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大棚联上物联网 给设施农业建设搭起“智能大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年前,借势物联网暖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与农业部门、企业合作,在大棚菌类、花卉栽培、茶叶种植等福建特色农业领域,因地制宜开发出多样化的农业传感网系统,“靠天农业”也由此实现了向现代农业的智慧转型。日前,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与漳州市农业局联手打造的“农业无线传感网系统”,就已成为漳州南靖杏鲍菇种植大户们的“种植能手”。
初春时节,漳州南靖县嘉蕈食品公司的办公室里,菇农王健兴打开手机,两个菇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来。“不用下菇房,我就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控制菇房中的各种生产条件,还可以把数据上传到农业局的食用菌数据库,和平均数据比对后进行调整,”他说,“就像是菇房里出现了一个‘种植保姆’,就算不在菇棚里,也没有后顾之忧了。”王健兴有80多个菇房,每天生产2-3吨的杏鲍菇,他介绍:“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对温湿度有较严格的要求,以前,工人们要24小时不间断地在每个菇房来回巡查,凭经验调整,需要的人力比较多,也不能确保温湿度适宜。”
早在两年前,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和漳州科能电器有限公司、漳州市农业局合作,打造“农业无线传感网系统”,嘉蕈公司成为南靖县的试点之一。作为试点的几个菇房中,就装上了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开发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传感节点负责采集、存储所在地点的各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数据,通过中国移动的无线传输专网输入电脑,并上传到农业局打造的数据库。“原先管理食用菌大棚,浇水、做青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怎样浇水?如何做青?怎样保持精确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有了物联网仪器之后,它马上就报给你了。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合理化地科学种植了。”从此,不论身在何处,王健兴都能在手机上一目了然地看到菇房内不同区域的设施环境参数,观察到菌菇的长势;通过电脑设定环境数据,当菇房条件超过设定值的时候,收到自动警报;通过电脑监控,还可以控制菇房的冷冻压缩机等设备,实现遥控通风、灌溉和微喷等技术,大大减少了管理菇房的人力。
“其实,这个系统还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农业专家’的功能。”王健兴说,由传感器上传的信息为农业局数据库提供了基础参数,这些信息交由农业专家总结、分析,并最终反馈给种植户,从而帮助更多农户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现在有了什么疑问,可以立刻到农业传感网中搜索,也可以咨询专家,如同有了网上的私人顾问,很感谢中国移动能开发出这样一个功能全面、简单易用的系统。”
据了解,自应用“农业无线传感网系统”以来,王健兴的菇房实现了增产增收,“安装了该系统的菇房,整体增收20%,我今年计划给全部的菇房都安装上系统,预计今年整体收益将比去年增加十几万元。”谈起未来,王健兴踌躇满志,“目前我还在和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探讨,这套系统还将有很多扩展应用,下一步,我还将在蔬果大棚里应用上线更全面更优化的无线传感网系统,这样种出来的蔬果抗病性更强、品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