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背后 物联网生态链集结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物联网

物联网的世界,没有任何技术是纯粹的技术。某种程度上,物联网技术是对更精确的应用体验的加持,也是对传统行业的“再造”。

简单而言,传统行业需要适应物联网这样的新技术,因为新一轮的技术浪潮,正将过往的生产模式打破重组。与此同时,新技术背后生态链的组织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物联网:再造应用体验

日前,全球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施耐德电气与其合作伙伴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上共同展示了基于物联网平台的Smart Panels低压配电智能系统方案。两个原来几乎没有交集的企业,因为物联网而携手。

正如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Jonathan Ballon所言:“关于物联网,我们所了解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凭一己之力单干,它需要一个由互补的公司、技术、业务和用户组成的生态系统共同创造价值。”

在物联网的语境下,大部分应用都将按照既有的技术模板,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创新和组合,并不断复制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新版本。而亟待通过新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控制产能的能源和电力行业,善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则可以使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信息技术)和OT(Operation Technology,在能源行业指电气整合) 合二为一。

这也是为什么施耐德电气选择与英特尔共同推出Smart Panels低压配电智能系统方案的原因。在能源行业,智能网关率先成为物联网应用的“试水”项目。不仅因为基于物联网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增值和绿色等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因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或数据中心这样需确保供电连续性的领域,关键电力部署尤为重要。

简单而言,Smart Panels可以把一些控制和测量的功能,整合在单个配电柜里,而后将数据传送到远端,帮助用户实时地进行有效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Smart Panels只适用于上述医疗和数据中心行业,在中小型建筑如写字楼、酒店、连锁零售等领域同样适用。

目前,Smart Panels是集智能硬件、定制软件和专业服务三位于一体,依托智能模块,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资产、运维和能效的综合管理,助力各行业打造安全可靠和节能增效的配电系统。该方案除中国市场外也已在西欧、北美等很多国家同步面世。

这一从硬件到通讯到软件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基于英特尔RQuarkTM平台的智慧能源网关,该技术并非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可以通过二次开发,拓展更多的新功能。针对不同的项目,英特尔可以通过网关设计的灵活性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同时,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新技术不仅在电气控制中,而且在运维中都发挥了巨大效应。”据施耐德电气工程师介绍,“过去需要数小时的应答时间的运维管理,现在我们在客户提出反馈之前就已经收到预警并且出发去解决问题的路上了。”

就目前而言,Smart Panels低压配电智能系统方案充分体现出施耐德电气等传统能源和电气制造商对业务模式所做的革新,同时也显示出物联网技术对于改变旧有模式的巨大应用空间。

“通过软件、服务、分析、云平台来打造出一个融合的解决方案,是未来大部分行业的变化趋势。”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及合作业务中国事业部负责人尹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源行业对于智能化系统的需求,意味着IT技术在整个能效管理或者是自动化管理方面能带来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这可能会是一个上万亿级规模的产业。”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智慧能源产业的IT投资规模将达到615亿元,增长率为20%以上。

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行业的技术边界是不能相互融合的。在施耐德电气和英特尔看来,能源行业的创新就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把原先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一种出其不意的组合重新展示。

而这些大胆的跨界行动所催生的应用系统,都将成为构建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系统所发挥的能力,也将远远超过英特尔或施耐德电气等单一公司的能力范围。

“跨界”:重组生态圈

大部分应用的创新来自于从其它的“域”里寻找新的工具——所有的素材其实原本就在手边,只是通过对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借鉴而衍生出新的“工具组合”——其核心就是“跨界”。

2013年11月,英特尔正式宣布通过整合公司旗下多方资源,组建物联网事业部。两年来,物联网业务作为出数据中心和个人计算之外的第三大关键业务,英特尔的物联网战略包括两个层面,智能器件芯片和软件,以及端到端的物联网平台。

在微处理器和摩尔定律(Moore’s Law)诞生已经整整50周年的今天,不断降低的价格使计算力有可能被应用到几乎每一种电气设备。

从这方面看,计算力正在迅速成为一种商品。加之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连接,计算力同时也成为服务的一部分,而可靠和稳定之外,灵活和敏捷性成为企业用户的重要诉求。

在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看来,物联网是将来的方向,不仅是英特尔这么看,整个业界都是这么看。“随着计算越来越充分,互联已势在必行。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互联所带来的爆发性的商机,就是服务。基于服务而非产品技术的转型是势在必行。”

物联网领域,信息技术的瓶颈已经突破,新的技术正在渗透入各个产业,从最初的面向个人的时代转变为面向组织的时代,这意味着各行业如能源、制造、医疗、交通、运输、教育领域都将被“物联网化”。这将极大改善工业、农业和服务行业的效率。

而善用物联网技术,也使电力产业的生产模式尤其是应用层面的创新得以实现,使得能源电力管理运维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成为可能。这其中,不仅英特尔有很多工作可做——从传感到边缘技术,新的合作伙伴也会因互联网而重新集结,共同组成物联网的生态圈。

陈伟认为,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当务之急,是以新的思维,建立不同以往的合作生态系统。

这个处于转型前沿的部门想要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就需要不断挑战创新与合作的边界,事实上,完成这些工作最大的挑战和最重要的成果都在于生态圈的重组。

因为,过去20年间,英特尔建立的生态链相对较短,英特尔只要作出几个芯片,就可以通过PC生态链的支持直接就到达用户,而物联网生态链跟过去的PC生态链完全不同,不仅有OEM、ODM、还有设计公司,将还会出现很多做数据分析公司和基于数据分析进行应用开发的企业。“我们需要与合作伙伴在打通的渠道之上创新行业的应用,然后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考,全方位地推进英特尔的技术。”陈伟说,“怎么样考量我们这个团队在物联网上的工作,首先是把英特尔现有的技术汇总起来,其次是清晰地看到这个领域是与产业界全方位的合作。”

从重新组织生态圈,以不断成熟的新技术改造所有的传统产业的角度看,物联网并非实现某阶段目标的捷径或终点,而是一个与技术演进和融合相关的漫长过程。并成为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迈进的转折点。

仍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例,推出智慧能源网关只是英特尔试水能源物联网的第一步,技术的融合也带来新的合作空间。在英特尔提供的从端到端的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中,该公司有机会与更多本地能源行业合作伙伴沟通。

北京立华莱康平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小型的集团化企业,从2000年开始,通过网络技术为电力行业的企业搭建管理平台。目前,该公司通过英特尔的芯片解决方案为能源电力领域的客户搭建“互联网入口”,并帮助一些大型的建筑和政府大楼进行能耗管理。

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军海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体现物联网产业价值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成熟,怎样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一切都在起步阶段,所以商机无限。”

而施耐德电气,同样需要像立华这样各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为最终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应用体验。整体而言,英特尔、施耐德电气以及立华这些个完全不同领域和规模的企业因共同的转型需求而密切相连,会为他们各自所处的行业迎来新一轮变革。

从这个角度看,物联网技术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它既是一个复杂体系,又是一个演进过程,等待着更多具备全新能力和勇气的企业,为它而重新集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