alnylam将获得加入黑石集团采购组织的权限,该组织已帮助我们200多家投资组合公司实现成本节省和跨黑石投资组合的交叉销售。”
入局不满2年,黑石医疗基金规模或达46亿美元
黑石官网介绍称,押注Alnylam是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第3笔投资。之前两笔分别为2018年10月收购生命科学投资公司Clarus,及2020年3月收购医疗软件开发商HealthEdge的多数股权。
2018年10月,黑石宣布收购生命科学投资公司Clarus。以此为开端,黑石宣布启动其生命科学业务,正式进军医疗健康投资领域。
2019年3月,黑石注资2.5亿美元,宣布与诺华成立合资公司Anthos Therapeutics,这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推进针对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下一代靶向治疗。
2019年11月,黑石与辉凌制药(Ferring Pharmaceuticals)一起向基因治疗公司FerGene投资 5.7 亿美元,其中,Ferring出资1.7亿美元,黑石出资4亿美元。
2020年1月,黑石与Abingworth支持的全球药物开发公司SFJ Pharmaceuticals宣布与专注于心肺疾病新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PhaseBio Pharmaceuticals合作,共同开发PB2452(抗血小板治疗Ticagrelor的逆转剂)。据了解,在主要出血和紧急手术情况下,PB2452可逆转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活性。
2020年3月9日,黑石宣布将收购医疗软件开发商HealthEdge的多数股权。
黑石官网显示,HealthEdge致力于为医疗健康公司提供下一代核心管理处理系统(CAPS)解决方案。该公司开发了基于云的软件平台,帮助医疗健康企业使用全新的商业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并有效解决了不断发展的医疗经济所带来的业务需求。
尼古拉斯·加拉卡托斯博士表示,“黑石生命科学团队致力于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药品和医疗技术推向市场。我们和生物医药公司合作,为其提供资金、专业知识和运营管理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市场的“后来者”,黑石的生命科学基金规模却不容小觑:2020年1月,黑石的监管文件披露称,其第一期生命科学基金规模高达34亿美元,且仍在募资中,预计会增加12亿美元,并成为业内规模最大的基金之一。
1年超200家VC/PE入局,中国创新药市场方兴未艾
在中国,国产药与进口药早已短兵相接。
海通证券对投中网表示,“当前外企的创新药布局以肿瘤药物为主,多款药物处于研发晚期。”
其中,Top 20跨国药企在中国共有183款创新药处于研发阶段。具体类别而言,创新药主要布局肿瘤、自免、抗病毒领域:肿瘤药数量大幅领先,共66款,占36%;自身免疫用药达20款,抗病毒药达16款。
这与中国药企的布局重合度极高。目前,国产创新药以肿瘤、丙肝、糖尿病药物获批最多。
“由于药品国际化加速,中国市场面临更强进口药威胁。2017年6月正式加入ICH以来,CFDA先后通过接受境外临床数据、设立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等政策加速新药进口。”海通证券对投中网表示。
中外药企竞争白热化之时,中国资本选择入场:战火再度升级,本土创新药与进口药物的竞争筹码亦随之增加。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今,进行创新药投资的中国VC/PE机构超200家,投资案例共计85起,投资总额为183.1亿元。其中,高瓴资本、红杉资本、IDG资本、君联资本、经纬中国、华盖资本等头部VC/PE纷纷下场。
在经纬中国看来,资本的入局恰逢其时。
“过去二十年全球生物技术行业飞速发展,海内外已经积累数量众多的华人生物医药科研人才,拥有了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土壤。”经纬中国对投中网表示。
在政策层面,首先,“港交所针对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修订新的上市规则,研发型创新药企逐步登陆资本市场,也打开了早期创新药投资的资本市场退出新渠道。”
其次,经纬中国提到,“医保收紧对公司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药、医疗器械中诊断、耗材、大设备等多数细分赛道的国产化趋势方兴未艾,能够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的新医疗服务公司仍有很多机会。”
不仅如此,新冠疫情之后,大众对健康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关注度进一步加大。
华盖医疗基金投资总监张国玺对投中网表示,“在未来,我们将会更加关注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比如肿瘤、感染、神经系统及遗传系统等疾病未满足的治疗需求。”
从投资逻辑上,“技术创新、团队互补的平台型企业,以及能通过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创新治疗方案真正解决病人病痛的企业,会更加受到青睐。”张国玺提到。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同样被道彤资本所看重。“传统的治疗肿瘤方法往往受限于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而近几年比较火的以 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因此成为振奋人心的癌症治疗方法。”道彤投资投资总监张彦告诉投中网。
但是,张彦看到,这些新的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获得初步论证到成功产业化,还有很多的挑战,比如生产的工艺流程等。因此,在挑选团队上,道彤投资希望项目的核心团队有多年的药企经验,熟悉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并且有较强的执行力。
“这些新的生物技术和AI领域类似,技术本身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像RNA干扰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但是这些技术在疾病治疗上的应用,仍然需要经历多年的探索。”张彦表示,近几年,随着这些生物技术药物在临床试验上展现了不错的效果,一部分药物也已获得美国药监局的上市批准,行业到了商业化应用的阶段,这也是大批资本入局的原因。
但是,经过连续7年的高增长,医疗行业融资总额在2019年面临回调。然而,单笔融资额的持续增长又意味着资源向更少量的头部企业集中。
因此,经纬中国表示,“未来市场对创始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技术创新实力、融资能力、现金流控制、战略决策、执行能力以及打造团队的能力。”
“国内企业的同质化现象一直比较严重,因此更高的壁垒意味着更良性的竞争。”张彦认为,“真正优质的项目在未来会越跑越快,越跑越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