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纷纷进军医疗行业 2016年跨境医疗迎来最好机会
引言:
1.中国创投圈有一种说法: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2016年的风口,从两个首富的动作看,就在跨境医疗行业。
2.马云自己曾预言,中国下一个能超越他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医疗产业。就在他和王健林2016年初高调布局国际医疗领域时,跨境医疗行业的巨大风口已经到来。
正文:
过去的2015可谓是O2O投资元年,创投圈跟随风口一并跳进最火爆的行业。跟着大势走,永远不会有太大偏差。
2016开年,马云全力开展大健康贸易,宣布已经拿下400家医院,一场互联网+医疗的改革风暴正在刮起。与此同时,中国另一个备受瞩目的首富王健林开始布局国际医疗行业。2016年1月6日万达集团投资150亿元开展跨境医疗业务,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大家都在感叹:马云动作太快,思聪爸爸紧跟,两个首富眼光不谋而合,看来医疗行业大风口真的到来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跨境医疗?2016年真的是跨境医疗行业的投资大爆发年吗?
跨境医疗,通俗来说就是出国享受医疗服务,比如出国看病,这听起来这是一项土豪、富豪才能玩得起的服务,但其实并不是。当全球步入 移动互联 时代,跨境医疗不再简单是出国看病、治疗癌症等绝症,人们通过互联网不出国门,可以远程问诊到全球各领域医学专家的第二医学诊断意见。很多时候,出国旅游的同时顺便体验当地的健康管理、医疗体检、整形美容等服务,这也是跨境医疗的重要组成。美国市场咨询公司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研究报告称,2019年全球医疗旅游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100 亿美元升至 300 亿美元,17.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下面看看几个方向的关键动作。
一.上升到国家战略,各国积极布局跨境医疗
先来看中国政府强大的“互联网+医疗”大战略。
2015下半年,国务院颁布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大力支持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鼓励整合优化线上线下资源服务,提高经营效率。
就在我们政府紧锣密鼓地布置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其他国家也开始了相关跨境医疗的战略部署。
离我们最近的日本国提出了“医疗旅游立国”战略, 美国也把医疗旅游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希望每年达到 2500亿美元的收入;新加坡政府正在积极打造亚洲最大的国际医疗旅游地标;韩国因为整容产业火爆,目标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七大医疗保健强国,而且还颁布了医疗观光法律条文保驾护航;地处东南亚的泰国政府提出打造“世界医疗旅游服务中心”战略计划……
各国政府操盘手们积极开局,跨境医疗行业大爆发的时代可能并不遥远。
政府作为社会的操盘手,带领整个社会开始了一场更大的互联网+布局。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中国出现了马云的阿里巴巴、互联网+信息化出现了李彦宏的百度、互联网+旅行行业,国内携程体系已经占半壁江山。但O2O领域、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格局还不够清晰,巨头还在酝酿诞生中。
二.整个创投圈密切关注跨境医疗
医疗健康是创投圈公认的抗周期行业。
腾讯财经前不久采访过12位VC/PE界的翘楚级人物,在他们的预判中,医疗健康是各家基金的心头爱。互联网+医疗,从单一制造向服务平台级发展,这是创投圈普遍看好的方向。普遍创投界都认为,2016年跨境医疗将是继跨境旅游后的又一个投资风口。
像春雨医生、大姨吗、平安好医生等移动健康App成功诞生。不过,随着健康大数据、健康管理、 云计算 等技术不断成熟,互联网+医疗2016年将步入下半场。一位投资人透露,市场新的波动增长点,离不开全球移动医疗健康资源、医疗产业链的整合及优化。
三.越富有,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
胡润财富报告指出中国现有 5.5亿亿万富翁、105万千万富翁、1197万中产阶级。吃到互联网福利产生的新贵也越来越多。单从国内现在从食品安全、雾霾环境污染等客观因素来看,每1分钟便有6个癌症患者被诊出;不论在防癌、早期筛查、还是后期治疗,无不需要更高的医疗服务质量、科学治疗手段,此外国外新药上市比国内早6-8年,大家对新药和新技术的需求国内也难以满足。
在严肃医疗方面,由于国内的医疗环境过于艰苦,体检粗放、医疗服务态度差、排队等位让人头痛外,很多病症在国内还没有更好的救治办法,比如癌症在中国的救治率为30%,但在美国、日本比例却在70%以上。以乳腺癌为例,美国乳腺癌在早期诊断出的概率超过 80%,早期治愈率高达 98%;而中国早期诊断出的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数已经转移。但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癌症早期筛查能力较高,治愈率高达98%(数据来源:《从中美癌症存活率对比看中美医疗差距》)
