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猎
立即注册,自主定制私人频道
kubernetes容器
本页是关于频道"kubernetes容器"的所有博文,按照时间倒序展现。实时更新。
总数
14
第
1/2
页
谷歌承认Kubernetes太复杂,于是开启了容器界的Autopilot
雷锋网
•
4年前
试问上手Kubernetes有多难?有时候真得会让你怀疑人生。 过去几年,就连互联网大厂的技术砖家也得细细捋。“尽管我们过去几年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Kubernetes,但是随后就陷入了困境。”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产品负责人Drew Bradstock在最近
奇客 Google 承认 Kubernetes 容器技术太复杂
奇客资讯
•
4年前
「星期五」Hello FridayGoogle 承认 Kubernetes 容器技术太复杂 Google 承认 Kubernetes 容器技术太复杂,用户要正确配置有相当的难度,它推出了新的 Autopilo 服务尝试简化配置和管理。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GKE)产品负责
CNCF公布中国云原生调查报告:49%使用容器技术,Kubernetes 应用率达 72%
雷锋网
•
4年前
近日,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发布了第三次中国云原生调查报告(2019年)。此次调查基于 300 名受访对象,其中 97% 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报告显示49%的受访者在生产中使用容器技术,72%的受访者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简称K
Kubernetes 1.19.3 发布,首云容器云率先支持
砍柴网
•
4年前
一周前,Kubernetes社区正式发布了1.19.3版本, 该版本针对8月26号发布的Kubernetes 1.19.0 进行了一系列bug的修复,大幅提高了K8s集群的稳定性。首云作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率先完成了对Kubernetes 1.19.3的支持,并于2020年10月23日正式发布上线。我们先一起
青藤云安全“蜂巢之声”:如何避免重演特斯拉Kubernetes容器集群被黑事件
砍柴网
•
4年前
2018年黑客入侵了特斯拉在亚马逊上的Kubernetes容器集群。由于该集群控制台未设置密码保护,黑客便得以在一个Kubernetes pod中获取到访问凭证,然后据此访问其网络存储桶S3,通过S3获取到了一些敏感数据,比如遥测技术,并且还在特斯拉的Kubernetes pod中进行挖矿。该事件只是Kubernete
HPE推出业界首个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级容器平台
砍柴网
•
5年前
11月18日,HPE发布了业界首个企业级、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平台——HPE容器平台(HPE Container Platform),旨在服务于云原生应用和单体式应用程序。利用HPE容器平台,客户可以加速开发现有应用及新应用,并在任意公有云和边缘的裸机或虚拟基础架构上运行。HPE容器平台的建立,基于被HPE收
专访Rancher Labs秦小康:容器混合云是趋势,打造Kubernetes管理平台
亿欧网
•
5年前
当应用程序架构变化以及大规模开发成为主流,容器技术走到了最前沿。从2013年Docker公司成立,到2017年Kubernetes的火热,容器凭借统一部署、敏捷开发、高效运维等特性帮助企业应用实现云化,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0年,所有领先的容器管理软件均内置服务融合技术
“只做Kubernetes分发版没有前途” Rancher和阿里云的合作揭示容器下一步
雷锋网
•
5年前
云原生是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云指容器云,原生意味着开箱即用,不用额外定制开发。以Docker技术为起点,Kubernetes为容器编排工具的趋势兴起,在满足最初的虚拟化需求后,云原生将是云厂商的下一步。做最好的Kubernetes管理平台,还是打造行业最好的Kubernetes,这是摆在容器公司眼前的两条现实
UCloud Kubernetes服务,助力企业容器化改造进程
砍柴网
•
5年前
摘要:UCloud可以为用户提供Kubernetes整体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提供大量的案例参考与最佳实践,有效地帮助客户降低上Kubernetes的负担,使用户尽早享受到Kubernetes带来的技术红利。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通往企业云化理想彼岸的众多道路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Kubernetes这条最宽也是最热
Kubernetes的未来:虚拟机yes,容器no
亿欧网
•
6年前
【编者按】:各公司的CIO也在努力制定自己的“Kubernetes战略”。更有部分组织已经开始在Kubernetes上运行大规模生产工作负载。但仍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那就是多租户机制。本文首发于云头条,作者Paul Czarkowski;由docker.io 社区翻译;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