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立德车联网盈利模式 流量变现是难题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74de2b6d888a16e4bf0502

车联网 市场,汽车厂家和互联网公司已然形成两股对垒的力量,身处其中的导航企业,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上周,记者在深圳采访了老牌导航厂商凯立德,董事长张文星自言凯立德属于“中间派”,练好内功,待到车联网盈利和合作模式成熟时,随时向两边提供产品和服务。

拓展前装市场

作为一家以车载导航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凯立德跟汽车厂商可谓“唇齿相依”。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整个汽车行业都笼罩在“限购”的阴影。业内统计,北上广三个城市实施限购政策后,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降幅接近50%,而车企销售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导航厂商的业绩。

对此,张文星对南都记者分析,一二线城市的购车高峰确实已经过去,但在三四线城市,席卷而来的城镇化大潮又释放出新的机会,很多家庭得益于收入提高、拆迁补偿等原因,房子和车子成为了他们的新标配,这个需求量不仅非常大,而且预计持续时间比较长。“车企也意识到了这点,正紧锣密鼓地转移市场,4S店都在下沉渠道。”他告诉南都记者,从销售数据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导航安装增长率已经超过一二线城市,未来导航市场还是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

不过,随着手机导航的崛起,车载导航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尤其是2013年百度高德相继宣布对其手机导航产品免费以后。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国内车载导航用户年龄集中在36-45岁,而年轻用户作为 移动互联 网的主要受众,更倾向于使用手机导航。

张文星说,一二线城市因为经常堵车,手机导航的实时路况功备受青睐,而三四线城市不存在这个痛点,能查询路线就行,因此传统的车载导航就能满足需求。但他也深感车联网是大趋势,因此从2009年开始布局,在导航和智能硬件业务基础上,向驾驶者提供多种车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在此基础上,凯立德进一步开发了面向汽车驾驶者的社交网络———“K友在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实时位置共享、结伴、即时通讯等功能。

但不管怎么丰富功能,张文星认为,必须回到驾驶安全的大前提。以“K友在线”为例,可以围绕用户关心的路况增加社交属性,但不延展,以免过多的互动使驾驶者分心。“对安全的谨慎也是车企的立场,很多互联网玩法在他们看来并不那么靠谱。”他对记者说。

试水数据应用

事实上,如今车企和互联网公司都在发力车联网,并形成相互对垒的两大阵营。在车企一方,陆续推出一些车载多媒体服务系统,不过从市场反馈来看,续费率都比较低,即使大幅降价也成效不大;而很多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创业团队,简单的单点突破模式,很难触及用户的真正痛点,而且在目前融资寒冬下,如何生存也是问题。

张文星坦言,“对于车联网,两大阵营暂时都没有找到盈利能力强的模式,在摸索之中的凯立德跟两边都可以合作,走中间派路线”。在他看来,万变不离其宗,最核心的还是满足用户对地图及时更新以及获知实时路况等需求,把这两点做好才是正道。

而从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他认为,最直接的运用还是交通指引。前段时间,凯立德跟深圳交警深入合作数据,对包括静态地图数据和动态交通数据进行双向注入与互相融合,通过掌握实时车辆流向情况,疏导交通尤其是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时段的疏导。此外,用户在驾驶过程中也可以贡献数据,比如从行车速度反应道路是否顺畅。

借助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围绕“车生活”打通汽车后市场、电商等商业生态,也是业内的一个探索方向。张文星认为现阶段不好下定论,毕竟刚刚兴起,都在试水各种场景,目前来看,利用导航预定停车位比较实用,而像就近找洗车、找餐饮等,则还没看到很好的结合点。“在开车的场景下,用户的注意力有限,手机上的行为到了车上不一定行得通。”他分析道。

加码线下渠道

除了占主要收入来源的车载导航业务,凯立德进一步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两年前开始拓展自有品牌的车载硬件业务。在渠道方面,他们进驻了天猫京东,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立网上商城;而线下则通过与汽车4S店、汽车一站式服务店、汽车用品店、汽车影音专业店等合作,设立店中店或专柜。据悉,目前凯立德已建成的售后服务实体终端店在全国有4000多个。

“这些线下网点更多是提供服务,比如为车载导航用户升级地图,未来还会作为 车联网 业务的地面服务渠道。”张文星告诉南都记者,升级地图看似十分简单,用户自己也能操作完成,但实际上,他们往往不太敢动车上的设备或者嫌麻烦,还是希望由专业人员来帮忙。

“相比线上,我们线下渠道还是相对较弱。”张文星说,计划明年继续增加实体终端网点的覆盖密度和布局数量,一方面加快提升线下的销售能力及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大销售PND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力度,逐步延伸其产品种类及服务内容。

第三方点评

导航厂商将洗牌

点评人:前图吧副总裁樊磊

比起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好处是屏幕大一点、语音播报清晰一些、不用耗费手机的电,但劣势也很明显,往往地图更新得比较慢,而且带导航的车比没导航的略贵些。

更大的问题是,扑面而来的互联网大潮把原本收费的导航产品变成免费,并且在体验上做得并不差,甚至更好。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以前用车载导航提示的是距离,比如说“前方200米右转”,而手机导航直接明确在第几个路口右转,小小的细节体现出人性化,让用户会觉得好像真的有人在身边指引,而不是在跟机器交互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反思。若干年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导航厂商是专家,更懂驾车用户,而纯互联网公司缺乏做垂直专业软件的经验,但发展到今天,这个行业似乎已经没什么门槛和壁垒了,互联网巨头凭着雄厚的资本,完全可以从专业厂商挖到人才,然后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开发产品。当然,导航厂商也在努力转型,不过大船调头不是那么容易,缺乏互联网基因是最大的障碍,预计10年内,老牌导航厂商可能会迎来一轮洗牌。

移动互联 网时代,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为信息都很透明,用户通过口碑和网络传播很容就知道谁的产品最好,于是第二名会被用到的机会很小。导航领域也是如此,当某个互联网巨头用免费把大量用户圈进来、并且形成品牌效应以后,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然后根据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以广告或者增值服务来变现。

流量变现是难题

点评人:天使投资人何巨

在导航领域,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公司都有机会,短时间内对垒局面会持续。但汽车厂商的主力毕竟是卖车,而且缺乏互联网基因方面,最终恐怕很难拼得过互联网巨头。至于导航厂商,四维已经被腾讯入股,高德也被阿里收购,行业龙头老大尚且如此,其余的境况也可想而知。尽管都在摸索转型,但总体没看到很大的起色。

不过,即使互联网巨头把导航市场占领下来,之后怎么流量变现仍然是一大问题。以提供 智能交通 信息服务为例,商业模式不外乎向用户或者商家收费,但目前来看,用户付费定制基本上不成立,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免费,而受场景的限制,从商家那边收费也不是那么顺利,其他植入订餐服务等尝试也是类似的情况,还没找到真正有效的方式。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物联网的那些事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