于是,很多人选择出国就诊,或是借着出国旅游,在旅游的同时,去日本体检、韩国微整形、健康保健等轻量级的跨境医疗服务。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2012年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来自中国的患者已经超过美、日两国排在第一位。
四.跨境医疗市场下沉,越来越大众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欧美国家选择跨境医疗是很常见的事儿。他们更热衷在周边国家做一些整容、小手术的轻症治疗,英国人会去费用较低的欧亚国家整容、补牙;德国人去东欧医疗旅游,意大利人也去德国看病,还刷自己的医保卡;美国人热衷于前往哥斯达黎加整容,价格便宜一半。
随着整个中产阶级和新贵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健康医疗产业升级,更注重全球化、体验化、个性化,去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医疗旅游、看病治病的人会更平常。2015年9月以来,中国患者赴海外就医数量比年初增加了三倍,未来两年还会更多增长。
由于国内的医疗条件匹配不到医疗需求,越来越多跨境医疗服务机构火爆出现。每天都有新成立的机构,每天都有倒闭的公司。但整个行业还以中介服务公司为普遍现象,互联网+跨境医疗级平台服务、产业服务的公司,目前格局还不清晰。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SRI)公布,2013年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未来中国跨境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整个市场正在迫切等待一个互联网平台级的巨头出现。
所以跨境医疗平台级巨头,可能是谁?
笔者认为,三个“心”决定这个巨头的发展体量。
1.一个有“良心”的平台
目前整个行业有上千家公司,大多数为传统跨境医疗服务中介,像传统留学中介一样相似的服务环1节,推荐医院、帮助完成预约、翻译整理患者病历,办理签证机票、甚至提供海外医学翻译佩珍服务。这类的机构和中介一样收取服务费,价格并不透明,通常十几万、几十万不等。
在业内“历史”悠久的是盛诺一家、优翔国际、迈德瑞、厚朴方舟。但称得上大哥级别的当属“盛诺一家”,专注出国诊治癌症,签约下来的医院都是顶尖级医院,服务口碑甚佳。2015年得到红杉资本千万级A轮投资。不过,互联网+时代的跨境医疗在等待的会不会是类似“携程”一样的平台级产品?期待盛诺一家接下来的新动作。
2.一个有“野心”的办事处
业内除了传统中介服务公司之外,还有很多外资机构的中国办事处,各自实力强劲。像王健林签约的英国诊所,大概就是在做海外医院和国内医院的合作转诊。像美国梅奥诊所、克利夫兰等名医院均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打通国内医院转诊通道,而且还推出了治疗癌症、儿童病、血液病等擅长的领域,受到很多信任国际大医院的患者欢迎,对国内外医疗界交流学习也是功不可没。一个有雄心壮志的驻京办事处,需要做政府关系、国内员工管理等各种成本运营,更多优势在于单一机构品牌,至于是否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也许并也不稀罕。
3.一个有“雄心”的平台级产品
2015年7月,曾有一篇报道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春雨医生出国了》。这篇报道称,移动健康互联网公司春雨医生开辟了国际业务,子品牌“春雨国际”得到1500万A轮融资,创新的产品颠覆传统跨境医疗服务机构,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全球医疗资源,打造移动跨境医疗互联网服务平台。在春雨医生强大的数据支持下,用户流量引入下,根据患者的需求匹配医院,实现精准医疗。春雨国际给自己的明确定位不是中介公司、不是海外医院机构,而是聚合全球医疗行业资源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主打“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移动端、PC端产品聚合像酒店、航空公司一样的所有海外医疗供应商,包括医院、医美机构、体检机构、牙医诊所等等,通过线上聚合信息和供应商,线下完成服务,最后转至线上私人医生,完成交易闭环。
互联网的三个月相当于传统行业一年时间。目前,春雨国际运营半年之久,各项交易数据、全球供应商数据增长相当于传统机构2年的成果。春雨国际未来还要整合春雨医生的9200万用户、41万医生资源,建立海外医疗机构管理系统、落地春雨国际诊所。
2015年底,36氪曾发起投票,票选最受投资人瞩目的创业公司,春雨国际占据了榜首位置。跨境医疗领域,如同京东一样的新型服务平台,等待巨头的成长和成功,需要时间的见证。春雨国际在多方面均具备跨境医疗行业该有的“巨头”潜质,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