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冰火两重天:新零售崛起,餐饮凋零
故事应该从餐饮SaaS(软件即服务)说起。
最早的互联网,还是C端的天下,大家都在忙着做网站,做APP,做游戏,很少有人关注线下如何和线上打通,更别说基于互联网的企业服务产品,彼时的互联网,线上和线下如同横贯着一条巨宽的海,如同一个等于号,并行前进,互不交叉。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互联网创业者看到了企业服务的市场,于是在2014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突然进入了B2B行业的春天。
很快,风投和创业者开始涌进B2B行业,一时间大量公司横空出世,其中,餐饮行业因市场规模大、商家数量多、IT化率低等原因,成为B2B行业的先行军。
公允的说,餐饮是离消费者和互联网最近的SaaS服务,毕竟中国人民以食为天,再大的事情,大不过吃饭的,但是,众多创业公司进入餐饮SaaS行业后才发现,餐饮行业经营的多业态、复杂性远超自己想象。
首先,餐厅经营前后端各个链条和环节,包括了前厅、厨房、供应链等,业态上包括了中西餐、快餐、火锅等,不同业态的餐厅对软件的要求不同,导致产品不可能实现标准化,而无法标准化的产品,就将产生大量的研发成本。
其次,软件研发后需要销售,数量众多的餐厅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销售团队,而随着人力成本上涨,导致公司的销售的成本不断提高,一个销售的平均成本达到约一万元,这意味着很难组建一个成百上千人具备规模的销售团队。
第三,餐饮SaaS“重服务”的特征,使得软件销售之后服务才刚刚开始,现场勘查、安装、培训、跟店、售后服务等,这一整套服务过程中的大量人力物力,导致公司的成本与收入难以正正比,对大部分创业公司来说,都是难以突破的困难。
如今餐饮SaaS已经是红海一片,不计其数的公司扎进这个泥潭然后陷进去,“厂商多而小,代理小而杂。产品老而旧,服务慢而差。”“厂商不赚钱,代理赚小钱。客户花了钱,后悔冤枉钱。这句话概括了整个行业的基本现状。
那么餐饮SaaS到底有哪些问题呢?我觉得有三个核心的问题导致整个行业发展陷入迟缓。
餐饮SaaS的三大核心问题:泡沫、估值虚高与盈利死结
泡沫充斥。餐饮SaaS门槛低,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创业公司,据行业人士统计,国内做餐饮软件的创业公司,高峰时达到数千家。泡沫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门槛低,很多小公司如同一个小作坊,几个工程师写好软件代码、起一个品牌名称、组一个销售团队,就摇身一变成立了一个新产品,然后融资,这种细胞分裂似的方式,迅速的产生了大量的新公司,一时间泡沫充斥着市场。
价值虚高。餐饮SaaS行业,看起来虽然门槛低,但是,高昂的获客成本,客户的存活率低(餐厅累计年倒闭率70%倒闭率),成为很多公司的死结。
据业内人士估算,市场某新三板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高达10亿,其公开客户数2017年达到2万家,每个客户的价值竟然达到5万元,这已经违背了商业的常识。另外,按70%的商家倒闭率,剩下的客户能为公司带来多少价值?其中的泡沫不言而喻。
尤其近年,由于竞争激烈,很多餐饮SaaS公司甚至开始在电商平台出售软件,而在电商平台购买的客户大都是小商家,其存活率低,倒闭率高,对于公司长远发展的价值更是偏低。
盈利死结。早期的餐饮软件,价格高至数万元,一家创业公司每年若能销售几百上千套软件尚能盈利。而到了SaaS阶段,风投进入市场,促使公司普遍开始做SaaS,价格也从上万元降到如今的上千元、几百元,甚至免费的模式,这种资本入局搅动市场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撼动了整个市场赖以为生的盈利土壤。
为什么说零售SaaS是新蓝海?
