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疗企业想要进入医疗领域,这三个切入点和五个关口你需要知道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钛媒体注:本文根据领医创造资深顾问、合伙人赵杨在钛媒体旗下的微信公开课“钛坦白”第18期分享整理。本期分享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购趋势;非医疗机构进入医疗领域的三个切入口;非医疗企业进入医疗领域要过五关。以下是领医创造资深顾问、合伙人赵杨的分享:

在当下的投资圈、产业圈里,医疗产业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就像本次的分享聚集了几百位的同仁。在同样的宏观背景之下,很少有哪个行业像医疗产业这样受到关注,无论是实体还是互联网,资本还是创业,都应该算是几十年都非常难得一见的盛况。

今晚我听到一条新闻,国内首家由保险公司(阳光保险)投入建设的三级大型综合医院开业了。你会发现这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信号,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尤其是原来跟医疗八竿子打不着的地产、保险、实体机构纷纷进入了医疗行业。

这些机构进入医疗行业其实是基于一个共通的大背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变得不可逆转。在这个老龄化社会里,健康会变成一个越来越重的话题。更可怕的事情是,中国目前整个公共财政的增长趋于缓慢,对于医疗支出的支持将变得越来越有心无力。当我们从全球范围的经验来参照,任何地方的医疗类公共财政出现赤字之后,这种状况将很难扭转,大家看新闻也能了解,今年很多大城市就将正式面临医疗的支出大于社保收入的境况。

国家开放和鼓励社会办医的力度正在加大

在人口老龄化和国家越来越难以支撑庞大的医疗开支的背景之下,国家在变,这个行业本身也在变。这就是为什么从58号文、40号文到54号文,国家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准入政策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化和细化,开放和鼓励的力度越来越大的原因。

  • 2012年12月,58号文《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开始明确地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各地诊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简化规范外资办医审批的程序——从那个时候开始把关闭了许久的社会资本办医的封锁正式的打开了一个窗口。
  • 2013年10月,40号文《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多元化办医的格局,把整个社会化办医向紧缺型医疗机构的方向引导。文件明确了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公司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同时简化对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医疗机构的立项开办服务资格,医保定点等审批手续。
  • 2014年1月,54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真正全面的开放社会资本办医,简化审批门槛,进一步放宽境外资本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限制。也就是说,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配置申请,重点考核人员资质、技术能力等技术指标,对床位、门急诊人数等业务评价指标方面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把握。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围绕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推动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和公共产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更好适应患者需求。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将惠及全体人民,同时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和更多就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以上。

8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5年从全口径去统计,医疗及健康产业整体的规模应该是4.1万亿左右。从这个数字可以明晰地看到未来整个医疗产业的潜在发展空间。这些政策文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需要通过社会办医的方式来实现的。

这次魏则西事件可能很多人都在置疑民营医疗。如果我们把莆田系放在一边不谈的话,从整件事的倾向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各项表态,对于社会资本进入民营医疗领域这件事更多的是以包容的态度来看待的,并没有否定社会办医,对新增医疗机构审批权的态度变化还是正向的。

一些城市开始思考将新增医疗机构的审批从卫计委移交给工商,然后报备至卫计委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并进行讨论;一些城市也在开始优化整个审批环节的设置。这些标志着整个的大环境是趋于开放的。

从医改的具体政策来看,公立保基础,社会资本办医满足多元需求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那么现有公立医院的公立属性,决定了在医疗服务环节中他们是保障基础医疗需求的,它所提供的高端的、个性化的、特殊性服务的总量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说,这类高端的、个性化的、特殊的服务实质上成为了社会办医需要满足的需求。而在事实上,我们看到这些特殊需求已经催生了一些我们熟知的医疗机构,如和睦家、美中宜和、明德等。

在这其中,新增的医疗机构有一些是医药公司建立的,也有很多是原来跟医疗机构都没有任何关系的机构新建立的,一些非医疗的机构开始大举地进入了医疗领域,比如说奥克斯地产与宁波的明州医院,比如说华润与昆明儿童医院、广东高州人民医院。

非医疗机构进入医疗领域的三个切入口

从非医疗机构进入医疗领域的切入角度,我们将非医疗机构分成几大类:

第一类是从产业整合的角度切入医疗领域的非医疗机构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复星、华润。他们以产业整合者的身份切入到医疗行业,慢慢开始竖立整个医疗行业的霸主地位。复星2010年收购和睦家、安徽的济明肿瘤、宿迁的中吴医院、广州的南洋肿瘤、岳阳的广济等医疗机构,从快速的攫取民营容易啃的标的开始建立自己的壁垒,从药切入逐渐成为实体医疗的一个集群。

