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遭遇战”:蚂蚁聚宝“搬家”,志在移动端;微众卡位高收益,贴近小白
火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从来不缺大新闻。
这不,8月15日腾讯旗下微众银行刚刚上线了其首款独立客户端形态产品“微众银行App”,3天后,阿里的蚂蚁金服即推出了“聚宝”,同样聚焦移动理财。(详见钛媒体报道《支付宝的兄弟来了:蚂蚁聚宝》)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就习惯性地将他们定义为竞争对手了,认定腾讯、阿里又将上演“遭遇战”。
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两个产品的几大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将“微众银行App”和“蚂蚁聚宝”硬拉为所谓的竞争对手,未免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要素一 :产品结构
8月17号,有网友发现微博关注自动“新增”了“蚂蚁聚宝”,原来是“支付宝钱包”的微博改名为“蚂蚁聚宝”,默默酝酿着一场变化。 8月18日凌晨,蚂蚁聚宝上线,通过支付宝账号登录,集合了余额宝、招财宝和基金等三种理财类型,主推一站式移动理财。其中,余额宝、招财宝都是从支付宝平移过来的。
那么,支付宝已经成熟的两大模块,何必多此一举地大“搬家”呢?这里面的深意就在“移动”这两个字上。强大的支付宝虽然早就以独立App的形态存在,但是一直以来的PC端属性都难以真正突破,其移动端属性更多的是表现在“支付”行为上。所以,“蚂蚁聚宝”的余额宝、招财宝两大模块“搬家”的立意显然就是寄托于“再造一个支付宝”,实现PC端属性向移动端转移的战略目标。
再看“微众银行App”,它的开户、转账、购买理财产品三大功能,都属于基础性的银行功能,被部分媒体称为“并无惊喜”。19位数的“微众卡”的开户,一方面通过微信、QQ账号直接登录,为微众银行提供了庞大的潜在用户池,另一方面通过绑定储蓄卡,承担了连接银行的功能。
此次上线被微众银行作为重点推介的“活期+”、“定期+”两大产品,以及其所宣传的“不错过每一天收益”主张,很明显就是针对,甚至迎合来自微信、QQ平台用户的入门级需求特点而有意降低投资理财门槛。
综上来看,“蚂蚁聚宝”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更顺利地引导原有支付宝用户的平滑移动化,其次是挖掘出对更高风险产品有接受度的用户群交易潜力;而“微众银行App”面临的挑战则首先是如何吸引微信、QQ平台用户的转化,激发其活跃度并有效沉淀。
要素二 :场景体验
基于前文分析,虽然蚂蚁聚宝的宣传都围绕“理财,可以更简单”,实际上“蚂蚁聚宝”的“市场”页卡900多支基金选择和“自选”页卡繁杂的证券资讯,过于深度的理财知识要求与“简单”的初衷背道而驰;“微众银行App”的核心目标用户更多定位于微信、QQ平台用户,就连侧身企鹅的icon设计也能让人一下联想到它与腾讯直接的关系,而这批用户的特点在于他们投资理财经验偏少,关注操作简单便捷和回报稳妥性。总而言之,前者基础稳固,亟待复制;后者从0开始,重在吸引。
有意思的是,从两者安装包的大小就可以看出来两者的差异:蚂蚁聚宝App 35.9M,微众银行9.7M。相对应,蚂蚁聚宝的设计动效更显得华丽动感,并沿用了不少支付宝里惯用的优质体验,但整体功能过于复杂,理财专业要求高。相比之下,“微众银行App”轻装上阵,首页、理财、转账布局简洁清晰,但缺少设计细节的惊喜。
另一个场景体验的重要关注点是赎回周期。基金赎回时,“蚂蚁聚宝”可以实现T+1到账,相对于行业平均T+3的时长,这确实算得上是一大进步。“微众银行App”活期+的随存存取、实时到账则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了银行牌照的独特价值。
要素三:安全保证
安全既是金融服务的基本属性,也是互联网金融场景体验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对此,除了分别依托阿里、腾讯,和各自建立系统的风控体系,“蚂蚁聚宝”采取的是用户自购账户安全险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强化安全保障,将风险转移到用户和保险公司。
这一点上,微众银行的银行资质则显现出更大优势。或许,因为是新兴事物,有部分用户对“互联网银行”并不了解,但是,就“银行”性质本身来说,与用户熟知的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的安全背书并无二致。
要素四: 用户收益
关于用户收益,蚂蚁金服对“余额宝始高后跌”的历史“包袱”显然有清醒地认识,因此,本次发布“蚂蚁聚宝”一方面对余额宝和招财宝的收益,选择性地避而不谈,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到基金理财,这些在给用户提供更丰富选择、更高收益期待的同时,基金投资天然的高风险,既不能回避高门槛的问题,也致使用户适用性偏窄的问题突出。
“微众银行App”在收益方面看起来就底气更足一点,直接公开打出了高收益的牌,其“活期+”账户年化收益率(近7日)约5.30%,“定期+”里的“众享太平90”投资期限三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7.00%,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吸引力可想而知。
“蚂蚁聚宝”主打基金理财,以高门槛、高风险追求高收益,“微众银行App”力推低门槛、稳妥型来确保高收益,两者在收益这一理财用户的核心需求的差异,根本上取决于产品定位、核心目标人群的不同。
要素五 :延伸价值
可以预料,无论是“微众银行App”,还是“蚂蚁聚宝”,目前的产品都只是刚刚上线,不过,后续还憋着什么大招,谋划着什么样的升级版本,推出哪些新的功能,其实也不难推测出一二。
推测1 :根据蚂蚁金服方面公布的信息,“蚂蚁聚宝”首先被寄予更多想像空间的应该是“支持通过余额宝购买股票”,那么,“蚂蚁聚宝”未来不得不考虑的是,如何处理和炒股软件这些泛对手的PK关系。
推测2:不同于“蚂蚁聚宝”联手一财提供纯粹的资讯增值服务,“微众银行App”可能会着眼于发挥用户社区的黏性优势。这样一来,后者不仅更贴近“小白”用户的社交、分享和互动需求,也更方便以用户社区为基础,实现数据沉淀、清洗和挖掘,从而不断提升、优化产品组合推荐的精准度,切实提高用户收益回报。
由此看来,“蚂蚁聚宝”和“微众银行App”生逢其时,作为阿里、腾讯两大集团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同时立足于理财市场的代表产品,表面上看起来火药味十足,实则二者由于起点基础所承载的战略使命不同,短期内在产品结构、场景体验、用户收益、延伸价值等几大方面,都会存在明显的区隔,其在各自体系内的耕耘将是主要状态。
而且,这将是一个伴随着普惠深入,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当然,这并非长期的格局,不难判断,随着各自体系内耕耘的接近完成,直接竞争终有一天难以回避,而且极有可能将是水火之战、存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