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写:8位硅谷市长的中国之行
郑州西亚斯学院为硅谷市长团举行欢迎仪式
下一个科技浪潮将从哪里涌起,我们很难预测。但硅谷——这个地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以南地区创造的高科技生态圈一直头顶「创新源头」的光环,从半个世纪前影响至今。
大多谈论硅谷创业者的人们,或许很少谈论「硅谷市长」这个群体。5月23日至5月29日,来自美国硅谷地区8个城市的市长组成了代表团访问中国,到访上海、重庆、郑州、北京四个城市,行程穿越了东、中、西三个经济区域。
硅谷市长来中国做什么?钛媒体记者与硅谷市长们同吃同住,独家跟访与记录了这趟特殊的行程。或许从这群市长们的身上,你可以感知到为什么在这场高科技浪潮中,有且只有一个硅谷。
“我代表我的城市”
“你有微信号吗,我可以加你为好友吗?”访问团从上海出发不久,门罗帕克市(Menlo Park)市长Kirsten Keith就主动向钛媒体记者提出了这一请求。
8位市长中,大多数都入乡随俗地使用微信,对任何人都充满友好。
Kirsten Keith不仅给每个人发放她的中英双语名片,还递上了门罗帕克市的城市宣传页——当然是中文版——宣传页上有一个大大的Facebook点赞图标。位于狭长的硅谷地带中心位置的门罗帕克市,是Facebook总部所在地,这座城市在国人中的名气大多是由Facebook带来的。
由于业务迅速扩张,员工数量不断增加,2011年,马克·扎克伯格将Facebook的总部从帕洛阿尔托迁移至门罗帕克市。据Kirsten Keith介绍,Facebook在门罗帕克市拥有10座建筑,占地面积2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
Keith女士告诉钛媒体记者,吸引人口和企业来到门罗帕克重要的因素是这里的环境优异。“我们拥有绿树成荫的街道和迷人的湾区风景,还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丰富的社区生活,很适合以家庭为单元在此定居。此外,我们还有很多艺术家,学术和文化氛围也十分浓厚。” Keith说。
在她看来,优异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艺术、和文化氛围等因素形成了一个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ecosystem),是硅谷在高科技产业领先全球的重要因素。
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Keith女士最为关注的,她本人就负责整个门罗帕克市的交通、抗洪、铁路、供水和社区资源等工作。在钛媒体记者问及中国让她感触最深是什么时,即使一年前已经来过上海的她,仍多次向钛媒体记者表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这太令人感到惊奇了,我很想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瑞趣芒德市副市长Eduardo向海淀区区长于军赠送并佩戴市徽(图:朱玲玉)
推介自己的城市,是很多市长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瑞趣芒德市(Richmond)副市长Eduardo Martinez已经60多岁了,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他也带来了Richmond市的创业者和他们的新能源项目——太阳能有轨城市列车。
四天的行程里,师长们言必称「适合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系统」,这一点放在中国之行的任何一场创业或国际交流活动上,都是足以吸引中国潜在投资者们的注意。在上海举办的一场“相约张江”国际合作大会上,市长团们一致表示,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吸引创业者们是否将自己创业理想和团队放置在他们城市重要因素之一。
这就意味着这群市长们日常工作的重心与中国的全能型政府不同。硅谷的市长们及其所在的市政委员会成员多以一种「服务者」姿态,致力于本市的教育、环境、卫生、治安、消防等公共服务事物的维护和建设,以期提供一种创业和创新的良好的氛围。
在与市长们的交谈中,钛媒体记者了解到,因在推动圣布鲁诺山的自然环境的保护和鼓励居民和企业界共同环保的方面做出的贡献,布里斯班市(Brisbane)市长Lori Liu在2013年获得了最多选票以及连任四年市长的机会;半月湾市(Half Moon Bay)市长Rick Kowalczyk在挽回城市濒临破产的危机之际,迅速支助建设了一个新的图书馆;瑞趣芒德市(Richmond)副市长Eduardo Martinez在任期间积极争取州政府增加教育预算为学校和儿童受益。
“好客”的中国和“谦卑”的老外
上海、重庆、郑州、北京,是这次硅谷市长团此次所访问交流的城市。除了当地政府积极接洽等因素以外,主办方的安排得也颇具深意。因为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这四个城市的经济在中国的东部、西部、中部经济带中,极具代表性。
在上海,市长团们主要参加了2016相约张江国际合作大会,6为市长进行了以题为“硅谷的创新趋势”为主题的高峰分享;在重庆,市长团出席了虚拟现实国际高层互动峰会;在2016年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上,市长们逐个推介自己所在的城市。
此间,部分市长还与一些城市进行了相关的友好合作协定签订,关注了一些城市的项目发展。比如在郑州,Lori Liu 就被拉进了一个地产项目的微信群,以便日后商议合作事宜。
郑州,山景城市市长Patricia Showalter在一次行业会议发表讲话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城市中,在郑州的行程最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是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单独接见,也不仅市长们作为发言嘉宾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一同出席了中国(郑州)第二届国际创新创业大会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
