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漏洞门”传播事件:互联网时代的安全警钟
-
四月
9
携程“漏洞门”传播事件:互联网时代的安全警钟
标签: Go to comemnt望月按:这段时间携程漏洞事件搞得沸沸扬扬,写博客这么多年,深知信息安全是何等的重要。携程“漏洞门”再一次提醒我们,互联网时代的安全警钟更应长鸣,且不得有半点松懈。本文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解析携程“漏洞门”传播事件,值得思考。
首先,媒体人也是普通消费者,也要出游、定机票、查阅旅游攻略等。不是要做广告,确实因为本人也是线上旅游平台的忠实用户。
事件原由:3月22日乌云漏洞平台白帽子“猪猪侠”发布了一条“携程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并可导致大量用户银行信息泄露”,其主要原因是,携程在其用户使用线上平台预定相关旅游产品时,保存了用户信用卡的CVV2号码。关于如上所提到的相关专业名词如“乌云漏洞平台”、“白帽子”、“CVV2”等,请大家自行百度查阅。
本人纯文科高科技白痴一枚,仅从媒体传播的角度阐述一下个人对此事件的媒体影响。
事件发生后,各大相关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记者、自媒体达人、主流财经媒体以及媒体广告业务部门等都像僵尸闻到了鲜血一般扑向携程,原因是在线旅游的行业“老大”出了问题,并且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信息用卡支付安全问题。
且不说事件到底有没有对携程用户造成真实的利益损失,单看其问题发生后的处理态度,携程虽有过错,但认错态度以处理措施尚佳。两小时内技术人员封堵问题漏洞以及制定相应紧急补救措施,即使全部是加密信息,也积极公布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准确客户数量,单看这几点,携程也没有辜负在线旅游业行业老大的称号。而此刻的媒体呢?
作为媒体人的各位,我们有没有秉承新闻媒体人的精神:公平、客观、公正、及时的行业规则去报道此事件?自媒体们需要存在感、报纸以及网络媒体需要时效性、各类财经杂志需要深度的报道信息点,这些都是我们职业所赋予的特性。
但是,作为1999年经历过互联网泡沫而唯一存活下来并茁壮成长的在线旅游行业,在出现非原则性技术问题时,我们赋予的应该是积极以及正面的媒体传播效应。存在技术漏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可执行性的事后补救措施,是携程这家于1993年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面对此类问题时的作为;而不明真相、煽风点火、断章取义、扰乱民心的各类不实报道却是考验中国媒体在遇到此类事件报道时的试金石。
对照此次事件中外媒体的报道状况,中国主流媒体在事件发生时及时与问题企业取得联系、核实状况,客观报道;互联网时代爆发的自煤体们基本趋于较偏激状态,在没有核实问题真伪以及技术问题有待考查时,肆意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代表其个人言论报道;行业竞争者也唯恐天下不乱,幕后推手意在搅乱正常的线上旅游市场,正常的企业危机公关也转变成各类恶俗口水战。
转眼放看外媒报道,正常新闻类采编也是本着客观、公正的前提下传播此事件。并没有中国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妄加揣测、添油加醋、个人主观舆论为导向的报道风气。或许,在外媒眼中,携程“漏洞门”压根不是事,因为对他们来讲不会存在此类诚信的问题。反倒是中国人应该借此机会认真的思考一下“诚信”“守信”“遵守原则”等这些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实质性“考验”了。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 原文网址:http://wangyueblog.com/2014/04/09/xichengroudong/
- 订阅保持关注:http://wangyueblog.com/feed/