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CQ智能体脂秤评测:功能不多但售价便宜
提问:什么人会每天想着称体重?我想除去孕妇、小朋友之外,更多的应该就是减肥人士了吧,这种需求多年前其实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广场上有一种秤可以每次都喊出“您的体重有些偏胖”或“您的体重有些偏瘦”,即便称的时候很尴尬,还是有不少人排队,其实当时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已经在关注“体脂”了,也正因为这样,秤才变成了最先进入智能领域的传统产品之一,因为用户实在是太需要把数据记录下来了,也太需要有个应用能直接分析我们的体重是不是合适。今天要说的这款有品魔秤CQ,就是把减脂这个功能做到极致的产品。
首先要说的是:这是我收到过的,最恶意满满的评测产品…打开盒子后首先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层盖纸,还真是减肥用品啊…
有品虽然还是个初创公司,但是旗下已经有两个系列的智能秤了,其中S系列是高端系列,C系列则是平价系列,CQ是去年12月发布的C系列产品,主打的自然还是低价。这款产品售价99元,基本上和中上档次的传统体重秤一个价格了,因此,虽然功能没有那么丰富,但用起来心理上还是挺满足的。
CQ主要面对的用户群是女性,因此相较于大部分秤,它的体积要稍小一点,正方形的边儿要比A4纸的长边还要更短一点。
机器的表面覆盖着一块玻璃面板,有黑白两种配色可选,我用的这款是白色的。
在玻璃面板上设置有4个合金感应片,这部分是用来导电的,有品官方称CQ可以通过“BIA生物电阻抗测量方法”测量用户的体重、体脂、肌肉率、基础代谢等9项身体指标,在用户站在秤上的时候,脚会自然站在这4个电极上,电极可以测量人体内微弱的生物电,通过肌肉、脂肪和骨骼不同的导电性分析,就可以得出以上数据了,具体的原理和公式我也不太明白,有品官方给出的解答也只是“通过有品PICOOC独家、核心的分析算法”。不过这种方式其实是目前世面上的同类产品都在使用的,所以起码数据肯定是可以参考的。
玻璃面板下隐藏着一个LED显示器,只能显示体重,其余数据都要在手机App上查看。
秤的底部四个角上的小圆垫儿是压感装置,这种设计受到地面条件的限制会比较大,必须放在硬地板上使用,否则会造成数据不准。
CQ的供电方式是4节7号干电池,续航时间我没有测试,起码我用的这将近一个月时间是没有问题的,鉴于它并没有什么特别耗电的功能,我估计可以用很久。
来说说应用,CQ需要配合有品官方的应用才能使用全部功能,否则就是个普通的体重秤。这个应用和有品的S系列是同样的,因此功能也差不多都一样,只是C系列的产品都要求你在上秤之前先摇一摇手机才能记录数据,属于那种要是不考虑售价就会觉得非常不解的操作步骤。除了调用秤的数据,这个应用还会调用手机本身的数据,同步统计运动情况,然后每次称重之后都会结合当天的运动情况生成一个统计,把你最近几天的运动和体重趋势、体重和体脂等指标是否正常列出一个表来。由于简单来说,减重=摄入的卡路里<消耗的卡路里,所以应用中陈列的这些数据对于一般的减肥人士也就基本够用了。
当然,只是数据统计还不足以让一个秤号帮助减肥,应用中还加入了一些关于用户身体数据的解读,让你知道这些数据是干嘛的,以及你的身体情况处于什么状态,这部分内容对于初入减肥领域的人应该比较有用。
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应用中会形成一个身体指标的变化趋势,从下图可以看出,我的体重变化趋势和体脂、肌肉率的变化趋势是不成正比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基本有3个:
1、有时候体重降低是因为我当天太忙,没顾上吃饭喝水,所以只是脱水状态,体脂不降、肌肉率不升;
2、我一般是早上测量,刻意有一两天是晚上测量的,数据上果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如果真的是在减肥中,固定时间测量很重要;
3、生物电测量要求光脚站在称上,脚底不能是湿的,我最后一天是穿着丝袜的,所以体脂和肌肉率的数据出现了误差。
虽然为了尽量消除误差需要使用者自己有意识的控制变量实在有点麻烦,但是也侧面证明了有品CQ的体脂等数据确实和导电率正相关,并不是用简单的身高体重公式计算的。
有品的应用中还额外加入了减肥社区、朋友运动排行等附加功能,有时候看看里面的文章,也对科学减脂有所帮助。不过奇怪的是,虽然我已经绑定了有品应用和苹果健康,但是这个应用中调用的运动数据似乎不是我的Apple Watch的,而是手机本身的运动数据,下图可以看出同一天两个应用中的数据有很大的差别,鉴于我健身的时候一般不带手机,都是只带着手表的,数据上的差距其实还是挺麻烦的。
总结
用了快一个月之后,很抱歉的说我的体重并没有任何变化,有品CQ虽然能让我记录下自己的身体情况,但是在减重最重要的“管住嘴、迈开腿”方面的激励作用还是有限,不过我时不时会看到有品与很多的健身软件有合作,这个思路是对的,毕竟减肥这件事儿,你要真的委托给一个秤,也未免太简单了。另外,虽然CQ可以测量包括骨骼和肌肉率在内的一大堆数据,但事实上我对这些数据中的大多数实在还是很陌生,数据的准确性上我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基本还是只有体重和体脂对我是比较有意义的,于是反而显得那一堆数据有点多余了。
优点:
· 售价便宜
· 应用显示直观、信息丰富
缺点:
· 称重前摇一摇的体验太奇怪了
· 测量数据过于复杂
· 没有特别有效的激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