在郑州举行的欢迎仪式在记者看来,似乎显得“过于隆重和盛大”(钛媒体「在线」栏目全程记录了这一仪式,欢迎围观)。
郑州西亚斯学院为硅谷市长团举行“阅兵”欢迎式
5月26日,市长们乍一落地,就前往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参观校园。在那里,超过300人的军乐队早早排队等候,奏响军乐以及中美两国国歌,一排戴着红领巾扎小辫的小孩子敬礼献花。这一幕略显传统的欢迎仪式,似曾相识的场景,也许十几年前,几十年前,你也是那个给外宾送花的小孩子。
与市长们体面的微笑面对这一切相比,随行的美国硅谷年轻的科技创业者们见到这一幕,脱口而出的是“这太疯狂了点!”。
自2004年起,中央就提出了发展中部地区的“中部崛起计划“,以期平衡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然而,12年过去了,东部地区经济依旧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国,西部地区依旧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连环重力支持。中部区域,似乎依旧成为塌陷地带。
在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2014年全国居民按东、中、西部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中部地区为1686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7元。就地区之间间比较而言,中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东部地区25954元,与西部地区15376元基本持平。
显然,中部塌陷的局势并没有得到很大的缓解。中原之地河南,代表着中国中部经济区,正在在产业升级和国际化道路上奋勇而不懈地前行中。
市长们为何热衷来华?
5月末北京的“京交会”吸引了不少注意力,这也成为硅谷市长们行程的最后一站。都柏林市(Dublin)市长David Haubert在“Plug and Play 触摸未来——中美智慧创新论坛“开始之前,他就起身离开了最前排的嘉宾坐席,主动向台下在坐的每个参会者问好,交换名片,伴之以热情微笑和拥抱。
这是David Haubert第二次以硅谷市长的身份来到中国。David Haubert说,这一类活动的安排都“极其相似”,只是到访的个别城市略有不同而已,但他依旧愿意到访中国。
中国,对于硅谷市长们来说并不陌生,8位市长都有过多次访华交流的经历。但Haubert市长在看来,“中国每一天都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他希望能主动的贴近中国创业者和创新者每一幅面孔,更期待都柏林市的创投环境里引进新鲜血液。
400多年前,一群英国的清教徒们从欧罗巴乘着“五月花号”来到阿美利哥,开启了全新征途。起初他们或许只是想远离宗教迫害,可没有想到是,几百年后,这群人的后代们孕育出了一个影响全球的商业帝国。
在今天,远涉重洋,舟车劳顿,几乎一天一个城市奔波的密集行程安排,城市之间大同小异的活动流程,完全不影响这群硅谷市长们想要在中国招商引资、发掘潜力项目的热情。
这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越来越受到重视,“到中国来找热钱”成为一股趋势。
2015年底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发布的一份《2014年中国直接对外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5月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发布最新数据:今年1月至4月,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增加235.7%;更有有外媒表示,2015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达1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已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中国总商会于今年1月份在纽约发布的《2015年美国中国总商会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中显示,美国继续被中资企业看作是一个高效率、开放且友好的投资市场,“创新能力”获得最高分。71%的受访企业表示对未来3至5年的商业环境感到乐观。
中国的投资者,越来越受到太平洋彼岸这个强大的商业帝国的重视。
此外,与以往来华之旅的不同是,此次市长团们还联合美国硅谷著名的孵化器Plug and Play带来了跨境资本和跨境项目,主要集中在现在大热的VR初创企业。Plug and Play在硅谷地区孕育了Google, PayPal, Logitech和Dropbox等市值超百亿美元的明显企业,其中国区联合创始人陈肖纯接受钛媒体记者的专访时就表示,不会错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这一绝佳的时机进军中国市场。
也许,就像山景城市(Mountain View)市长Patricia Showalter在每一个城市的创新论坛上都会提到的那样,“尊重创新与个体化差异是硅谷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家Google和Facebook会在哪一个车库里诞生。”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的车库们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李程程,编辑/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