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行业进入年末收尾阶段,金立在东莞是如何刷存在感的?
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
【宋长乐/钛媒编辑】腥风血雨的中国手机市场已进入年末收尾阶段,一方面中华酷联解体,另一方面双11之后诞生了“新小米”,华为更是宣布全年手机销量破亿……植根于东莞,远离互联网手机品牌攻城略地雾都北京的金立,年底也不忘刷了一次存在感,正式发布M5 Plus,并且在发布会现场实现了黄家强与“黄家驹”两兄弟隔空对唱了Beyond乐队代表作《海阔天空》。
发布会结束后,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行业下一个热点将会是关乎品牌生死的问题。他预测2到3年内,整个手机市场不会只存在2个品牌,也不会存在20个品牌,而是全球手机行业存在6到10个品牌。之所以下此论断,刘立荣有着自己的逻辑,他总结了三点:
第一、不存在纯粹的运营商品牌,也不存在纯粹的线上品牌,全球开放市场决定品牌生存;
第二、不存在区域性品牌,只有全球品牌才能生存;
第三、灵魂人物决定成败,缺乏灵魂人物的手机企业无法生存。
他还举例说,诺基亚之所以死,就是因为没有适应手机市场的变化,如果当时诺基亚做安卓系统的手机,也许就没有三星如今这么大的市场。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激情、效率、适应性就是企业的生存法则。
但其实就目前手机市场的影响力来看,在功能机时代市场占有率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的金立,如今智能机时代的存在感远不如一加、奇酷、锤子等新兴互联网品牌。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思维的热炒,金立在线上营销造势的能力也表现平平。
刘立荣也不掩饰金立在智能机时代转变步伐缓慢的事实,品牌的定位也并不清晰。不过,他表示如今的金立已经从当年卖产品求生存的状态,开始明确手机的主打方向:把目标客户群锁定在年轻消费群体,以超级续航为基础的商务范。
金立也正在这么做,今年6月份发布的M5以及刚刚发布的M5 Plus 都是以超级续航为切入,为商务人士量身打造了一系列个性化功能和服务。
在采访间隙,刘立荣分享了金立的一些销售数据,截至目前,国内市场+海外市场,金立2015年的出货量超过3000万台,2016年计划海外市场突破2000万台,国内市场争取到4000万台。刘立荣还透露,2014年金立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达到了400万台,在销售额上领先于其他国内品牌,去年全年2800万台的出货量中,海外市场的比例则达到了55%。
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何印度被金立视为另外一个母国市场的原因。事实上,今年以来印度已经成为国产手机们攻城略地的下一个增长点,包括OPPO、小米、Vivo等厂商都在大力加码。尤其是近两年国内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而印度、拉美、东南亚等市场的出货量则在大幅攀升,这些地区恰恰处在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关键隘口。
据刘立荣介绍,印度人口70%人口是30岁以下年轻群体,整个市场容量功能机和智能机加在一起,大约是2.5亿台左右,是一个完全以开放市场为主导的市场,运营商对市场影响度较低,言外之意目前在印度市场,零售渠道依然是手机销售的主要方式,数据也显示印度手机销售公开渠道占70%以上,电商渠道只占整体10%的销量。
虽然印度市场对智能机需求旺盛,不过国内厂商在印度的日子却显得平淡无奇,根据IDC第三季度的统计报告,三星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继续增强,市场份额达到24%,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印度本土厂商Micromax和Intex,惟一在统计中榜上有名的中国厂商联想,仅以9.5%位居第四。
也就是说,国内厂商进入印度,就必然面临着与三星以及印度本土品牌的竞争和挑战,甚至可以说丝毫不亚于它们在中国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刘立荣对印度市场抱有很大的信心,他表示金立13年积累的公开市场渠道经验,足以撬开印度的大门,明年是奔着千万量级的出货量去的。他同时预测,2016年中国品牌至少会从印度品牌抢走20%的市场份额。
但是,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国内线下渠道很强的OPPO、Vivo、金立,在印度市场品牌影响力远不及中国市场的情况下,面临国际巨头以及本土厂商的挤压,低价可能又将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了。(本文首发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