2016年10月,马云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此后的一年,新零售如火如荼的发展。京东也提出了无界零售,新便利,每日优鲜便利购等各大公司在过去一年里纷纷推出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产品,整个新零售市场一下子被激活了。
在新零售行业里,不管是阿里、腾讯、京东这样的巨头,还是家乐福、大润发这样的传统公司,都处于摸索期,平台型公司尚未形成,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零售SaaS尚是一片蓝海。
而资本也正在涌入这片蓝海市场。但从2017年下半年来看,智能零售服务平台“店+”近期完成3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零售SaaS企业“企加云”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新零售场景营销SaaS平台乐豆呀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等等。
为何零售SaaS公司会突然迎来春天?在零售SaaS里,供应链是其核心,这决定了,与餐饮行业的多业态、复杂性不同,诸多社区、商区便利店经营的复杂度大大降低,产品容易形成标准化,而便利店对于升级的需要很大,痛点很明显。
社区、商区便利店,其本身作为社区、商区配套,人流是相对固定的,核心在于通过SaaS软件提升内部经营效率,减少损耗,提高品类选择的数据化和科学性,这是零售SaaS服务商应该做的供应链赋能。
我们以7-11为例,7-11对于其店面供应链的管理的科学性、数据化和高效率,是其竞争力的核心。在供应链产品赋能上,7-11对单品的管理极为精细,在做商品分析时,也是按照各类单品进行分析管理,比如,其会分别对某款纯净水或茶饮料等进行分析,并非简单地按饮料类一概而论。根据销量、顾客的喜好把不同品类商品分为不同的单品,通过单品管理掌握了商品每一时刻的动态变化,实现备货的精准。通过这种精细极致的单品管理,7-11便利店把库存控制到最低限度而又不至于缺货,把利润提高到了最大值。作为日本零售行业的冠军,其单店销售额远远高于其他便利店公司。
云端处理器能在20分钟内完成资料分析,帮助门店实时调整售价、供货以及促销活动等。每3天就要换15-18种,商品淘汰率为70%,总部还专门设置了OFC(营运现场指导)的专员,他们每人负责7~8家门店,从事一线门店经营指导的顾问工作,他们一周到店两次,每次停留指导3-4小时。
隔海相望的7-11为中国零售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样本和榜样,而对于那些想跑步进入新零售时代的超市,商超,商业综合体,直营专卖店来说,一套完整的SaaS服务软件是入门的不二法门,这也是零售SaaS的商机所在。
零售SaaS能赚钱吗?能
好了,说了这么多,那么对于还在观望的大量中小SaaS创业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恐怕是,做零售SaaS能赚钱吗?答案是,能。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我简单解释一下,这是一张主板和新三板上市的零售和餐饮SaaS服务公司盈利状况对比图,思迅是做零售服务的,而天财商龙和客如云是做餐饮的,可以看到,2017年上半年,零售服务公司思迅软件2017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达5378.81万元,净利润2374.95万元,科脉科技营收2465.65万元,净利润-318.99万元,而餐饮服务公司天财商龙的营收3317.02万元,但亏损达到-2320.03万元,同样做餐饮服务的公司客如云,2017年上半年营收6877.22万元,净利润-5541.47万元。
换句说,做餐饮SaaS的公司,还在亏钱,而且是巨额亏损,而做零售服务的,已经赚到钱了。
如何理解餐饮SaaS的未来发展?我觉得可以理解成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的目的是方便目的地间的运输,但如果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建成高速公路,亏本是必然的。
以电影行业为例,在诸如猫眼、淘票票出现之前,电影院的SaaS系统只是解决影院内部的管理,当在线售票系统接入之后,平台连接了影院和用户,用户可以通过在手机实时买票、选座,解决了此前用户看热门电影买不到票、在影院时间等待长、无法选座等痛点,最终提高了影院的入座率,方便了用户,所以每张票多加3、5元的服务费,用户也是接受的。
同理,新零售已经势不可挡,阿里入股大润发、做盒马鲜生,腾讯入股永辉超市,还投资了永辉超市孵化的新零售产品超级物种,互联网巨头整合线下零售资源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而大量散落在街道和二三线城市的超市、商铺,也会以极快的速度接入互联网。
这是零售SaaS行业最好的时代。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还会有大量的线下零售公司整合到新零售体系中来,这中间巨大的SaaS需求,是每一个做餐饮SaaS服务公司所难以想象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