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智慧城市雏形初显
11月1日,第四届惠州“云博会”将拉开帷幕。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擦亮自己的“云品牌”,也成为了惠州发力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配合“云博会”的举办,从本期起,《南方日报》将围绕“擦亮云品牌,提升创新力”的主题,分为2篇展前深度回顾与前瞻、3篇展会进行时全景呈现、1篇展会总结及展望等三大版块,推出6篇系列专题报道,彰显盛会影响力。
28日下午,在惠州市潼侨镇卫生院大厅一角,患者邓先生用“医卡通”在查询机上一刷,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他的基本信息,以及他曾在仲恺高新区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甚至连用过哪些药,每种药的价格都一一显示。
对于邓先生而言,能够享受如此“智能”的医疗服务,与3年前举办的那场“智慧”盛会密不可分。
从2012年起,每年的11月,惠州都会刮起一阵“云”翻“物”涌的旋风:
既有国内外知名企业腾“云”驾“物”,也有 物联网 、 云计算 产业界专家谈“云”论“物”,还有不少市民和专业观众走进展馆、体验“云”生活……
细心的惠州市民欣喜地发现,通过连续3年成功举办中国惠州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下称惠州“云博会”),越来越多的云计算、物联网创新成果,正以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速度走进自己的生活,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如今,第四届展会开幕在即,若论以往三届“云博会”对惠州的最大改变,莫过于展会成果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 智慧城市 的雏形在惠州初显。
首届展会上就已落地的“政务云”“教育云”和“医疗云”,便是个中代表。
村民看病“ 一卡通 ”孩子背上“云书包”
出门之前,按一下手机,就能知道交通是否拥挤;上班途中,想起家里热水器、窗户没关好,再按一下手机就全都搞定。
事实上,在惠州,不少人想象中的智能生活场景已经成为了现实,更多听起来仍不可思议的应用也悄然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目光回到潼侨镇村民邓先生的就诊现场,作为首届惠州“云博会”落地“三朵云”之一的“医疗云”试点卫生院,3年过去了,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卫生院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智慧医院”。
只用一张“医卡通”,患者便可在卫生院一楼大厅的查询机上,获知仲恺高新区的所有医院就诊、用药以及药品价格等信息。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主要面向村民服务的卫生院,还使用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名为“全科医生工作站”的设备,为村民检查尿常规、心电图等,并建立村民自己的健康档案,将其信息上传至“仲恺健康云服务”平台。
“以前想知道病人过去的用药情况,要到药房翻处方,现在鼠标一点,什么都一目了然。”这是潼侨镇卫生院的医生们,对于“医疗云”试点的最直观感受。
其实,潼侨镇的“医疗云”服务只是一期试点工程。目前,二期工程也进入了实施阶段,完成后将在仲恺实现区、镇街、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
与村民只需一张医疗卡就能享受“云医疗”服务类似,在惠州的陈江小学,教师们只要拥有一个实名用户ID,就可以在课堂上下载任何一个“教育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在资源社区上完成作业、进行考试,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与其他的老师、学生进行交流。
可以说,随着“教育云”试点范围的扩大,在惠州上学的孩子们,开始卸下沉重的书包,背着“云书包”去上学,教师也可以在“云端”上完成作业批改……
智慧政务“一张网”改革创新“云领路”
按照业界的说法,智慧城市的概念虽然很大,但具象化一些,是通过各种智能感知、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手段,让整个城市的运营实现协同、高效。
换言之,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全面聚合和处理各类信息,形成随时、随地、随心和随需的城市信息智慧共享服务。
2013年9月,惠州被列为全国首批20个 智慧城市建设 试点之一,通过举办“云博会”已在 云计算 、大数据应用方面先人一步的惠州,又一次迎来了智慧创新的契机。
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资源交易、“中介超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智慧城市 ”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惠州都是在“一张网”(政务云数据中心)的平台基础上系统推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
2014年,惠州市建成了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该中心是智慧惠州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通过联通60个单位,集中存储数据近5亿条,为政府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中一大亮点便是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
目前,“政务云”数据中心支撑了网上办事大厅等多个重要政务系统的运作,网络问政平台构建了“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模式,24小时全天候接受群众意见。
与此同时,网上办事服务实现了“应进尽进”,全市网上可办理率达到96%以上,全市所有镇(街道)均开通了网上办事服务站,部分村(居)开通了网上办事服务点,80项面向镇(街道)、村(居)的事务均实现网上办理,打通了网上办事覆盖的“最后一公里”。
在公共安全项目中,惠州初步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市的全天候、多层次的视频监控网络,完成了“平安惠州”视频监控前端系统的高清升级,实现了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日常应急值班值守工作。
“我们现在的水电费可以通过银行代扣、支付宝缴纳等,以后,我们还可以在市民个人网页上进行。”按照惠州市发改部门的计划,今年将对网上办事大厅进行升级,建设市民个人网页,而由各方信息汇集的个人数据,就成了飘在每位市民头顶上的“一朵云”。
智慧“巨头”选惠州智慧产业“123”
今年9月,惠州市政府与IBM共同合作的“智慧城市大挑战”惠州项目圆满落幕。
回看这次“大挑战”之初,不少人都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为了一个不收费的公益项目,IBM为何会动用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城市规划、大数据营销等领域的5位资深专家?聚到一起的地方为何又是惠州?
在最后一天的政府报告会上,各位成员神采奕奕的表情给出了答案。
在项目专家看来,这个项目出乎预料的“事件”之一,是项目期间专家成员都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惠州智慧生活故事。
虽然惠州是以“智慧旅游”课题成功入选项目,但选择的理由竟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而IBM“智慧城市大挑战”公益计划,挑的都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智慧发展活力的城市。
能得到国际IT巨头专家的认可,惠州以云计算、 物联网 为代表的“智慧产业”基础自然不可小视。
作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惠州制造的智能手机、车载电子等信息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链。
经过多年发展,2014年,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总产值达到3215.2亿元,占全市45.3%,占广东全省11.7%,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1300多家;2015年上半年,完成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1593.6亿元,同比增长5.9%,占惠州全市的46.7%。
具体到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更是形成了“1个集群、2个试点、3个基地”。
“1个集群”指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2014年该集群总产值达到2250亿元,集群发明专利申请1066件,占发明申请总量64.4%;“2个试点”指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3个基地”则是惠州物联网终端及应用产业基地和惠州智能移动终端制造产业基地。
正是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惠州才更加有底气和信心办好连续3届“云博会”,让更多的云计算、 物联网技术 在惠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