2012年4月,华润医疗与昆明儿童医院开始合作,华润占股66%,昆明卫生局占股34%,此时拥有900张病床,2013年并购之后,年门诊量就过百万人次,年出入院的患儿4万人次,年手术一万例,最高日门诊量超过5000人次。从并购之初2012年昆儿年收入3亿,到2013年4.6-4.7亿,到2014年5亿,收入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排名前三的大型综合儿童医学中心。

近期,华润事实上收购了凤凰医疗(中信也入股)。当我们从华润医疗的起始时间看,你会发现当年海鹏(冯唐)在组建华润医疗的时候,可能他的想法仍然是打通华润医疗、华润医药的整个产业链,但是客观上讲,它已经在以医疗行业整合者的逻辑去做,一步一步成为了亚洲最大、床位最多的医疗实体集团。

第二类是从社区开发的角度进入医疗领域的地产公司。

万科是其中的典型。万科从2012年开始在深圳、上海建设高端的国际儿童医院,后续在广州、深圳、上海社区储备医疗资源。2015年,位于上海红桥医疗区的万科国际儿童医院正式开业。

万科、与布莱根女子医院合作的恒大、万通、阳光100等地产公司都属于第二类非医疗机构,即地产公司将医疗作为商业属性的一部分,从社区增值的角度,以社区开发的逻辑进入医疗领域。

第三类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进入到医疗领域的非医疗机构。

2013年凯雷将50亿美金投入到中国和印度的医疗机构;摩根斯坦利建立15亿美金的基金开始关注整个医疗投资领域;弘毅在投资很多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的实体医疗资源;还有保险公司,如阳光保险控股的阳光融合医院;泰康50亿人民币买入南京仙林鼓楼医院80%的股份,随后开始在全国建立养老社区,配套专科老年的护理医院等。

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购趋势

2016年5月,普华永道发布了一篇《中国境内医院并购活动回顾及展望》的报告,这份报告阐述了几个核心观点,第一个核心观点是在2012-2015年间,整个中国境内医院的并购案例超过120例,占据整个医疗健康领域并购案的50%以上,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医疗健康并购事件是与医院相关的,总金额大概是140亿元人民币。

2013-2015年的三年间,从我们领医自己统计的数据来看,与境内实体医院相关的并购事件大概在145宗左右。其中,非医疗机构参与/主导的并购占了其中的70%,也就是说近100宗的并购事件是与我们所说的非医疗机构在新进医疗领域时或扩大医疗领域投资的动作相关的。这其中我们发现有近30家原来非医疗机构的企业,每家向整个医疗领域投入了超过50亿的人民币,这其中百亿级别人民币的是有11家。

并购热点从2012年、2013年的体检、口腔等较为简单的医疗服务,在2013-2015年间逐渐向相对复杂的类似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的核心医疗机构过渡。与莆田系更倾向的妇科、体检、口腔等壁垒低(进入资源壁垒、政策壁垒)、风险低的医疗领域相比,我们看到的新进入的非医疗机构,他们在进入医疗领域时候,往往是选择拥有大量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且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壁垒和风险中等适度的领域。

所以,我们看到此类的非医疗机构进入医疗领域时更偏爱收购综合医院,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有稳定的现金流,更倾向于能够提升主业业绩的这些二三级的综合医院。回顾2015年,收购事件真正的核心标的就是此类二三级的综合医院,比口腔、妇产等领域的收购数字大得多。而专科未评级的医院并购事件在2015年下滑非常多。

从行业整体发展脉络上看,在2013年-2015年有一个趋向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2013年是非医疗机构的企业进入整个医疗领域的起点的话,以投资或自建高端的、个性化的、特殊服务的高端医疗服务为主,主要包括高端的妇产、高端的口腔、高端的专科。到2015年,有一个特征会显露得非常明显,就是大家开始考虑建立的医疗机构是需要有“最具性价比”的特征,让患者感觉性价的平衡。

华润和中信收购凤凰医疗并合并为华润凤凰事件的发生,我们其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种趋势,从2016年的Q3开始到2017年的Q2,在这一年时间多的时间内,我们预计会增加7-10家在香港上市的医疗机构,而这其中可能有70%将是地产或投资机构背景的非医疗机构,因为他们会比传统的原来的医疗机构或像医药类的泛医疗机构在进入这个领域后会更加喜欢把它们资产化。新三板上的这类医疗机构也会越来越多。

