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或是大数据的真正机会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关于大数据,最近爆出的一个笑话:

在电影业一次内部行业会议上,一位巨无霸级别的电影业发言人说:通过数据挖掘,我们发现不同观众的相关卖品偏好。比如:《芳华》的观众比《战狼Ⅱ》观众消费了更多的热饮。这些都是之前我们不知道的,也是无法预测的。

上面这样一个基于两部影片的观影数据分析得出来的结论,看似客观正确,实则因为模型不完善(缺少观影季节的考量)等原因,而闹出笑话。

在近期,我们在给金融科技做盘点的时候,就发现大数据自身就是一个“尴尬”。我们找遍新闻,也没有发现这个词有什么特别值得说道的地方。只能靠着一点时政资料凑齐了这个关键词的盘点。

2017年,大数据如此重要,却又如此没有料。

大数据模型不完善,是因为根基不牢

大数据一直不温不火,和他的发展缺陷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大家极力看好它,但未能迎来行业的爆发。

和一些做大数据的朋友聊天,他们甚至会很直白地吐槽自己家的数据模型。

“那些所谓的数据模型之类的鬼东西,你只需瞄上一眼,就能头疼一整天。模型里的数据巨大无比,线索逻辑纷繁复杂。很多数据看似很重要却极其无聊,对结果判断毫无意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一般的存在。”

“说实在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技术的落后,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根基太浅,无法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勘误、归纳和合理解释。”

“粗略地说,合理的大数据架构是,数据模型完善,能根据特定领域做出全面合理的数据精简,去掉无关数据和干扰数据,梳理出一条合理的客观建议,并根据数据分析师的主观判断和勘误,再总结出合理的结论,对相关行业做出准确的预判。”

“现在呢?本来数据模型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漏洞,却还想着数据处理的完全自动化。”

“而完全依靠客观数据,完成所谓的人工智能演算,那都是扯淡的事儿。”

“刚才说的那个《芳华》和《战狼Ⅱ》的笑话其实就是一个看似客观,实则可笑的分析结论。”

“这是因为,大家一说到大数据,就太拿数据想当然了。如果只靠着这点意识去做消费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肯定有很多投资人被坑得底儿朝天!”

“所以现在挣钱的还是那些靠着倒买倒卖用户资料的数据公司,一个数据包,加点水分,到处卖,收益无限。”

“不过,最近似乎也没那么容易整了,因为官方越查越严,有些所谓的大数据公司搞不动了,怕是要凉了。”

物联网或许是大数据公司的真正机会

“除了行业经验的累积,还需要更多数据做线上支撑。”

“当然,并不是说数据越多越好,而是说,线上的数据越丰富,越有利于我们组织有效数据。”

“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产生大量的有效数据。”

“有效数据,简单了说,就某个领域,比如,消费金融领域的某一个小细分的消费品的相关数据,在合理组合和解构之后,对行业发展做出合理预判,对投资人预期负责的数据。否则,数据越大,负担越重,越成不了事儿。”

积累经验到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呢?

“或许要等到物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

为什么?

“物联网可以让更多的消费金融数据和物流数据线上化,个人消费信用信息也将进一步线上化,数据的归集和处理将更加高效和全面。”

“不过,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更多人的金融消费能力在线上就基本被呈现了出来,包括个人的消费习惯和个人征信信息都被线上化,而由此产生的物流信息、住房、贷款信息等都在逐步完成终极线上化,这些对大数据来说,都是极好的机会。”

“大数据行业机会很大,但大数据是一个不稳定的行业,因为一切的数据都归结到机器里,而机器由人来掌控,相关的操作风险完全看自己的风险意识和人品。行业随时爆发大规模风险,运气好只影响数据安全,运气不好,很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会破产。这会给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此,从业企业的相关准则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对人也需要有个职业操守方面的管制。”

什么样的人怎么用数据,其目的和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这又和一个大数据相关的段子有点关系,正好段子开头,笑话结尾,也还算圆满。

俺家钟点工说:“俺儿子又被老师训了。”俺问又咋啦?她说:学校请了个政法大学的教授来给孩子们讲课,说还是个名人呢,见天在电视上忽悠。他告诫孩子们不要打架,他说他统计过,打架斗殴死了的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先动手那个,然后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俺儿子说因为没死的说是死了的先动手的。

随意打赏

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物联网 大数据物联网和大数据物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投资机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