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资本进军移动医疗领域 未来前景广阔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截至2013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约为22亿多元,预计2017年达到125亿元左右规模。未来3-5年我国移动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幅将达50%。但就现状而言,目前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移动医疗仍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移动医疗未来的前景相当广阔。
移动医疗这种服务涉及的环节很多,传感技术等高科技,利用最先进的 物联网技术 ,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有人说移动医疗有前景,也有人认为只是看上去很美。
目前的移动医疗,主要是指通过移动的通信技术,把患者和医院、医疗产品的信息和服务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服务圈。在 移动互联 网领域,移动医疗专门指智能手机、移动智能设备形成的健康与医疗应用的软件产品,比如阿里巴巴就推出了一个阿里健康的服务。移动医疗之所以成为各个资本看好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主要是看好将来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可能为这方面的服务打开一个口子。移动医疗环境下,第一个沟通的是患者。现在一线城市医院就医的人数比较多,但是我国缺医少药的地方也比较多,中间存在一个重大的矛盾。网上的这些移动产品服务,有可能会打破这种地域的限制,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在就医问诊方面得到一个更好的服务。目前来看,这方面的服务还只是在人们的构想当中,也就是说在网上找一个非常权威的专家或者机构问诊,拿到的结果和评估报告是不是准确,拿着这个诊断到大医院就诊是否能够得到认可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而且网上支付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通道现在也没有完全的打通,后续的很多东西还有待解决。
在移动医疗方面,阿里巴巴已经借助支付宝在某些大型城市推出了相关的挂号、医院导航、缴费等服务,百度则主打的是智能健康平台Dulife,其通过智能血压仪、手环等设备对健康实时监控,并将数据收集到云端,通过分析处理对用户进行相应的健康提示。腾讯也在通过微信打造全程就诊平台,想通过手机实现挂号、缴费、候诊、检查报告查询等流程。三大运营商则致力于在在中心城市及农村边远地区推进移动医疗应用。
经济之声:各个资本进入移动医疗领域后,目前是否已经找到了一个比较明晰的模式?寻医问药网战略部总经理姜天骄作出了分析。
姜天骄:我们可以分两块来看,纯线上服务,目前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医疗电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实现一个比较顺畅的盈利模式。我们也观察到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逐步在向O2O转型,就是连接线上与线下,包括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包括利用互联网去做院内的陪诊服务,包括一些可穿戴设备,做进社区的服务,当然也有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开始开展了线下诊所的模式,在线下实现盈利,而线上起到了流量导入的作用。
经济之声:移动医疗涉及的硬件,有各类手环、可穿戴计步器、智能胎心仪、智能血压仪等健康类设备。象桑乐金生产家用远红外健康理疗产品,九安医疗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iHealth系列产品。移动医疗硬件对医疗器械和家电电子销售方面的提升有多大?
姜天骄:我认为移动医疗的硬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在传统的模式下,我们都有血压计、血糖仪等硬件产品,但是对其中的数据没办法互通,没办法产生衍生的服务。现在的一些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连接蓝牙、手机或者采用SIM卡等模式,数据可以上传到云端,厂商可以根据这样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在以前是不可实现的,但是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能够使得数据采集更加便捷,同时能够把一些医疗服务嵌入进去,这是它带来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经济之声:在我国的医疗体系的三方关系中,医院地位最强势,300253卫宁软件在卫生生态中拥有强势的医院资源。在卫生医疗信息化中拥有3000家医院客户,并正在做向医疗卫生机构与患者提供以B+B2C为核心的服务。这样的经营给公司带来的市场,已经开始贡献利润了吗?
姜天骄:我认为卫宁这样的公司抢占医院端实际上是一个很正确的战略布局,从它的模式上来看也是B+B2C,也就是说控制住了医院,然后所有的患者流量都从医院去获取,这样一种模式确实是做的比较轻松,与直接从线上获取患者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这样的战略布局并不急于去实现它的商业化盈利,而是先打通这样的一个模式。卫宁软件为医院提供患者管理的比较顺畅的服务流程,而在电子病例以及其他院内信息系统内部打通、完善流程以后,后续可以实现商业化变现的点实际上是非常多的,甚至是包括药品流通这一块,也包括院内服务、院前咨询和院后的随诊。
经济之声:对于移动医疗来说,有可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一对一的隐私医疗,对于我国庞大就医人群和有限的医疗资源来说,有很大市场。乐普医疗收购医康科技,构建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平台,在心血管疾病垂直领域形成立体闭环。福瑞医疗投资开发肝纤维化在线诊断系统(FSTM)。线上的医疗服务市场打通了收费、服务和治疗方面的问题了吗?
姜天骄:目前线上能做的一部分事是诊断和数据采集,当然这一部分的可靠性还有待于提高,真正的治疗和手术还是必须在线下进行的。乐普医疗的这个模式一手抓住了流量端,用可穿戴设备采集相关的数据,同时它又有一些变现的手段,比如药品、支架等这些方式,它可以打通一个完整的模式。
经济之声:医院对线上的诊断认可度有多高?
姜天骄:目前来看,只能说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努力向医院去普及互联网的这样一个趋势。从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医院对于互联网介入医疗的接受程度还不是特别高,医院方更多的认为互联网只是在一些流程改进方面,比如说挂号、支付等方面他们是认可的,但是再进入更深层次的医疗服务方面,医院方目前接受程度还不是非常高。
经济之声:房地产商被市场公认结束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互联网医疗领域正在成为房地产商们抢滩登陆的“诺曼底”。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或正在转型的41家房地产企业中选择医疗健康产业方面发展的企业达到13家。目前,房地产行业内进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探索的房地产商有万科、恒大、绿城、绿景控股等。为什么房地产企业争相进入这个领域呢?
姜天骄:未来中国人口趋势最大的特征就是老龄化,很多地产商目前也在布局养老地产和医疗地产这两块。这方面,地产商有两个最大的优势:第一个是资金的优势,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房地产商的优势更大;还有一个是入口优势,因为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模式实际上就是在抓流量、抓用户,但是我们提到的用户都是线上的,比如说来自于搜索引擎或者APP,但是最大、最精准的或者最贴近的流量入口实际上就是在社区内,所以房地产商去抓住这一块的流量入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布局。有资金优势,同时又想做养老和医疗地产,同时它又可以抓住用户入口的资源,所以房地产商进入互联网医疗或者说进入医疗产业是符合战略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