非医疗企业进入医疗领域要过五关

第一关: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引进相应的资源

比如在招商局进入医疗领域前,它先与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合作,随后从广东开始做自己的医疗机构,去并购和整合医疗资源;在复星4.6亿欧元收购葡萄牙ESS 96%的股权时,实际上也将ESS当成一个合作伙伴。

很多人会认为建立医院并不复杂,但事实上,医院的整个空间设计,病人、家属、医生分流动线的设计,医院管理系统的支持,医疗设备的选择,药品的配置,乃至在整体上如何去打造一个整体的医疗氛围等的这些knowhow必须通过合作伙伴的方式引入一个支撑。

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看一下,在它想进入领域里面有没有美国和欧洲的优质的合作伙伴,甚至我更倾向于将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作为第一步后,再去进行选择特色学科的第二步。

第二关:选择特色学科,明确增长方向

我们说的综合医院专科化的本质是综合医院医疗科技专科化,从真正意义上讲,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包括综合医院都是如此,如华山是依靠科技,华西的优势是管理,除了这两家医院之外,其他崛起的医院基本上都是专科化医院,如北京天坛、宣武在神经方面的优势,安贞、阜外在心内外科的优势,积水潭、北医三在骨科和运动医学的优势,世纪坛医院在皮肤科的优势等,这些其实都是把一些特色学科发扬光大的一个结果。

即使是做一个专科医院,也需要做好特色学科的建立,即便是一个二级三级的综合医院,你要给予你的病种一个大的发展方向,从而利用这些特色学科做大医疗的业务存量,这个其实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关:拓展商业服务,真正满足患者需求

刚才讲过高端的、特殊的医疗服务实质上都是一种服务,这些综合的服务你能不能做出特色就是你需要考虑过的第三关。我们在观察这种非医疗机构进入医疗领域时,在第一轮他可以把患者需求研究得很清楚,但是我们发现除了患者需求之外,医疗机构还有很多重的需求。

比如患者家属的视角,你设计的动线和服务有没有为他们考虑!除了我们通常考虑到的医生视角、患者视角、患者家属视角之外,那么是否还需要考虑护工的视角?能不能为这些人统一设置相应的服务的方式其实也是一个医院要过的关。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要以患者为中心,那其实综合来看,应该说是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护工的视角综合性满足他们需要的服务。

第四关:通过流程的梳理,进行诊疗技术的规范化和运营管理的精细化

很多医院都喜欢进行JCI的资质认证,比如华润收购的医院、复星收购的医院,中化远东进入医疗领域甚至也跟JCI合作,华润也建立了JCI研究院等。实际上,JCI在美国只是美国民众跨国就医的最低标准,他们是想通过这个标准进行诊疗技术的规范化,包括通过整体经营分析把运营管理精细化。

我们发现如何真正的管理好邀请过来的大牌医生也是流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管不好医生或者说会发现医生的废动作太多的现象来说,流程管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第五关:利用信息系统,包括数字医疗做出特色

如何通过数字医疗真正的增强患者和患者家属对非医疗机构服务的黏性,真正利用数字医疗做出你的特色,做出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东西其实这是第五关的关键。(本文首发钛媒体,根据领医创造资深顾问、合伙人赵杨在钛坦白的分享整理,领医创造主要做早期的医疗创新领域种子期投资和孵化,曾获得钛媒体2015 BT Awards年度特色孵化器)

……………………………………………………………………

第18期钛坦白医疗健康专场,“探究医疗健康产业的新技术、新方案、新方向”,三天的分享已经结束。干货会陆续发布在钛媒体网站,点击看干货:钛坦白

第19期钛坦白“聚焦金融科技之区块链”专场预告

地点:钛坦白|金融科技(微信群)

6月6日晚上7-10点

众安保险首席架构师李雪峰:区块链催化下的共享新经济

德勤中国区块链技术总监高挺:区块链,一场新的数据革命

布比联合创始人兼CTO王璟:区块链在商业应用领域的探索

6月7日晚上7-10点

火币网技术副总裁张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

点亮资本合伙人郭峰:区块链投资ABC

ChinaLedger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区块链的平台化迷思

报名方式:在微信公号“钛媒体”(taimeiti),发送“钛坦白”获取

随意打赏

以 为切入点医疗健康领域医疗领域五大领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