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赛伯乐的观点合璧,勾勒出物联网商业模式
现在,物联网已经度过了概念炒作高峰期,正在寻找清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路径,从而跨越市场“鸿沟”进入产业成熟阶段。近期,华为与赛伯乐分别发表了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观点,两处观点联合起来,恰恰给出了答案。
物联网从2011年开始进入Gartner的技术成熟周期曲线。从2011年到2015年的4年间,Gartner对物联网的预测从“超过10年”缩短到“5到10年”。这意味着在2015年,Gartner对物联网的观点,改为将在5到10年内从概念炒作进入到有实质商业模式的成熟期。
而国内在2009年就已经爆发了物联网的概念,据有关统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2400亿元。在2016年4月8日的中关村物联网联盟年会上,中关村物联网联盟秘书长、赛伯乐合伙人张建宁表示,尽管国内物联网产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呈现高度碎片化状态、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路径,正在遭遇发展瓶颈。
4月11日,华为发布了2016年全球联接指数(GCI)报告,其中关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观点与赛伯乐的观点形成了互补,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物联网未来。
物联网的“强中心化”
从2009年就投入到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的张建宁认为,物联网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在于互联网强调的是“去中心化”,而物联网恰恰是“强中心化”。
(上图为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赛伯乐合伙人张建宁)
2015年1月,互联网巨头谷歌的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瑞士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预言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即将诞生。在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炒作下,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把物联网看成了下一个互联网。
如果物联网是下一个互联网,那么物联网自然也要继承互联网的核心特征,特别是“去中心化”。几乎目前主流的观点,都认同物联网的“去中心化”观点。然而,张建宁认为物联网的逻辑与互联网在本质上有极大的不同,在于物联网的“强中心化”。
实际上互联网是一个网状网,用户可以用智能设备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低成本方式快速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著名的“失控”现象。而物联网是基于“物”的互联网,源于互联网又高于互联网。人们不旦要通过物联网感知外界,还要通过物联网反向控制各种设备。
互联网强调的是信息的分享与共享,而物联网则强调在信息分享和共享的基础上,要实现对各种智能设备的反向控制,这就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本质区别。“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中,都会重新出现一个超级控制中心。物联网将改变互联网模式,从‘失控’走向‘智控’。” 张建宁首次公开分享了他研究物联网7年来的重要心得。
物联网“强中心化”和“智控”的模式,已经在智能家居场景中浮现:一方面通过手机收集和分析来自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等设备的数据,另一方面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再反向控制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等设备,达到优化家庭环境的目的。
“极致创新”的商业模式
那么,华为的观点是什么呢?在华为的2016全球联接指数(GCI)报告中,特别指出了根据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程度,而出现的四种国家技术创新模式:基础创新、互联网创新、数据创新和极致创新。其中,处于最高阶的“极致创新”实际上就是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上图为GCI 2016概览)
GCI指数通过四大经济要素和五大使能技术总共40个指标,对不同国家和经济体进行评估、分析、预测,量化其数字经济转型进程。其中,四大经济要素为供给、需求、体验和潜力,五大使能技术为宽带、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
2016年,GCI的研究涵盖了全球约90%GDP的50个国家。报告显示,GCI与GDP继续呈正比关系。但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GCI对GDP的拉动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35分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拐点,突破这个拐点就意味着区域数字经济将步入发展高速期。基于GCI得分和人均GDP,将所研究的50个国家分为三个群组:起步者、加速者和领跑者。
(上图为GCI 2016 群组国家得分概览)
技术创新模式演进从GCI起步者开始,这个阶段的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处于起步阶段,以扩大宽带、数据中心和4G覆盖为主;处于GCI加速者的国家,则进入互联网创新阶段,以通过数字技术探索全新市场和工作模式为主,电子商务和云服务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GCI领跑者则处于数据创新阶段,宽带、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非常普及,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创造价值,这个阶段的物联网和大数据解决方案仍不成熟。
华为预想的“极致创新”即意味着大数据分析将无所不在,嵌入物联网系统借助虚拟辅助、高级机器人或其它手段,推动机器辅助创新。简单地说,华为所设想的“极致创新”实际上就是成熟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而这个“极致创新”恰恰就是在一个“强中心化”和“智控”模式下的物联网所必将走的商业化道路。
想一想iPhone的“极致创新”和闭环商业模式——在一个由iPhone作为超级控制中心的个人生活场景中,人们通过iPhone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再反向控制自己的生活,而iPhone本身提供的就是一个闭环的“极致创新”体验——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为物联网描绘了未来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跨越“死亡鸿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家进入到极致创新阶段。华为预计,首批极致创新国家将于2020年前后出现。这个判断,也符合Gartner认为物联网将在未来5到10年走向成熟商用期的预计。张建宁则认为,把技术成熟度曲线与市场接受度曲线对比,可知物联网刚走过早期市场的考验,正在经历“死亡鸿沟”。
所以“死亡鸿沟”就是指技术的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有可能在使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体验不佳等原因,最终放弃新技术和新产品,这就导致新技术和新产品还来不及进入市场主流即“胎死腹中”。
现在,物联网在很多地方区域上,就是以产业园的形式存在。而物联网的概念炒作,首先激发的是对于元器件和传感器的大量需求。在物联网概念的影响下,智能工厂和工业物联网率先发展起来。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来自传感器的大量数据,实际上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分析和利用,因此物联网目前还停留在数据分析阶段。至于反向控制设备,最终产生商业价值,走向“极致创新”,还是一个愿景。
(上图为2015全球数字投资概览及2016预测)
从华为GCI关键技术使能角度分析,宽带、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促进,全面推动国家数字经济转型的进程。现在,不同GCI类型的国家都在追赶技术趋势,期望通过ICT技术的积累实现弯道超车。目前中国就处于互联网创新阶段,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同处于数据创新阶段。在物联网面前,中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实都处于同一起步线上。
尽管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就中美的数字基础设施而言,其实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中。而且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有可能在某些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反超美国。未来5到10年,中国的企业如果想要弯道超车,就必须要尽快想清楚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和产业路径,再通过物联网商业模式反推今天的商业决策,尽快跨越物联网的“死亡鸿沟”,进入物联网的技术和产业成熟期。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赛伯乐已经推出了自己的行动计划:重点投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应急安全、智能交通车联网、智慧节能、智慧环境安全检测、智能制造、健康养老、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服务、国防军事等10大细分应用领域,打造10条细分产业链、推出10家市值超百亿的龙头企业、培养100家产业链核心企业,到2020年实现2000亿规模的市值。
而在4月11日的华为第十三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对华为的“全面云化”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表示:“全面云化战略将从设备、网络、业务、运营四个方面全面改造ICT基础网络,带来硬件资源池化、软件架构全分布化、全自动化的系统优势。”这些将是物联网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基础。
实际上,华为从ICT基础设施角度、赛伯乐从智能硬件和应用角度,分别创造和推动了物联网大生态的形成与发展。而“强中心化”、“智控”、“极致创新”的观点,将为未来5年物联网产业和生态的发展,指出清晰的方向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