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猎
立即注册,自主定制私人频道
穹顶之下 柴静
本页是关于频道"穹顶之下 柴静"的所有博文,按照时间倒序展现。实时更新。
总数
23
第
1/3
页
柴静《穹顶之下》引爆视频,电影、电视面临颠覆危险
砍柴网
•
9年前
日前,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引发了国人的共鸣,截至3月1日12时网络上公开的该视频播放数据,它的总播放量就已经达到了1.17亿,成为2015年首个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现象级视频。此次柴静视频能够获得如此成功,包含了视频制作、拍摄、视频渠道推荐等诸多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它释放给了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中国的
从产品经理角度看柴静《穹顶之下》的3个爆火内幕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9年前
【导读】其实在之前我是看过美剧《穹顶之下》的,所以除了本文提到的这几点,我想有一个好名字也是爆火的原因之一,想想看如果命名为《新闻调查之雾霾的调查》之类的……不可否认,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是个好产品。2月28日是个周六,突然之间,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就爆红朋友圈,这一天几乎变成了“柴静日”。腾讯科技统计了下,截
柴静《穹顶之下》引爆视频自媒体
鞭牛士
•
9年前
日前,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引发了国人的共鸣,截至3月1日12时网络上公开的该视频播放数据,它的总播放量就已经达到了1.17亿,成为2015年首个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现象级视频。此次柴静视频能够获得如此成功,包含了视频制作、拍摄、视频渠道推荐等诸多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它释放给了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中国的视频自媒
《穹顶之下》爆红背后:揭秘柴静的“朋友圈”
商业价值博客
•
9年前
《穹顶之下》爆红背后:揭秘柴静的“朋友圈” 董毅智律师 / 2015年03月04日 浓缩观点《穹顶之下》的团队。既有原《看见》的范铭和郝俊英出身央视的铁磁闺蜜、新闻“三剑客”,也有资深制片人李伦,更有平面媒体、《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等横跨电视、平面、网络等多个行业,柴静这种项目模式正是互联网艺术众
《穹顶之下》爆红背后:揭秘柴静的“朋友圈”
钛媒体
•
9年前
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的专题和专访柴静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2月28日中午,《穹顶之下》上线腾讯视频、优酷网、乐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穹顶之下》是一部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由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柴静自费拍摄,聚焦雾霾及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主要针对什么是雾霾
柴静《穹顶之下》引来两个相关部门的三篇网文纠葛|3月3日坏消息榜
商业价值博客
•
9年前
柴静《穹顶之下》引来两个相关部门的三篇网文纠葛|3月3日坏消息榜钛媒体/ 2015年03月03日 浓缩观点今日坏消息关注柴静《穹顶之下》所引出的三篇相关文章的纠葛,继立方石油网昨日发布中石油员工匿名文章质疑柴静之后,今日中石油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副总工程师万战翔公开撰文谈对该纪录片的看法,却引来环保部专家、环境科
柴静《穹顶之下》引来两个相关部门的三篇网文纠葛|3月3日坏消息榜
钛媒体
•
9年前
关注钛媒体每日、每月整理发布的行业坏消息榜,一榜略尽当日当月最具影响的坏消息。NO.1 昨日,立方石油网登载来自微信朋友圈传播的文章《终于有中石油员工来和柴静谈谈石油的事》,作者据称为匿名中石油员工,从事环保工作。文章认为《穹顶之下》纪录片存在刻意导向、结论肤浅等问题,称全球石油行业垄断特性之下,“全面放开油气开采,
柴静《穹顶之下》采用数据存在缺陷,有意屏蔽不同意见
虎嗅网
•
9年前
需要先作个声明:我不是柴静的粉丝,也不是柴黑。我对她的私生活不作评论,也不认为私生活和工作之间需要建立什么关联性。以下的文字只就《穹顶之下》这个雾霾调查的视频加以讨论。柴静和她的团队制作这个视频的动机是什么,我不想妄自揣测。两天的时间获得几亿个点击,《穹顶之下》毫无疑问让许多原本不了解雾霾的人开始了解雾霾。在唤起民众对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能源体制与真相
虎嗅网
•
9年前
表扬或批评的废话都不说了,直接切入主题。我以前工作与能源有关,所以只说说能源。1、我不认为中国环保或雾霾问题的根源是能源管理体制。剔除一些非人为因素(比如,经济增长带来的必然后果),根源其实是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问题。激励:GDP增长能带来政绩与财税收入,为此地方政府没有足够动力推行环保。约束:地方政府基本不受本
敬告自媒体人:别妄想复制柴静的《穹顶之下》
速途网
•
9年前
速途网3月3日特稿(丁常彦)如果说罗振宇凭借每日一期的“罗辑思维”成为自媒体的佼佼者,那么柴静则用一年的时间打造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成为又一成功自媒体人。作为前央视记者,柴静凭一己之力(自费)打造的诚意之作《穹顶之下》可以说是又一个自媒体的典范,但若仅凭这个就说是自媒体的胜利,未免太武断了。 笔者是一个不喜欢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