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既是“罪魁祸首”,又是“解铃人”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901d0dc83a1121f067b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金句:比你更聪明,更牛逼的人都在努力,你还不努力必将会被淘汰。当时看到这话,不做细想,觉得这不过是微商的“洗脑宣言”,对之莞尔一笑便可。现在细想起来,发现此中大有讲究,因为这句话无意中指出了很多人过于封闭与不思进取的现状,以至于技术水平与使用者的技能水平渐行渐远。

物联网技术大潮、工业4.0理念的冲击下,有人担忧机器换人会导致大量人口事业,这种担忧对于当今的中国不无道理。物联网时代,对于就业市场最大的改变,就是新增的就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水平要明显高于现有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说,使用者才是技术的主体,使用者的技能水平需要跟先进的技术配套才能显得契合,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技术上可以跟得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但是劳动者的整体职业技能水平与服务理念却与欧美国家相去甚远。这种技术水平与使用者的技能水平脱节的现状也导致了中国目前技术产业转型的种种困难,

尴尬的现状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家之路也就短短的几十年而已,想必不用细说也能知道,占中国经济最大市场份额的私营企业,它们的创建者大多数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而发家,在那个时代,打天下用土匪的思维就够了,但是当基业已成的时候,治理天下就需要警察的思维了。所以私企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封闭与落后,与时代的基调格格不入。

而中国的农民工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统计:2014年全国打工者的人数为27395万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甚至称他们为中国劳动人口的主力军也不为过,在这近3亿打工者中,8400万人从事着制造业,我们穿的、用的都是他们制造的;6000万人从事建筑业,我们住的房子、走的公路铁路都是他们建设的;2000万人从事家政工作,她们照顾着别人的孩子、别人的老人,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不可否认他们为整个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正是这群可爱的人拖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的步伐。

这个庞大的经济群体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经济政策也必须要考虑到这部分人的利益。原本人才的更新速度可以由教育部门去推进,根据目前的人才更替速度,或许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使得社会人才的整体素质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但是社会进步的步伐近些年明显加快了很多,从互联网的兴起到移动互联的昌盛,再到物联网的趋近,不过区区十数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人才的更新换代,别说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培训的打工者了,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无法跟上现在的脚步,比如说很多在大学生在刚进大学的时候选了一个还算热门的专业,但是在大学毕业后就发现那个专业已经风光不再了。

所以,物联网也可能面临外热内冷的尴尬,一大批创业敢死队前赴后继地奔向物联网大市场,国家也在大力的提倡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等,但是无论名头叫的多么的高大上,那些数以亿计的低技能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是一道绕不开的坎。若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物联网也就是一部分人在热闹而已。

解决措施

技术水平与劳动人口的技能水平严重脱节,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即使算不上最严重的也算的上是最顽固的。中国的制造业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不差,比如说现在的OEM工厂里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也能够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但是这些机器与产品的使用者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比如国内不乏有很多优秀的技术研发型企业,但不论是工业领域的系统集成商、还是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厂家,它们都更愿意将产品销往国外,表面上说,这为“Made in China”涨了脸面,但是细想一下,这种“ 墙内栽花墙外香”的现象便是国内产品使用者的素质水平与产品的技术水平不配套的直观写照。

那么怎么去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呢?答案就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如前文所说,这场引发对于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市场担忧的“罪魁祸首”便是物联网了,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还是得靠这个技术手段。

1.物联网并不是对所有的传统企业一棒子打死,需要分层次的对应。

中国不仅仅需要苹果,也需要富士康。所谓的完全实现机器换人也是不现实,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比如说快递行业,随着各大电商的兴起,快递行业的就业需要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快递从业人员达到了200万人,而无人机、机器人等快递行业的新技术虽然愿景很好,但是要实现起来也会重重困难: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有安全性,实时性,以及怎么处理机器与人共存等诸多问题。而使用人工快递无论是从经济考虑还是从便捷性、安全性等综合方面考虑都是不输于使用无人机、机器人等方式的,所以说这些产业都是为低技能劳动力留出路的行业,何必一定要苦苦相逼,不给人留活路呢?

2.打造人才众筹的概念。

之前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属于“超人”培养,相信很多人都听自己的前辈劝导过:做事情要先从底层做起,不断的学习,等到有一定的经验年限再去考个什么什么证,然后便可以成为行业的资深人员,这是典型传统人才型思维。在物联网时代,人才共享将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思维,正所谓“三个臭皮匠,抵得过一个诸葛亮”。云平台的出现为人类智力的汇集提供了技术渠道,比如对于某一件产品的设计,有硬件的部分,又有软件的部分,也有美工的部分,在现有的商业模式,要集约这些各方面的人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云端,很容易将这些知识从分散的人群中汇集起来,这对于就业人口的技能水平而言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岗位。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当一家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员工的技能水平都过于落后时,则该企业无疑是要被时代的年轮所淘汰,物联网时代已经迫近,中国的 众多企业也都在纷纷的打着“拥抱物联网”的口号,纷纷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但是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便是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水平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然,其结果可能也只是另外一场“洋务运动”而已。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